-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关于发布2022年第3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的通知研院定额函〔2022〕130号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铁路公司、各设计院:受国家铁路局委托,我院编制了2022年第3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含“营改增”版)。现予发布,供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概算参照使用。附件:1. 《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2022年第3季度) 2. 《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2022年第3季度)(“营改增”版)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2022年11月16日来源: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附件下载
2022-12
07 -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关于发布2022年第2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的通知受国家铁路局委托,我院编制了2022年第2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含“营改增”版)。现予发布,供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概算参照使用。来源: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附件下载
2022-08
26 -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关于发布2022年第1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的通知受国家铁路局委托,我院编制了2022年第1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含“营改增”版)。现予发布,供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概算参照使用。来源: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附件下载
2022-05
30 -
建设中的昌景黄高铁连日来,昌景黄高铁江西境内各标段施工正按节点平稳有序地推进。据悉,昌景黄高铁江西境内设南昌东、余干、鄱阳南、景德镇北等站,通车后将结束余干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图为建设中的昌景黄高铁。鲍赣生 摄来源:(转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下载
2022-03
28 -
两条高铁的“奥运之约”——从京津城际到京张高铁看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寻梦之旅”—— 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铁路人追逐梦想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从“鸟巢”绽放又回到“鸟巢”——在两簇奥运圣火跨越时空的相互映照中,北京完成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的认证,中国高铁也完成了完美的超越。 这是中国铁路的一份“双奥之约”—— 从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到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奥林匹克五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体育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 2008—2022,中国高铁深情写下与“双奥之城”的故事和情缘。 从夏奥到冬奥,中国高铁奔跑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考察时强调,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1月6日,距离北京冬奥会不到一个月,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正式亮相,惊艳了世界。身披“瑞雪迎春”涂装的冬奥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奔驰在京张高铁上。 前方到站,冬奥赛场! 时间的指针拨回14年前——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在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还有7天时,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开启了中国高铁时代,为奥运盛会增光添彩。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从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建造技术,到创新联调联试、系统集成技术,从构建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到研制宽车体高速动车组,从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标准体系到高铁服务规范……一系列创新突破,为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这是一条为民之路—— 回顾京津城际铁路14年运营,一组数据佐证它的“人气”——安全运送旅客2.5亿人次,共接待60多个国家300余名政要、各类国际组织200余批次5000多人乘车观光。从开行之初的和谐号到如今的复兴号,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高铁时间”缩短至半小时。 这是一条富裕之路—— 京津城际打造的“半小时经济圈”,不仅让两市居民往来如同串门,而且带动了区域协同发展,串起富裕链,联结文化带。 这一新模式也随着沪宁高铁、宁杭甬高铁、大西高铁、郑开城际、成渝高铁、武黄城际、广珠城际等高铁线路的开通运营,陆续推广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以高铁为纽带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圈。 这是一条创新之路—— 2017年8月21日,复兴号在京津城际铁路上线运行,占运行数量的18%。2018年8月1日,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奔跑在京津城际铁路上的高铁列车已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集成了大量现代高新技术,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性能更好的复兴号,不但大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更让无数国人为之骄傲。 从“人”到“大”,中国高铁直通冬奥梦想 2019年12月30日,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工程,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京张高铁全程174公里,起自北京北站,穿越居庸关长城、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跨越官厅水库,抵达张家口。 时隔110年,京张高铁在詹天佑当年设计“人”字线的顶点下方4米穿过,将天地间的“人”字改写为“大”字,新老京张,历史交汇。 智能型复兴号高速列车率先在京张高铁投入运用,成为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了保障冬奥交通运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京张高铁智能复兴号运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了一列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现了智能化与人性化完美结合,还开创性地设置了5G移动超高清演播室,堪称全球首创。 这趟科技感十足的高铁列车拥有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自动门控等功能,自1月21日起,将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55天。 这是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的列车——“瑞雪迎春”。冰雪蓝为基调的涂装配以白色飘带,动感十足;车头两侧24朵雪花代表第24届冬奥会;乘务组拥有“雪之梦”冬奥特色服务品牌,乘务员可以用手语交流;旅客可以在餐吧买到吉祥物、徽章等冬奥会特许商品。 “全车2700多个监测点实时捕捉数据,通过计算给出运维建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辆部高级工程师贾潞说。过去,空调滤网定期全部更换,有了滤网压力监测传感器后就可以定位灰尘堵塞严重的某一块进行精准更换。 “京张高铁率先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强化了我国高铁技术的世界领跑地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电部通信信号处主管莫志松说。测算显示,张家口至北京上行方向,自动驾驶比司机驾驶节能约7%。 此外,列车的5号车厢设置媒体工作区,可实现5G高清赛事直播,具备6个频道4K直播能力。 “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京张高铁还是世界智能高铁技术的领跑者,集成运用中国高铁建设经验的成功实践,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侃彦兴奋地说。 在严格执行冬奥会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北京局集团公司高质量完成冬奥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共安排冬奥列车40对,其中基本线17对,在冬奥会运输期间每日开行;预备线23对,根据基本线售票情况和冬奥会临时运输任务视需开行。 “本届冬奥会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赛区之间距离较远,但这个问题随着高铁的修建迎刃而解。”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说。 筑梦新时代,中国高铁一起向未来 “以前从北京去张家口崇礼开车需要4个多小时,现在坐高铁1小时就到了。”作为一名滑雪发烧友,冬天坐着京张高铁去崇礼滑雪,成为刘芸的最佳选择。 2019年12月30日,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冬奥赛区的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这是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开通以来已累计开行近8万列,运送旅客超2739万人次。“异地如同城”的生活概念正逐步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变为现实。 高铁直达、高铁与高速公路无缝接驳,冬奥会改变了张家口崇礼这座小城的格局。据了解,这里每年要接待上百万名滑雪爱好者和游客,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冰雪相关的工作。 互联互通,是北京冬奥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办冬奥会的近7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踏步向前的时间。 张家口崇礼在2015年底还是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达16.81%。这座小城因冬奥会的到来“一夜成名”,在全国脱贫攻坚和冬奥筹办的双重背景下于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脱贫摘帽。 这是对“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重要指示的最好回答。 张家口崇礼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表示,因为冬奥会契机,崇礼滑雪产业在过去几年间迎来巨大变化和收获,期待通过赛时保障工作历练,在冬奥会后迎来更大发展。 “崇礼冬奥会核心区过去离县城比较远,交通不便。因为冬奥会的筹办,基础设施得到全方位提升,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公路甚至修到了雪场门口。”李永太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京张高铁将崇礼拉入北京1小时通勤圈,带动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 筑梦新征程,“双奥之城”携手中国高铁一起向未来!来源:(转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下载
2022-02
22 -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关于发布2021年第4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的通知研院定额函〔2022〕14号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铁路公司、各设计院:受国家铁路局委托,我院编制了2021年第4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含“营改增”版)。现予发布,供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概算参照使用。 附件:1. 《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2021年第4季度)2. 《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2021年第4季度)(“营改增”版)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2022年2月14日来源:(转载)铁路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附件下载
2022-02
16 -
2022-01
10 -
勇敢登高,铸就永恒的丰碑“这块看似普通的铁夹板,托起了令人敬仰的‘登高英雄’……”在洛阳工务段杨连第(原名杨连弟)烈士纪念馆,一块杨连第大桥桥墩上长1尺、宽4寸的铁夹板引人注目。 今年6月,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庆祝建党100周年铁路老物件精品说”展演活动现场,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以舞台剧的形式重现了杨连第和杨连第大桥的故事。以“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勇于攀登、拼搏奉献”为内涵的杨连第“登高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铁路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成为鼓舞新时代铁路人奋进新征程的一座精神丰碑。 一座桥一段燃情岁月 铁路架在半山腰,火车飞驰冲云霄。在豫西小秦岭余脉的山谷地带、横贯我国东西的陇海铁路上,矗立着杨连第大桥。它是我国铁道线上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铁路桥梁。 杨连第大桥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陇海铁路观音堂至庙沟站间,原名陇海铁路8号桥,20世纪20年代建成。大桥高45米、长172.5米,东接槐沟隧道,西连陇海铁路最长的硖石隧道,四面峭壁环绕,是当时陇海铁路上最高的桥梁,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第一高桥。 1944年,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队从陕县向西撤退时将大桥破坏。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决定修复该桥。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且缺乏修桥材料,他们采取了原地架设木排架便桥的修复方案。1946年8月,大桥恢复通车。 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黄河南下,占领大桥,但大桥的木排架在战斗中被焚毁。同年5月,为支援野战军挺进大西北追歼西窜之敌,铁道兵必须在3个月内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铁道兵工程部根据大桥破损情况制订抢修方案,计划加高大桥4号桥墩,凿低其余桥墩后利用滦河大桥钢梁架设新桥,并对所有桥墩裂缝进行修补。 同年8月20日,铁道兵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开工抢修8号桥。由于桥梁所在地地势险峻,施工人员无法爬上桥墩。部队组织全体战士出谋划策。杨连第仔细观察后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3米就有一块修桥时留下的铁夹板,虽然只有几寸宽,但勉强能站一个人,便大胆提出一个方案:用一根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手杆绑在铁夹板上,以此方法搭成单面云梯。经批准后,杨连第手持长杆第一个攀登,冒着随时可能坠落的危险,历经4小时,终于登上了桥墩顶部。他带领18名战士,将混凝土桥墩凿低了2.06米,破解了困扰工程队10多天的难题,抢修工作首战告捷。 按照抢修计划,共有4座桥墩要凿低,凿除的混凝土总量达49.8立方米。手工凿除根本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如果采用爆破方式,3平方米大的桥墩顶面缺少隐蔽处,无法进行近距离爆破作业;而采用远距离电控爆破,部队又缺乏爆破器材。抢修施工再遇难题。杨连第创造性地采用小药包浅眼密爆爆破法,将爆破装药量减小,使爆破碎块尺寸减小,同时采用木板遮挡点火等手段,成功破解了近距离爆破难题。他连续作战3天3夜,机智勇敢地爆破了100多次,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当年10月18日,8号桥提前20天顺利通车,杨连第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 一个人一种拼搏精神 杨连第出生于1919年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他家境贫穷,14岁便开始帮工种地补贴家用。他做过电工、架子工等,积累了一些“登高”经验。 1949年杨连第参军入伍。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他想出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及时修复。 1950年,杨连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赴朝鲜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第均作出了贡献。1951年初,他随部队到达沸流江边。沸流江大桥被敌人炸断,上级指示必须在7天内修复。杨连第作为技术骨干帮助抢修大桥。抢修工作之前大部分在夜间进行。杨连第仔细观察敌机空袭规律,实施白天抢修。工程进展明显加快,沸流江大桥提前3天修复。 为保证运输畅通,上级决定在沸流江上修建一座低矮的爬行便桥。杨连第所在的2班承担了最难挖的一个地段。为了提高效率,他和战士们想出了“掏心去皮法”,直接在硬盖底下掏松土,底下空了,然后把一层硬盖揭开。10天的任务仅用7天完成,2班荣立集体一等功。1951年3月,杨连第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他与战友们转战清川江大桥。清川江大桥是满浦、平壤铁路线上运输粮食、弹药、武器等物资的重要桥梁。上级命令8天完成修复任务。杨连第带领一个排的同志,先用两夜一天的时间搭成了一座人行浮桥。由于连降暴雨,浮桥和新搭起的桥墩都被冲毁。这时团部紧急命令,改变施工计划,调杨连第到对岸协助搭桥。杨连第看到钢板梁和突出桥面的压梁枕木时,想出了搭吊桥的办法。他与战友们连续奋战30余个昼夜,克服洪水冲击,创新利用钢轨架浮桥,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保证了前线军需物资供应。 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带领战士们在清川江桥上检修时,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移动了5厘米,立即派人抬来压机准备移正钢梁。正当他指挥部队起重钢梁时,一枚定时炸弹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杨连第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牺牲后,他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其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原铁道部将陇海铁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第大桥,并在桥头西南侧修建杨连第烈士纪念碑。 一面旗一种奋进力量 杨连第烈士纪念碑碑面朝着铁道,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烈士的敬意。杨连第是铁道线上的一座丰碑,也是铁路人心中的一面旗帜。多年来,维修养护杨连第大桥的铁路人传承英烈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安全生产中,确保陇海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位于杨连第大桥西南侧。工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许多职工在这里一待就是几十年。高空作业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职工在桥梁下搭设吊架,人站在吊架上工作,有“荡秋千”的感觉。 2001年7月,郑州铁路局将杨连第大桥定为局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杨连第烈士陈列室。2016年,郑州铁路局筹资修缮杨连第烈士纪念馆。“我的爷爷、父亲都曾在杨连第桥隧工区工作过,从小我就听他们讲杨连第烈士的英雄事迹。2008年我从部队退役后也来到这个工区工作。父亲告诉我,要把班接好,还要把工作干好,更要把杨连第精神传承下去。”工区工长李玉斌说。工作之余,他担当起基地的讲解员,13年来,义务讲解300余场次。 每年都有大批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士到杨连第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前缅怀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今年,杨连第的英雄事迹被收入国铁集团党史学习教育材料《铁路红色故事》一书。郑州局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深入阅读学习,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杨连第精神。郑州东高铁基础设施段商丘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邢亚超在学习笔记中写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奋斗是‘登高英雄’杨连第的人生底色。我也要像他一样,做勤勉务实的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朴实无华的追梦者。” 60多年来,守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杨连第“登高精神”,精检细修,攻坚克难,确保桥梁设备优良率保持在100%。来源:(转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下载
2021-12
29 -
(转载)巍巍大秦重载先锋两万吨重载列车通过大秦铁路沙城东特大桥 万吨煤运列车驶过曹妃甸纳朝河跨海大桥 皓月当空,华灯璀璨,夜空下的美丽中国流光溢彩。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一条自西向东的“煤河”日夜不息。 它就是举世瞩目的大秦铁路。由它输送的煤炭点亮了万家灯火…… 653公里的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承担着全国铁路煤运量的1/5,是我国“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开通运营33年来,大秦铁路已累计运输煤炭超过71亿吨。这条承载着党和国家重托、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动能的重载铁路,始终传承着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在一次次的迎峰度夏、电煤保供的考验中,在一次次雨雪冰冻侵袭中,以其巨大的能量和钢铁般的意志彰显出重载示范线的英雄本色,创造了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运输效益最佳等多项纪录。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根据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今年1至8月,大秦铁路累计运输煤炭2.76亿吨,同比增长5.5%。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大秦铁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最重要的能源大通道,其运能运量既作用于经济发展又反映着经济走势,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条件下做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第一年,保障能源供给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部署,2021年大秦铁路货运量要达到4.15亿吨。 大同站湖东编组场有着“重载列车加工厂”的美誉,担当着大秦线重载列车的编组、解体、改编及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拆卸作业。这里有空、重到发线40条,最长到发线的有效长达3140米,铺设的计算机联锁集中控制道岔有399组。每天,湖东一场、二场接入开出的列车超过450列,日办理车超过6.3万车,平均每13分钟就从这里开出一列重载列车。湖东编组场重载列车的开行密度、开行列数、列车间隔均位居全路之首。 “按照国铁集团‘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确定的目标,我们制定了自9月1日至年底的122天大秦线日运量大纲。”大同站党委书记郎公为说,这个“30天×120万吨+25天集中修×100万吨+67天×125万吨”方案,是根据大秦线全年完成4.15亿吨的倒排进度。 大秦重载运输不断书写着效率革命的新纪录。大秦铁路曾创造过最高单日运量136.8万吨的纪录。经过30多年的持续优化,大秦铁路已形成成熟的“集疏运衔接、路港矿协作、产运需联动”重载运输体系,拥有单元万吨、组合万吨、组合2万吨、组合1.5万吨等种类丰富、组合多样的重载运输产品和模块化运输模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启动(日运量)100万吨至135万吨的7种运输组织方案,能够通过运输组织的灵活性、适配性应对市场波动、煤炭产量、港口垛位、存煤总量、设备维修、船舶到港、船货衔接及海上气候等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并依此动态调整机车、车辆、乘务机班的投入比例,实现市场需求、设备维护与能力配置的有机结合。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重载运输的优势日益突出,我们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湖东电力机务段重载司机景生启说。他在大秦铁路奋斗了28年,由他总结出的“2万吨列车精准操纵法”填补了世界重载列车操纵技术标准的空白。他说:“平稳操纵、多拉快跑是我们重载司机的职责,我们要在‘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中作出大秦人的新贡献。” 大秦铁路的终点站柳村南站日均卸车超过6000车,是全路主要港口卸车站。为提高煤炭专运效率,大秦铁路在这里与港口、海事、船舶公司等多个部门合署办公。来自“三西”地区的煤炭经由大秦铁路运输后在这里卸车、入港、装船,再源源不断地输往南方各大电厂,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提供着能源保障。 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进程中,大秦铁路正努力发挥重载运输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方面的优势,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用。 本文图片由张炯、樊康屹摄来源:(转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下载
2021-11
29 -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关于发布2021年第3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的通知研院定额函〔2021〕201号 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铁路公司、各设计院: 受国家铁路局委托,我院编制了2021年第3季度《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含“营改增”版)。现予发布,供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概算参照使用。 附件:1. 《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2021年第3季度) 2. 《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材料价格信息》(2021年第3季度)(“营改增”版)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 2021年11月4日来源:(转载)铁路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附件下载
2021-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