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第二版)
书 号:9787113266158
丛 书 名:
作 者:许志强, 李海东, 梁劲松
译 者:
开 本:16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76元
-
内容简介
本书由六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理论篇、采集制作篇、内容管理篇、传输集成篇、传播呈现篇,以及综合应用篇。本书以数字媒体元素为主线,深入、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原理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为读者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数字媒体搭建了合理、科学的理论架构。 -
前言
前 言
数字媒体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价值理念。从数字媒体的概念问世,业界和学界对于数字媒体的讨论和研究就持续地进行着。今天,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传媒院(系)都开设了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数字媒体相关课程。数字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变,有形态之变,有影响之变,更有丰富生动的案例如雨后春笋般
涌现。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出版4年以来,数字媒体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又产生了很多新进展,因此,我们组织编写了《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第二版)。新版本保留了第一版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内容,增加了未来网络进展情况、人机交互技术及应用、影响媒介的技术创新、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智能媒体、媒体智能化变革等多章,因此本书超过50%是新增内容。同时,考虑到长期使用本教材的读者的用书习惯,本书编写格式与第一版一致,即每章开始有本章导读、学习目
标、知识要点和难点,每章末尾附有思考题和知识点速查。
本书由许志强、李海东、梁劲松任主编,由章兵、马茜、刘佳奇任副主编,别君华、龙继祥、张珂南、甘瑞、邱嘉懿、王潇筱参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许志强负责全书的框架、协调、统稿、审阅并撰写前言,别君华编写第1章,梁劲松编写第2、8、13章,甘瑞编写第3章,张珂南编写第4章,刘佳奇编写第5章,马茜、章兵编写第6、7章,李海东、龙继祥编写第9、10、11、12、15章,梁劲松、王潇筱编写第13章,许志强、邱嘉懿编写第14、16、17、18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
谢。此外,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不少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对此,编者十分感激,除了在注释中明确标注之外,还有一些引述文字和参考见解没有一一详细标注,敬请谅解。
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延用了许志强、邱学军、刘彤、李海东、王雪梅等于2015年编写的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的部分内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9年10月 -
目录
基础理论篇 1
第1章 艺术家和计算机 2
1.1 引言 3
1.2 新媒体、新自由度和新领域 4
1.3 技术和艺术的互动历程 6
1.4 艺术对技术的影响 7
1.5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9
1.6 引入数字媒体 12
采集制作篇 15
第2章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16
2.1 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 17
2.2 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发展
趋势 22
2.3 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 25
第3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38
3.1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38
3.2 数字图像颜色模型 42
3.3 数字图像的基本属性及种类 44
3.4 数字图像获取技术 48
3.5 数字图像创意设计和编辑技术 50
3.6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领域 55
第4章 数字音频技术 60
4.1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61
4.2 数字音频(处理)设备及其特性 64
4.3 音频数字化 73
4.4 数字音频的编辑技术 78
4.5 数字音频应用领域 79
第5章 数字视频技术 84
5.1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85
5.2 数字视频应用理论基础 90
5.3 数字视频质量及格式 93
5.4 数字视频的编辑技术 96
5.5 数字视频的特效处理 99
5.6 数字电视标准 101
5.7 数字视频处理应用领域 103
第6章 数字动画技术 107
6.1 动画概述 108
6.2 传统动画 111
6.3 数字动画 115
6.4 数字动画分类 116
6.5 数字动画制作流程 118
6.6 数字动画制作技术 126
6.7 数字动画的应用领域 128
第7章 游戏设计 130
7.1 游戏概述 131
7.2 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136
7.3 游戏设计相关技术 139
7.4 区块链+游戏 143
7.5 游戏的发展状况 146
内容管理篇 151
第8章 数字媒体压缩技术 152
8.1 数字媒体压缩概述 152
8.2 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 156
8.3 图像压缩方法 161
8.4 数字媒体压缩标准 164
第9章 数字媒体存储技术 170
9.1 数字媒体存储概述 170
9.2 数据存储介质 173
9.3 网络存储 177
9.4 云存储 182
9.5 存储技术发展趋势 185
第10章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 188
10.1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189
10.2 媒体资产管理的应用 193
10.3 版权保护 197
10.4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198
10.5 未来趋势 204
传输集成篇 207
第11章 数字媒体传输技术 208
11.1 计算机网络 209
11.2 通信与网络技术 212
11.3 流媒体技术 217
11.4 内容集成分发技术 221
11.5 P2P技术 222
11.6 IPTV技术 224
11.7 异构网络互通技术 226
11.8 数字媒体和网络的融合 226
传播呈现篇 229
第12章 未来网络进展情况 230
12.1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231
12.2 信息化应用三个阶段 232
12.3 未来网络面临的挑战 234
12.4 未来网络聚焦 234
第13章 人机交互技术及应用 237
13.1 人机交互概述 238
13.2 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241
13.3 交互设备 246
13.4 人机交互技术 251
综合应用篇 257
第14章 数字媒体内容消费及终端参与 258
14.1 数字媒体内容消费 259
14.2 数字媒体终端参与 262
第15章 影响媒介的技术创新 272
15.1 新一代传送与计算技术 273
15.2 新一代多媒体呈现技术 282
15.3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289
第16章 媒体融合和全媒体 304
16.1 信息技术代际变迁和媒体融合升级
转型 305
16.2 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 306
16.3 融合发展及其内涵 312
16.4 全媒体 314
16.5 未来发展路径探索 322
16.6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324
第17章 智能媒体 328
17.1 数字媒体变革的思考 329
17.2 智能媒体 330
17.3 传统媒体生态环境变化和演进 332
17.4 机器智能:数字浪潮下的“智能”
和“生态”思维演变 333
17.5 智能媒体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335
17.6 “点·线·面·体”:传统媒体的
创新和突破 339
第18章 媒体智能化变革 343
18.1 数据驱动:三重空间数据全面融合
处理 344
18.2 机进人退:新智能时代的新内容
革命 345
18.3 基于数据驱动的媒体智能化变革 350
18.4 人工智能范式驱动下的数字生态
共同体 353 -
作者介绍
许志强,男,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科奖社第0073号),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CIE)、中国通信学会(CIC)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高级会员等。长期从事传媒大数据与智能融媒体、文化消费与信息传播、互动媒体与智能媒体关键技术等领域的融合研究,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出版》《电视研究》《电视技术》《ISEB》《IJFGC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由SSCI、EI、CSSCI检索),主编(副主编)教材4部;主持(研)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先后12次荣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暨中国新闻科技优秀论文奖、中国科技传播优秀论文奖等。
李海东,男,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高级系统架构师,四川省电子学会会员、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员、国防大学大规模网络靶场标准体系与验证系统专家等。长期从事传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2部;主持(主研)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设计规划10余个重要的信息化项目;先后多次荣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暨中国新闻科技优秀论文奖等。
梁劲松,男,四川传媒学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数字虚拟现实技术、融媒体生产与发布应用、影视节目制作及系统集成设计等领域的融合研究,主持(研)和参研多项省部级课题,曾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暨中国新闻科技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
-
编辑推荐
① 教学内容与当前国家、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② 突出实用性,强调“技能”,面向问题,面向应用;
③ 应用性和概念性、知识性内容相结合,且均与时俱进,具有先进性;
④ 知识内容模块化组织,可供不同院校根据专业需求进行选用,具有良好的教学适用性,文理兼顾;
⑤ 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将教材的严肃性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相结合,让读者能融入案例所设定的人物角色,更容易理解人物角色的工作思路。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