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itImage.title$
$itImage.title$

政府会计真账实操从入门到精通

书      号:9787113257927

丛  书 名:

作      者:张雪莲

译      者:

开      本:小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88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11章,涵盖的主要内容有政府会计基础知识、资产类科目核算、负债类科目核算、净资产类科目核算、收入类科目核算、费用类科目核算、预算收入类科目核算、预算支出类科目核算、预算结余类科目核算、政府会计报表编制、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从《政府会计制度》新的立意出发,全面、细致、准确地讲述了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性强,特别适合政府单位会计的入门读者和进阶读者阅读,也适合政府单位的管理人员等其他会计爱好者阅读。另外,本书也适合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教材使用。
  • 前言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财政部制定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9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有机统一了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充分体现了财政预算改革的新要求。将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信息,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受编者水平和成书时间所限,本书难免存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本书特色1内容新、思维新、体例新本书以国内政府会计改革为背景,以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南,以财务会计五大要素和预算会计三大要素为主线,按照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编排教学单元,全面系统论述了政府会计的主要内容与核算方法等,并体现推行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新动态,有助于“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不断融合。2内容翔实、繁简得当本书作为政府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蓝本,对涉及的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理论、具体准则内容及具体的政府会计操作实务,进行了全面、系统、完整的介绍,旨在让政府会计主体单位的财务人员,快速高效地掌握政府会计的要义,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确保政府会计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3面向实务,案例为主本书内容涵盖了票据凭证、账簿账册、会计分录、报告报表等政府会计实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从内容结构上非常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掌握的细节处绝不吝惜笔墨;仅需要大致了解处绝不浪费纸张;整体结构的描述提纲挈领。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授完全遵循和尊重初学者对政府会计知识的认知规律。本书内容及体系结构第1章政府会计基础知识本章主要讲述政府会计的概念、政府会计目标。在核算内容上,基本保留了现行各项制度中的通用事项,同时增加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业务;在会计政策上,对同类业务尽可能做出同样的处理规定。第2章资产类科目核算本章对财务会计的35项资产类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了介绍,引导读者根据政府财务会计科目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规律,熟悉其特征,进而逐步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立体、系统、体系化、相互联系的财务会计资产类科目群,为全面、系统、有序地核算和监督政府部门的经济运行奠定了前提和基础。第3章负债类科目核算本章主要介绍短期借款、应缴增值税、其他应缴税费、应缴财政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应付利息、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全部采用企业实例,详细分析了负债类科目的核算方法。第4章净资产类科目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反映国家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所有权。净资产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第5章收入类科目核算收入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产。本章主要介绍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同样是采用企业实例,详细分析了负债类科目的核算方法。第6章费用类科目核算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费用类科目的会计核算类似于我们之前用过的支出科目,分录相对简单。第7章预算收入类科目核算全面介绍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事业预算收入、上级补助预算收入、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经营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投资预算收益和其他预算收入的核算。第8章预算支出类科目核算详细介绍的预算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事业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等。第9章预算结余类科目核算分别介绍资金结存、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专用结余、经营结余、其他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第10章政府会计报表读者在本章可以学习到政府新会计制度下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第11章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按照新旧衔接规定的总体要求,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读者在本章将会全面学习所有会计科目的衔接知识。本书读者对象● 会计专业的学生● 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财务部门● 各级政府部门领导● 其他对政府会计有兴趣爱好的读者 编者2019年5月















  •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1章政府会计基础知识1
    11政府新会计制度1
    12政府会计基础知识3
    121认识政府会计4
    122认识政府会计目标4
    13政府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5
    131可靠性5
    132全面性6
    133相关性6
    134及时性6
    135可比性6
    136可理解性6
    137实质重于形式7
    14政府会计基本前提和核算的原则7
    141认识政府会计基本前提8
    142认识政府会计核算的原则9
    15政府会计核算模式9
    151双功能10
    152双基础10
    153双分录12
    154双报告12
    155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13
    16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区别14
    17政府财务会计基本要素14
    171认识资产类要素15
    172认识负债类要素18
    173认识净资产类要素20
    174认识收入类要素21
    175认识费用类要素22
    18政府预算会计基本要素(企业没有预算会计)23
    181认识预算收入类要素23
    182认识预算支出类要素25
    183认识预算结余类要素25
    19政府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及分类26
    191认识政府会计科目27
    192政府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27
    193政府会计科目名称及编号27
    194政府会计科目分类31
    110借贷记账法32
    1101认识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32
    110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3
    1103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原理34
    1104借贷记账法的主要优点34
    111政府会计账户35
    1111认识政府会计账户35
    1112认识政府会计账户结构35
    1113复式记账法下会计账户的内容36
    1114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38
    112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38
    1121认识原始凭证38
    112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39
    1123认识记账凭证40
    113政府会计账簿40
    1131认识政府会计账簿41
    1132认识序时账簿41
    1133认识分类账簿41

    第2章资产类科目核算43
    21资 产 概 述43
    211认识资产43
    212资产的分类43
    213资产的确认条件45
    22库存现金的核算46
    221认识库存现金46
    222提取现金的核算方法47
    223缴存现金的核算方法48
    224职工出差借出现金的核算方法49
    225收入现金的核算方法51
    226以现金支出办公经费的核算方法52
    227对外捐赠现金的核算方法53
    228受托代理、代管现金的核算方法53
    229盘查时现金的核算方法54
    23银行存款的核算57
    231认识银行存款57
    232存入或收入银行存款的核算方法57
    233使用与支出银行存款的核算方法60
    234认识外币业务62
    235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62
    24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核算63
    241认识零余额账户63
    242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65
    24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核算方法65
    244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年终注销的核算方法69
    245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年初恢复额度的核算方法70
    25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70
    251认识其他货币资金70
    252在外埠存款的核算方法71
    253银行汇票、本票、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
    存款等的核算方法72
    26财政应返还额度的核算73
    261认识财政应返还额度73
    262财政直接支付额度的核算方法74
    263财政授权支付的核算方法76
    27应收票据的核算77
    271认识应收票据77
    272应收票据的核算方法78
    273背书转让商业汇票的核算方法80
    274到期商业汇票的核算方法80
    28应收账款的核算81
    281认识应收账款81
    282收回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82
    283不能确认收入的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82
    29预付账款的核算83
    291认识预付账款84
    292根据购货、服务合同或协议规定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84
    293退回预付账款的核算方法86
    210坏账准备的核算87
    2101认识坏账准备87
    2102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88
    211在途物品的核算90
    2111认识在途物品90
    2112银行存款支付在途物品的核算方法90
    2113应付票据支付在途物品的核算方法91
    2114财政直接支付在途物品的核算方法92
    2115财政授权支付在途物品的核算方法93
    2116财政应返还额度支付在途物品的核算方法93
    212库存物品的核算94
    2121认识库存物品94
    2122外购取得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95
    2123自制取得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98
    2124委托加工取得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98
    2125接受捐赠取得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99
    2126无偿调入取得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0
    2127置换换入取得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2
    2128领用发出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3
    2129对外销售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4
    21210对外捐赠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5
    21211无偿调出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6
    21212盘盈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6
    21213盘亏或者毁损、报废库存物品的核算方法107
    213加工物品的核算108
    2131认识加工物品109
    2132自制加工物品的核算方法109
    2133委托加工物品的核算方法111
    214待摊费用的核算112
    2141认识待摊费用112
    2142待摊费用的核算方法112
    215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13
    2151认识长期股权投资113
    2152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114
    2153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115
    216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116
    2161认识长期债券投资116
    2162取得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方法117
    2163长期债券持有期间投资的核算方法118
    2164收回和出售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方法119
    217固定资产的核算120
    2171认识固定资产121
    2172外购取得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1
    2173自行建造和融资租赁取得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4
    2174接受捐赠取得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5
    2175无偿调入、置换取得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6
    2176有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7
    2177出售、转让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8
    2178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置换换出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29
    2179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130
    218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核算132
    2181认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32
    2182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133
    2183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最低年限134
    219工程物资的核算135
    2191认识工程物资136
    2192购入工程物资的核算方法136
    220在建工程的核算137
    2201认识在建工程137
    2202改建、扩建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38
    2203发包建筑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40
    2204单位自行施工的小型建筑安装工程的核算方法140
    2205设备投资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41
    2206待摊投资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42
    2207建设过程中试生产、设备调试等产生收入的
    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44
    2208发生报废、毁损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45
    2209其他投资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146
    221无形资产的核算148
    2211认识无形资产149
    2212外购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49
    221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1
    2214接受捐赠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2
    2215无偿调入、置换取得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3
    2216后续支出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5
    2217出售、转让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6
    2218对外捐赠、无偿调出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7
    2219置换换出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158
    222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核算159
    223研发支出的核算160
    2231认识研发支出161
    2232自行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研发支出的核算方法161
    2233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研发支出的核算方法162
    2234不能达到预定用途研发支出的核算方法164
    224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164
    2241认识公共基础设施165
    2242自行建造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65
    2243外购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66
    2244无偿调入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66
    2245接受捐赠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67
    2246后续支出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69
    2247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70
    2248盘盈、盘亏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方法171
    225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摊销)的核算172
    226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174
    2261认识政府储备物资174
    2262外购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方法174
    2263委托加工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方法175
    2264接受捐赠、无偿调入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方法176
    2265发出、调拨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方法177
    2266销售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方法179
    2267清查盘点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方法180
    227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181
    2271认识文物文化资产182
    2272外购取得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方法182
    2273无偿调入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方法182
    2274接受捐赠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方法184
    2275对外捐赠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方法185
    2276无偿调出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方法185
    2277后续支出及清查盘点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方法186
    228保障性住房的核算187
    2281认识保障性住房187
    2282外购取得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87
    2283自行建造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88
    2284无偿调入、接受捐赠、融资租赁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88
    2285出租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89
    2286无偿调出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90
    2287出售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90
    2288清查盘点保障性住房的核算方法191
    229保障性住房折旧的核算192
    230受托代理资产的核算193
    2301认识受托代理资产193
    2302受托转赠代理资产的核算方法194
    2303受托存储保管代理资产的核算方法195
    2304罚没物资受托代理资产的核算方法197
    231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198
    2311认识长期待摊费用198
    2312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方法198
    232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199
    2321认识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2322发生现金溢余时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方法200
    2323发生现金短缺时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方法201
    2324盘盈资产时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方法203
    2325盘亏资产时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方法204

    第3章负债类科目核算207
    31负 债 概 述207
    311认识负债207
    312负债的特点208
    313负债科目的分类208
    314负债的确认条件209
    315认识政府举借债务209
    32短期借款的核算210
    321认识短期借款210
    322短期借款的核算方法210
    33应缴增值税的核算211
    331认识应缴增值税212
    332单位取得资产或接受劳务等业务应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13
    333购进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按照规定进项税额
    分年抵扣应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16
    334进项税额抵扣情况发生变化应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16
    335购买方作为扣缴义务人应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18
    336单位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应缴增值税的
    核算方法219
    337月末转出多缴增值税和未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21
    338单位缴纳当月应缴的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21
    339缴纳以前期间未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22
    3310预缴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23
    3311减免增值税的核算方法224
    34其他应缴税费的核算225
    341认识其他应缴税费225
    342个人所得税的核算方法226
    35应缴财政款的核算226
    351认识应缴财政款226
    352集中汇缴应缴财政款的核算方法227
    353款项暂时未取得应缴财政款的核算方法229
    354处置资产净收入应缴财政款的核算方法230
    36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230
    361认识应付职工薪酬230
    362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231
    37应付票据的核算234
    371认识应付票据234
    372开出、承兑应付票据的核算方法234
    373到期应付票据的核算方法235
    38应付账款的核算236
    381认识应付账款236
    382购买办公用品、设备时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237
    383偿付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238
    384无法偿付或无须偿付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239
    39应付政府补贴款的核算240
    310应付利息的核算240
    311预收账款的核算241
    3111认识预收账款(事业单位科目)241
    3112付款方预付货款时预收账款的核算方法241
    312其他应付款的核算242
    3121认识其他应付款242
    3122发生其他应付款的核算方法243
    3123拨付其他应付款的核算方法243
    3124无法偿付其他应付款的核算方法244
    313预提费用的核算244
    3131认识预提费用244
    3132发生预提费用的核算方法245
    3133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或间接费时预提费用拨付
    预付账款的核算方法245
    3134预提费用拨付预付账款的核算方法246
    314长期借款的核算247
    3141认识长期借款247
    3142长期借款的核算方法247
    315长期应付款的核算249
    3151认识长期应付款250
    3152发生与偿付长期应付款的核算方法250
    3153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长期应付款的
    核算方法250
    3154质保金形成的长期应付款的核算方法251
    316预计负债的核算252
    3161认识预计负债252
    3162确认与支付预计负债的核算方法252
    317受托代理负债的核算253
    3171认识受托代理负债253
    3172受托转赠代理负债的核算方法254
    3173受托存储保管代理负债的核算方法255
    3174罚没物资代理负债的核算方法257

    第4章净资产类科目核算258
    41净资产概述258
    411认识净资产258
    412净资产的分类258
    42累计盈余的核算259
    421认识累计盈余259
    422累计盈余的核算方法259
    43专用基金的核算261
    431认识专用基金261
    432专用基金的核算方法262
    44权益法调整的核算264
    441认识权益法调整264
    442权益法调整的核算方法264
    45本期盈余的核算265
    451认识本期盈余266
    452事业单位费用结转本期盈余的核算方法266
    453行政单位费用结转本期盈余的核算方法267
    454事业单位收入结转本期盈余的核算方法267
    46本年盈余分配的核算269
    461认识本年盈余分配270
    462本年盈余分配的核算方法270
    47无偿调拨净资产的核算271
    471认识无偿调拨净资产271
    472无偿调拨净资产的核算方法271
    48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的核算272
    481认识以前年度盈余调整272
    482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的核算方法272

    第5章收入类科目核算275
    51收入概述275
    511认识收入275
    512收入的确认275
    513收入的分类275
    52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276
    521认识财政拨款收入276
    522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方法277
    523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方法279
    524其他方式下收到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方法280
    525期末结转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方法283
    53事业收入的核算284
    531认识事业收入284
    532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收入的核算方法284
    533采用预收款方式、应收款方式确认的事业收入的
    核算方法286
    534期末结转事业收入的核算方法287
    54上级补助收入的核算288
    541认识上级补助收入288
    542发生上级补助收入的核算方法288
    543期末结转上级补助收入的核算方法289
    5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的核算289
    551认识附属单位上缴收入290
    552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的核算方法290
    553期末结转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的核算方法291
    56经营收入的核算292
    561认识经营收入292
    562实现经营收入时的核算方法292
    563期末结转经营收入的核算方法293
    57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293
    571认识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294
    572发生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时的核算方法294
    573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本期发生额转入本期盈余的
    核算方法295
    58投资收益296
    59捐赠收入的核算296
    591认识捐赠收入296
    592接受捐赠收入的核算方法296
    510利息收入的核算300
    5101认识利息收入300
    5102发生利息收入的核算方法300
    511租金收入的核算302
    5111认识租金收入302
    5112租金收入不上缴财政专户的核算方法302
    5113租金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的核算方法304
    512其他收入的核算305
    5121认识其他收入305
    5122其他收入的核算方法305
    5123期末结转其他收入的核算方法309

    XIII第6章费用类科目核算310
    61费用概述310
    611认识费用310
    612费用的确认310
    613费用的分类310
    62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311
    621认识业务活动费用312
    622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人员计提薪酬时
    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2
    623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外部人员劳务费时
    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3
    624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领用库存物品时
    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4
    625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其他各项费用时
    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6
    626从收入中提取专用基金并计入费用的业务活动
    费用的核算方法317
    627发生当年购货退回或差错更正等业务时业务
    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8
    628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8
    629期末结转业务活动费用的核算方法319
    63单位管理费用319
    64经营费用的核算320
    641认识经营费用320
    642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以及代扣代缴或为职工缴纳职工
    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时经营费用的核算方法320
    643开展经营活动领用或发出库存物品经营费用的
    核算方法321
    644为经营活动使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
    摊销时经营费用的核算方法321
    645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税费时经营费用的核算方法322
    646发生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各项费用时经营费用的
    核算方法322
    647发生当年购货退回等业务时经营费用的核算方法323
    XIV65资产处置费用的核算323
    651认识资产处置费用324
    652资产处置费用的核算方法324
    66上缴上级费用的核算327
    661认识上缴上级费用327
    662上缴上级费用的核算方法327
    67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的核算328
    68所得税费用的核算328
    681认识所得税费用329
    682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329
    69其他费用的核算330
    691认识其他费用330
    692其他费用的核算方法330

    第7章预算收入类科目核算332
    71预算收入概述332
    72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333
    721认识财政拨款预算收入333
    722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33
    723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35
    724其他方式下收到财政拨款收入时财政拨款预算
    收入的核算方法336
    725因差错更正或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直接支付款项
    退回时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38
    726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期末结转的核算方法339
    73事业预算收入的核算340
    731认识事业预算收入340
    732采用财政专户返还方式管理的事业预算收入的
    核算方法340
    733采用预收款、应收款方式确认的事业预算收入的
    核算方法342
    734其他方式下确认的事业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44
    735认识期末结转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44
    XV74上级补助预算收入的核算345
    741认识上级补助预算收入345
    742发生上级补助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45
    743期末结转上级补助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46
    75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的核算347
    751认识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347
    752发生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47
    753期末结转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49
    76经营预算收入的核算350
    761认识经营预算收入350
    762发生经营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50
    763期末结转经营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51
    77债务预算收入的核算353
    771认识债务预算收入353
    772发生债务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53
    773期末结转债务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54
    78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355
    781认识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355
    782发生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56
    783年末结转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57
    79投资预算收益的核算359
    710其他预算收入的核算359
    7101认识其他预算收入359
    7102取得捐赠收入时其他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60
    7103取得利息收入时其他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64
    7104取得租金收入时其他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66
    7105取得其他收入时其他预算收入的核算方法369
    7106期末结转收入的核算方法372

    XVI第8章预算支出类科目核算374
    81预算支出概述374
    811认识预算支出374
    812预算支出的分类374
    82行政支出的核算377
    821认识行政支出377
    822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人员计提薪酬时行政
    支出的核算方法377
    823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外部人员劳务费时
    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79
    824为购买存货时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79
    825发生税费时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80
    826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其他各项费用时
    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81
    827发生当年购货退回或差错更正等业务时
    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82
    828行政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82
    829期末结转行政支出的核算方法383
    83事业支出的核算384
    831认识事业支出384
    832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的人员计提薪酬时
    事业支出的核算方法384
    833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外部人员劳务费时
    事业支出的核算方法386
    834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购买物品等事业支出的
    核算方法386
    835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税费时事业支出的
    核算方法387
    836为履职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其他各项费用时
    事业支出的核算方法388
    837发生当年购货退回或差错更正等业务时
    事业支出的核算方法388
    838事业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事业支出的核算方法389
    839期末结转事业支出的核算方法389
    XVII84经营支出的核算 390
    841认识经营支出390
    842经营支出的核算方法391
    85上缴上级支出的核算393
    851认识上缴上级支出393
    852上缴上级支出的核算方法393
    86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核算394
    87投资支出的核算394
    871认识投资支出395
    872投资支出的核算方法395
    88债务还本支出的核算396
    89其他支出的核算396
    891认识其他支出396
    892其他支出的核算方法397

    第9章预算结余类科目核算398
    91预算结余概述398
    92资金结存的核算399
    921认识资金结存399
    92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取得收入时资金结存的核算方法399
    923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发生相关支出时资金结存的
    核算方法400
    924注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资金结存的核算方法400
    93财政拨款结转的核算401
    931认识财政拨款结转401
    932财政拨款结转年初余额调整的核算方法402
    933财政拨款结转年末结转的核算方法403
    94财政拨款结余的核算404
    941认识财政拨款结余405
    942与会计差错更正、以前年度支出收回相关的
    财政拨款结余的核算方法406
    XVIII943与财政拨款结余资金调整业务相关的财政拨款
    结余的核算方法406
    944与年末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业务相关的财政拨款
    结余的核算方法407
    95非财政拨款结转的核算 409
    951认识非财政拨款结转409
    952非财政拨款结转的核算方法409
    96非财政拨款结余的核算413
    961认识非财政拨款结余413
    962非财政拨款结余的核算方法413
    97专用结余的核算 416
    971认识专用结余416
    972提取专用基金时专用结余的核算方法416
    98经营结余的核算417
    981认识经营结余417
    982经营结余的核算方法417
    99其他结余的核算418
    991认识其他结余418
    992其他结余的核算方法418
    910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核算419

    第10章政府会计报表420
    101政府会计报表概述421
    102资产负债表的填制421
    1021认识资产负债表421
    1022资产类项目的填制方法422
    1023负债类项目的填制方法425
    1024资产负债表的填制方法427
    103收入费用表的填制430
    1031认识收入费用表430
    1032收入费用表的填制方法431
    XIX104净资产变动表的填制435
    1041认识净资产变动表435
    1042净资产变动表的填制方法435
    105现金流量表的填制438
    1051认识现金流量表438
    1052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法439
    106预算收入支出表的填制446
    1061认识预算收支表446
    1062预算收支表的填制方法447
    107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填制452
    1071认识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452
    1072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填制方法452
    108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填制457
    1081认识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457
    1082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填制方法457

    XX第11章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460
    111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的总体要求460
    112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461
    1121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461
    1122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说明463
    113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465
    1131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465
    113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说明468

  • 作者介绍

    张雪莲,2005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获得河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学位。有10多年的会计从业经历,工作单位都是政府的财政系统。目前在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财政局工作,长期对200多家企业提供免费财务会计知识培训。精通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财政、税收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并能依据所提供财务数据作出系统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估'
  • 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1内容新、思维新、体例新本书以国内政府会计改革为背景,以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南,以财务会计五大要素和预算会计三大要素为主线,按照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编排教学单元,全面系统论述了政府会计的主要内容与核算方法等,并体现推行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新动态,有助于“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不断融合。2内容翔实、繁简得当本书作为政府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蓝本,对涉及的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理论、具体准则内容及具体的政府会计操作实务,进行了全面、系统、完整的介绍,旨在让政府会计主体单位的财务人员,快速高效地掌握政府会计的要义,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确保政府会计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3面向实务,案例为主本书内容涵盖了票据凭证、账簿账册、会计分录、报告报表等政府会计实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从内容结构上非常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掌握的细节处绝不吝惜笔墨;仅需要大致了解处绝不浪费纸张;整体结构的描述提纲挈领。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授完全遵循和尊重初学者对政府会计知识的认知规律。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