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论
书 号:9787113132552
丛 书 名:
作 者:邓泽民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精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68元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双学分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内容。 -
前言
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追求,而教学活动是实现这种价值追求的最基本的途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有着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样,就有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必要。
纵观各种教学理论的研究,有的教学理论研究是从教学目标开始思考的,比如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建立在掌握学科结构作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的;有的是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上的,比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有的是基于认识论的,比如范例教学理论,它认为精神世界的本源现象,是可以通过个别地由学生真正理解的事实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的;有的是通过教育教学实验研究提出的,比如发展性教学理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从哪里入手开展研究,当然可以从教学目标切入,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研究开始,更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进行,但考虑到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因此,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应从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研究入手。
职业教育教学虽然在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方面还发挥着作用,但是职业教育教学在满足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职业教育教学要使人在社会人的基础上成为职业人。职业人之所以职业是因为他们具有了所从事职业需要的思维、行为、情感、语言等职业特质。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要反映学生由知到能,再由能到卓越的职业化水平,具体表现为知识技能态度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特质目标。然后,必须确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高质量、低成本地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在摸清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职业特质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追求,因此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确定的价值指向,必然是要促进这种职业特质的形成。
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更是教学价值的具体体现,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教学原则、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艺术、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都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所以,本研究在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明确以后,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主体和基本条件,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情景、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教学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基于职业特质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虽然基于职业特质实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是在课题组指导下数十所职业院校开展行动研究的产物,但仍存在大量的条件假设和经过逻辑推理形成的结论。这些都需要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为此,本课题精心选择300多所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不同大类的专业开展实验研究。首先,应用基于职业特质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验学校通过设计形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然后,指导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以验证相应的假设和逻辑推论;最后,进一步完善基于职业特质实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本课题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虽然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300多百所职业院校和几百家相关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由于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国内外可供参考的经验不多,理论验证实践的时间短、验证的专业范围还较窄,基于职业特质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出只能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一次探索。衷心期待与广大职业教育同仁共同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
邓泽民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 1
一、个体发展的需要 / 1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 / 3
三、职业发展的需求 / 4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结构设计 / 4
一、方向性目标的设计 / 5
二、层次性目标的设计 / 5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方法 / 8
一、方向性目标的确定方法 / 8
二、层次性目标的确定方法 / 8
第二章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 17
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 / 17
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 / 17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组织 / 19
一、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 / 19
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 / 20
第三章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第一节 从兴趣发展考察教学过程 / 26
一、设趣阶段 / 26
二、激趣阶段 / 27
三、诱趣阶段 / 27
四、扩趣阶段 / 27
第二节 从职业活动过程考察教学过程 / 28
一、过程导向教学过程 / 28
二、情景导向教学过程 / 29
三、效果导向教学过程 / 29
第三节 从能力形成心理考察教学过程 / 30
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 / 30
二、心智技能教学过程 / 32
三、操作技能教学过程 / 34
四、品性养成教学过程 / 38
五、能力形成教学过程 / 39
第四章 职业教育教学原则
第一节 学习心理规律应用的偏差 / 42
一、学习动机规律的应用偏差 / 43
二、技能学习规律的应用偏差 / 47
三、学习迁移规律的应用偏差 / 52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提出 / 56
一、心智技能在技能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 56
二、实践模式对心智技能形成的影响 / 57
三、职业活动中实践模式的基本类型 / 58
四、职业教育中技能教学的基本原则 / 60
第五章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过程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 / 62
一、四阶段教学法 / 63
二、项目教学法 / 64
第二节 情景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 / 69
一、模拟教学法 / 69
二、案例教学法 / 75
三、角色扮演法 / 79
第三节 效果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 / 83
一、头脑风暴法 / 83
二、卡片展示法 / 87
第四节 多个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 / 89
一、引导课文教学法 / 89
二、心智图教学法 / 90
第六章 职业教育教学主体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教师 / 94
一、“双师型”教师 / 94
二、兼职教师计划 / 96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学生 / 103
一、学习准备普遍不足 / 103
二、内因学习动机缺乏 / 103
三、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 103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学媒体
第一节 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 / 105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 105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 105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106
第二节 虚拟现实互动的教学平台 / 108
一、平台模块的划分 / 108
二、软件功能的开发 / 109
三、教师的虚拟教学 / 110
四、学生在线的管理 / 112
五、学生的虚拟学习 / 114
六、教务管理的实施 / 118
七、教学平台的特点 / 118
第三节 虚拟现实的数控培训系统 / 119
一、虚拟加工 / 120
二、机械原理 / 122
三、机电控制 / 123
四、故障诊断 / 124
五、管理后台 / 125
第八章 职业教育教学环境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环境的特征 / 128
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 128
二、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环境的重复性 / 129
三、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环境的科学性 / 129
四、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环境的规范性 / 129
五、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环境的经济性 / 129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环境的类型 / 130
一、过程导向的教学情境 / 130
二、情境导向的教学情境 / 130
三、效果导向的教学情境 / 131
第九章 职业教育教学组织
第一节 技能教学的组织 / 132
一、定向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2
二、模仿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3
三、整合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3
四、熟练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3
第二节 任务教学的组织 / 134
一、任务描述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4
二、任务分析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4
三、完成任务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5
四、学习评价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5
第三节 项目教学的组织 / 136
一、项目开发动员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6
二、成立项目小组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6
三、编制项目计划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6
四、实施项目计划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7
五、项目评估总结阶段的教学组织 / 137
第四节 岗位教学的组织 / 137
一、工作岛教学组织形式 / 137
二、影子岗教学组织形式 / 138
三、学徒制教学组织形式 / 138
四、工业中心教学组织形式 / 138
第十章 职业教育双学分制
第一节 双学分课程制度的产生 / 139
一、技术准备计划 / 139
二、双学分课程 / 140
第二节 双学分课程制度的借鉴 / 140
一、设立衔接不同教育层次的双学分课程 / 141
二、设立沟通不同教育类型的双学分课程 / 141
三、设立学校教育与培训间的双学分课程 / 141
第三节 双学分课程制度的作用 / 142
一、实践终身教育理念 / 142
二、促进教育机会平等 / 142
三、增强经济服务功能 / 142
四、衔接各类各层教育 / 143
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143
第十一章 职业教育有效教学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价值观的演变 / 144
一、知识传授价值观的摒弃 / 144
二、能力培养价值观的提出 / 145
第二节 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特征 / 145
第三节 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途径 / 147
一、明确教学目标 / 147
二、开展教学设计 / 147
三、优化教师结构 / 148
四、校企深度合作 / 148
第十二章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的概述 / 149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 149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 149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 150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 152
第二节 典型的教学模式 / 152
一、范例教学模式 / 152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 155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 157
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 158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 / 160
一、从归纳型到演绎型 / 161
二、从教为主到学为主 / 161
三、从传统方法到信息技术 / 161
第十三章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机制 / 162
一、扁平化管理的内涵 / 162
二、扁平化的教学管理 / 163
三、专业法人的责权利 / 163
四、扁平化管理的优点 / 166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原则 / 167
一、育人为本的原则 / 167
二、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168
三、市场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168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 / 169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 / 169
二、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管理 / 170
三、职业教育教学运行管理 / 171
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 172
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管理 / 174
六、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 175
第十四章 职业教育教学艺术
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 / 176
一、教学艺术的含义 / 176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 176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 177
第二节 教学艺术方式 / 178
一、导课艺术 / 178
二、组织艺术 / 179
三、语言艺术 / 182
四、结课艺术 / 186
第三节 教学风格概述 / 188
一、教学风格的含义 / 188
二、教学风格的特征 / 189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 / 190
四、形成的影响因素 / 191
第四节 教学风格类型 / 193
一、直观型/ 193
二、理智型 / 193
三、情感型 / 193
四、幽默型/ 194
五、典雅型 / 194
第十五章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 196
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历史轨迹 / 196
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 198
第二节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原则 / 204
一、职业活动逻辑的原则 / 204
二、学习动机发展的原则 / 205
三、学习兴趣诱发的原则 / 206
四、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 207
五、职业教育传播的原则 / 208
第三节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模式 / 212
一、教学目标确立 / 213
二、学习者的分析/ 214
三、学习内容的分析 / 217
四、教学策略的制定 / 219
五、教学程序的确定 / 219
六、教学形式的确定 / 225
七、教学情境的设计/ 226
八、教学方法的选用 / 229
九、教学媒体的选用 / 233
第十六章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概述 / 240
一、教学评价的意义 / 240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 240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 242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 244
五、教学评价的过程 / 247
第二节 学业成就的评价 / 247
一、学业成就评价的原则 / 247
二、学业成就评价的设计 / 249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发展 / 251
一、教学评价对象的扩展 / 251
二、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 252
三、教学评价方法的结合 / 254
附录A 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标准
附录B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 邓泽民 博士 教授职业教育 工作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 58556718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本课题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对300多所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不同大类的专业开展实验研究,形成了基于职业特质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