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数字媒体设计影像与声音理论基础

书      号:9787113292782

丛  书 名:“十四五”高等学校数字媒体类专业规划教材

作      者:陈越红,董立娟,姜帆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2

  •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开设的“数字媒体设计影像与声音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影像与声音概述、画面语言、镜头语言、造型语言、场面调度、影像蒙太奇、声音概述、声音元素构成、声音景别、声音蒙太奇、声音的设计和声音的审美接受等。 本书旨在明晰数字媒体产品创作过程中的语言形式、语言特征、语法结构,掌握影像与声音的艺术表达和创作,利用生动直观的音视频作品进行分析,激发音视频创作中语言应用的创新思维,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语言表达的理解,提升影像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等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数字媒体的工作者和音视频创作爱好者的参考书使用。
  • 前言

    数字媒体设计中影像与声音都是“牵着技术的手走艺术的道路”,我们从未停息过对影像复原世界本质的探索,也从未停息过对于声音技术的挖掘,一直都在着力于数字媒体设计中影像与声音的艺术表现力探讨。“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技术的进步在推动着数字媒体内容生产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多样、美学思维的改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新时代的艺术教育理应顺应时代需求,造就优秀艺术创作人才,为塑造国家形象与凝聚民族精神等提供充分保障。数字媒体设计影像与声音理论基础的教材撰写,主要针对技术不断演进中的影像与声音语言进行探讨,对视听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涉及受众的感知、审美认知等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与美学范畴,扩展媒体艺术影像与声音的新领域与新维度,融合多种学科后重新审视影像与声音理论,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为培养全新的复合型艺术优才提供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的伟大号召,时代更呼唤艺术创作的精品。数字媒体艺术精品创作的首要既是对影像与声音理论的掌握,它适用于动画、电影、电视、短视频等音视频作品的创作;影像与声音理论中语法规则的探讨,适用于对视听艺术作品主题思想与艺术特征表现的总体把握。数字媒体设计影像与声音理论系统多元且非常丰富,表层是一种理论学习,实际上却是影像与声音理论的实践技术掌握,从本质上是规律探寻,但在创作的各个阶段中则表现为掌握了影像与声音基础理论后,对动画、影像等作品主旨思想和艺术特性的整体学习。


    “数字媒体设计影像与声音理论基础”是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影像与声音语言理论,包括画面语言的构成、镜头语言的运用技巧、色彩等造型语言的艺术处理、声音语言的使用、场景调度的安排、语法结构的规律等理论,重点掌握相关创作规律,能够根据视听作品艺术特色要求,合理选择并恰当运用影像与声音语言进行艺术表达。


    以影像与声音的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视听艺术作品进行理论的应用分析与学习,使内容融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鉴赏性于一体,能够提高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中影像与声音的理论水平、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通过影像与声音建构起的视听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可为日后从事视听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夯实基础。


    针对数字媒体设计学生的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宗旨,本书作者站在当代媒体设计前沿,依托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新发展,对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影像与声音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创新,提出影像与声音理论基础体系新框架。


    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以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影像与声音语言作为理论依据。本书以数字媒体音视频作品创作中所涉及的影像与声音语言为基础,侧重于视听语言、语法规则、艺术特征的实际应用,是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材。


    (2)以大量的案例与相关知识为补充。本书配以大量视听作品中的精彩案例,穿插图片和图表,增加信息量与丰富教材内容,便于读者准确理解教材内容。


    (3)新颖独特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书在编写体系上更注重实践性,加入学习前应了解的学习目标与知识点;学习完成后本章小结的归纳;复习与知识巩固的复习思考题;最后加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创作部分即课后创新实训项目。具体如下:


    ①学习目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有据可依。


    ②知识点——准确且简要列出每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③本章小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章讲述的重点内容。


    ④复习思考题——根据每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理论解决实际创作问题,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⑤课后创新实训项目——为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进行实训项目练习,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面向未来,以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培养新时代下的数字媒体优秀人才,以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艺术创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本书撰写,力求融入影像与声音理论新变化、新需求,着眼于当前数字媒体设计中媒介技术创新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引入,将课程建设目标与立德树人目标结合,打造出兼具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高校专业教材。教材编写过程中,从参考书目中获取不同程度的启发,参阅相关专著和影视艺术作品,在此特作说明,并向相关作者、作品导演等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或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指正,以便在后期修订过程中完善。





    编 者


    2022年11月
  • 目录

    第0章导论1 第1章影像与声音概述5 1.1影像与声音的感知基础 5 1.1.1视觉暂留 6 1.1.2似动现象 6 1.1.3完形心理 7 1.1.4多普勒效应 8 1.2影像与声音的基本元素 9 1.2.1影像元素 9 1.2.2声音元素 10 1.3影像与声音的主要作用 10 1.3.1传递信息 11 1.3.2阐述思想 11 1.3.3形成美感 12 1.3.4沉浸体验 13 1.4影像与声音的美学特征 14 1.4.1具象呈现 15 1.4.2时空自由 15 1.4.3运动张力 16 1.4.4逼真表现 16 1.4.5主观假定 18 本章小结 20 复习思考题 20 课后创新实训项目 20 第2章画面语言21 2.1画框中的取景 22
  • 作者介绍

    陈越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教育bu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bu社科司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会评专家,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审专家;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国赛组委会副主席。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和教改课题,论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多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学术和教学奖励。主要研究领域:艺术哲学、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新闻。 董立娟,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剧审查专家。在《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省文化厅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技术研究 姜帆,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参与完成省级重点项目/省高教学会课题/在线开放课程,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美学与实践。
  • 编辑推荐

    ●融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多年教学研究成果。
    ●涵盖数字媒体类各专业所涉及的原理及应用。
    ●更好地诠释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内涵。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