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书      号:9787113132132

丛  书 名:

作      者:马丽华 邵建平 主编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8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院级课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成果编写。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其配套教材更有特色,更有针对性,以适应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意识,提高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本书由了解身体、悦纳自我、环境适应、学会学习、情绪调节、人际交往、与异性相处、学会生存、心理咨询ABC等九章组成,每章分故事阅读、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心理测验、行为训练等部分,重点突出案例、阅读和训练,弱化理论体系,强调了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 前言


    编写说明

    一、编写背景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对全国30多所学校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长达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或重或轻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缺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强调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教材就是在高职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

    二、本书特点

    高职生虽然在年龄和录取形式上与大学生没有区别,但心态与大学生相差甚远,如果笼统地使用统一的教材,针对性会差很多,此课题的研究正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差异性而进行的。最早,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是高职生,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不少类似之处,如身份认同与自我感的确立、学生与准职业人的接轨、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因此,最后成型的《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包括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

    本教材由了解身体、悦纳自我、环境适应、学会学习、情绪调节、人际交往、与异性相处、学会生存、心理咨询ABC等九章内容组成,每章分故事阅读、知识链接、案例分析、心理测验、行为训练等部分,重点突出案例、阅读和训练,弱化理论体系,强调了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三、编者情况及分工

    我们所有的编写人员均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都是国家心理咨询师(其中,有的还有执业医师执照,有的是青少年犯罪执法教育者),一直从事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他们还经常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前往四川抗震救灾、为红十字会工作、为劳教学员做心理咨询等。这些工作和阅历不仅丰富了教学,更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实战经验,反过来又促进教学,可以说教学、咨询、公益相得益彰。这些,对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职业院校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职业院校身心健康预防机制的建立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

    策划:马丽华、邵建平;统稿:马丽华、周国玲;审稿:万友根;主编:马丽华、邵建平;副主编:周国玲、王小文。概述、第二章及附件由马丽华编写;第一章由李士杰、周国玲、唐勇、朱旭编写;第三章由周国玲、王小文编写;第四章由曹伟勇、邵建平编写;第五章由周国玲编写;第六章由邵建平、张琳、王燕编写;第七章由陈锡、段亮亮、李士杰、周国玲编写;第八章由段亮亮、潘珍编写;第九章由马丽华、王小文编写。

    同时,感谢以下专家团成员:谢宇、罗娜、李平、沈凯、熊顺林等的大力支持。

    如何将教材编写得有针对性、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如何让学生即使是自学也能有所收获,为此课题组一直在绞尽脑汁,编写提纲和书稿数易其稿,才有了现在这本书,但感觉还有不少遗憾。请同仁和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编者

    2011年6月于湖南株洲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马加爵事例及其分析

    第二节走出困惑,焕发真我

    第一章了解身体

    第一节青春期男生生理特点

    第二节青春期女生生理特点

    第三节青春期心理特点

    第四节青春期健康标准及维护

    第二章悦纳自己

    第一节认识自己,坦对缺陷

    第二节父母,我人生的起点

    第三节个性,让你与众不同

    第四节完善自我

    第三章环境适应

    第一节生活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学习环境的适应

    第三节人际交往环境的适应

    第四章学会学习

    第一节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节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节解决问题与创新

    第五章情绪调节

    第一节情绪与健康

    第二节孤独,可以享受

    第三节抑郁,流行感冒

    第四节挫折,两面针

    第五节暗示,成败起始

    第六节压力管理

    第七节快乐自主,情绪ABC


    第六章人际交往

    第一节消除交际障碍

    第二节交际礼仪

    第三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五节职业前奏,学习合作

    第七章友情与爱情

    第一节异性之间有纯友情吗

    第二节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爱情

    第三节性意味着什么

    第四节网恋心理

    第五节爱与发展

    第六节单恋与失恋

    第八章学会生存

    第一节几种求职不良心理

    第二节个性特点与职业选择

    第三节求职面试技巧应对

    第九章心理咨询ABC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职业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第三节心理咨询ABC

    附录

    附录A校园礼仪

    附录B公民健康素养66条

    附录C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系列篇(2010年版)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马丽华 研究生 副教授 工作单位湖南铁道科技职院 邮政编码 电话 2邵建平 工作单位湖南铁道科技职院 邮政编码 电话 3周国玲 工作单位湖南铁道科技职院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万友根学历 工作单位湖南铁道科技职院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1.重点突出案例、阅读和训练;2.弱化理论体系;3.强调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