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高速铁路变电所运行与维护(一次系统)新书推荐书名:高速铁路变电所运行与维护(一次系统)书号:978-7-113-29646-9定价:45.00元内容介绍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系列教材”之一,采用有利于职业能力和职 业素养培养的模块—项目式编写方式,全书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为电力牵引供电 系统基础,模块二为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电气设备,模块三为电气主接线及高压配电装 置,模块四为变电所接地与防雷。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材,还可作为现 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1 本书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配备了视频、动画等立体化资源 ,按新形态教材要求编写,并结合现场技术,力求通俗易懂。2 书中的图纸以 现场图纸为参考,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对部分图纸的文字和符号进行了更新。3 以突出应用和技能为重点,结合了教育部对“1+X”证书的要 求,有机融入相关职业技能,以二维码的形式容纳更多的资源。配备了练习题、思考题及在线测试等,用于评价学习效果。本书目录样章试读 书名:高速铁路变电所运行与维护(一次系统)ISBN:978-7-113-29646-9定价:45.00元责任编辑:尹娜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查看书评
-
【新书推荐】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维护(第二版)【新书推荐】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维护(第二版)新书推荐书名: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维护(第二版)书号:978-7-113-30044-9定价:41.00元内容介绍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密切结合现场实际,系统阐述了编组站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了最先进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共包括七个项目,分别是:编组站与驼峰调车设备认知、驼峰信号基础设备维护、驼峰进路控制原理认知、驼峰钩车溜放速度控制原理认知、驼峰推峰无线机车信号及机车遥控与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维护、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护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读者对象本书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继续教育或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铁道信号设备维护、施工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编辑推荐本书的修订再版,基于铁路货运信号技术装备的发展,注重突出铁路职业教育特色,在内容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专业针对性强。对接最新的《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建设指导标准》,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铁路信号工(驼峰信号设备维修)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点转化为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 2本书在项目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密切对接铁道行业标准。如相关概念、驼峰信号控制、编组站自动化等,均以《铁路驼峰信号及编组站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TB 10069—2017)为依据。3瞄准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最新技术装备,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依据2018版《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需求暂行规范》,重新编写了项目5中的典型工作任务3、项目7中的典型工作任务1。本书目录样章试读书名: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维护(第二版) ISBN:978-7-113-30044-9定价:41.00元责任编辑:吕继函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查看书评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5月好书榜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5月好书榜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3-06-13 17:02 发表于北京5月好书来袭,强烈推荐,赶紧收藏!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创新与实践责任编辑:陈小刚 编辑推荐语:地质勘察是铁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技术工作,也是规划和管理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决策依据。近十年来,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和不断提高的铁路技术标准要求,铁路勘察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在高速铁路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 本书作者以较高的站位和眼光,构建出一套铁路工程地质“空天地”勘察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铁路行业综合勘察技术水平,其中部分勘察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书涵盖了我国近十年来高速铁路勘察的实践经验和15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铁路勘察的认知和思考,具有很强工程实践性,非常值得业内同行学习借鉴。榜样——2022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风采录责任编辑:朱景芳 编辑推荐语:“新时代·铁路榜样”选树工作得到了全路上下的广泛关注和路内外媒体的大力宣传。自2018年至2022年层层推选出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人民铁道、中国铁路全媒体平台、中央主要媒体和地方媒体集中报道,形成了强有力的示范引领效应。他们全部来自铁路基层一线,是铁路运输、铁路建设、铁路装备、铁路公安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他们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时代·铁路榜样”先进事迹感召下,200多万铁路人一定会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履职尽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高速铁路路基施工(音像)责任编辑:高楠、金锋、张少涵 编辑推荐语:《高速铁路路基施工(音像)》包含16个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工法微课,视频编制工作由国家铁路局工程监管司、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统一组织,由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制作。视频以现有高铁路基施工规范为主要依据,结合企业在高铁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经验,通过实景图片、实景视频、3D 场景、BIM 建模、施工图示等方式展示了高铁路基工程重点工序的施工过程和注意事项,使学习者可以系统化、形象化地学习相关工艺,解决施工、监理、建设、设计及科研单位等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不了解、施工工艺不熟悉、控制要点不掌握等难题。《高速铁路路基施工(音像)》适合铁路路基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操作流程培训、铁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也可作为从事铁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培训教材。铁路企业法律纠纷典型案例评析责任编辑:郑媛媛 编辑推荐语:本书由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组织太铁两级法院法官与中吕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的法律专家团队编写。书中所涉及的案件分为合同纠纷、侵权责任和劳动争议三大类。每一篇案例从体例上分为案情简介、判决结果、法理分析和典型意义四个方面。案情简介、判决结果力求简明扼要;法理分析通过对事实的归纳、证据的要求和对法律的适用,努力阐述法官的判案思维;典型意义突出以案释法,延伸本案例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将这些案例中的经验和指导意见融入具体工作中,以案促管,不断提高案件应对处置和客运管理水平。查看书评
-
【好书推荐】《榜样——2022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风采录》· 好书推荐书名:榜样——2022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风采录书号:978-7-113-30078-4定价:80.00出版时间:2023年5月作者简介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工作导向,自2018年以来,持续运用“新时代·铁路榜样”宣传载体,层层选树宣传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全面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编辑推荐 “新时代·铁路榜样”选树宣传得到了全路上下的广泛关注和路内外媒体的大力宣传。自2018年起,每年层层推选出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人民铁道、中国铁路全媒体平台、中央主要媒体和地方媒体集中报道,形成了强有力的示范引领效应。书中的榜样全部来自铁路基层一线,是铁路运输、铁路建设、铁路装备、铁路公安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时代·铁路榜样”先进事迹感召下,200万铁路人定会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履职尽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评选出的2022年度的11位“最美铁路人”和《人民铁道》报“新时代铁路榜样”提名奖的27位铁路一线员工的先进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献身于伟大时代、忠诚于铁路事业、扎根于基层一线、绽放于本职岗位的新时代铁路榜样,是200万铁路劳动大军的典型代表,为推进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作出了强有力的示范引领。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介绍、先进事迹、采访手记三个部分,全方位地展示了铁路一线员工多年来的工作成果、工作方法、高超技术、岗位创新等内容。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生动诠释了铁路人的服务本色,有力印证了铁路人的担当品格,精彩演绎了铁路人的奋斗精神。目录页版权页内文展示查看书评
-
【好书推荐】《孙永福文集》书名:《孙永福文集》书号:978-7-113-29787-9定价:168.00元作者简介 孙永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曾任铁道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长级),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工作,主持研究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收录了孙永福院士20多年的部分文稿,内容包括战略思考、改革发展、建设管理、历史感怀等。 书中反映了孙永福院士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学术活动以及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部分文稿是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针对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完成的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咨询项目研究,其中有些项目同铁路有关,这些项目在当时都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报告。阅读本书,读者也可看出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本书目录内容展示查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