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创新管理

书      号:9787113307028

丛  书 名: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工程施工与组织系列

作      者:班新林,鲍学英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24

正文语种:建设_建筑工程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定      价:80

  •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通过对接口的定义进行分析,界定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和技术接口管理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铁路工程接口管理的不足和意义,由此提出了铁路工程接口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接口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全生命周期双V模型,将技术接口生命周期划分为接口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验证、维护六个阶段,通过对铁路工程进行技术接口的识别、接口管理计划的制定、接口进度的动态跟踪、接口各阶段实施效果的检查以及接口的动态故障传播等研究,实现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的反馈及优化管理。然后,将管理协同思想引入铁路工程接口管理,从信息、组织、目标、过程、资源、制度、六个方面构建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协同系统,建立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提出了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协同度提升策略。最后,在接口信息化管理模块,将信息技术用于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提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建立了铁路工程接口信息化管理流程,对技术接口信息化管理进行可视化呈现,实现对技术接口各种数据互联互通,优化技术接口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铁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 前言

    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技术接口普遍存在于铁路工程各系统间,是铁路工程管理的薄弱环节,若接口问题处理不当,轻者造成相互扯皮推诿,工程返工,影响工期和投资,重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不稳定,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传统的接口管理多为工程实践过程中接口问题的总结,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较强的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体系,难以对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提供一般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对于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技术接口,如何进行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管理,如何确保不同专业良好衔接、不同建设阶段顺利交接、不同参与单位协调合作,如何保证铁路工程项目顺利开通运营,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铁路工程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接口管理,本书构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全生命周期双V模型,对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定量评估技术接口管理效果;最后将信息技术用于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搭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提出铁路工程接口信息化管理流程。
    本书在现有接口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将管理思想和系统工程等理论融入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提出了包括技术接口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技术接口信息化管理的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一体化管理体系,深化了技术接口管理理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形成了系统性较强的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体系,为技术接口管理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目录

    第1章铁路工程系统构成……………………………………………………………………11.1铁路工程系统分解…………………………………………………………………11.1.1桥梁工程……………………………………………………………………21.1.2隧道工程……………………………………………………………………41.2铁路工程子系统间关系分析………………………………………………………6第2章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基础理论……………………………………………………82.1铁路工程技术接口…………………………………………………………………82.1.1接口定义及分类……………………………………………………………82.1.2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特征……………………………………………………102.2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102.2.1接口管理的概念……………………………………………………………102.2.2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不足………………………………………………112.2.3铁路工程技术接口
  • 作者介绍

    班新林,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在高速铁路40m简支箱梁、客货共线铁路简支箱梁、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参数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提出了40m简支箱梁的动力设计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形成了强度与刚度相协调的高铁简支箱梁设计理论,提出了40m简支箱梁复杂应力区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优化技术,形成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混凝土简支箱梁设计方法。提出了客货共线简支梁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优化了时速200公里32m简支箱梁的梁高,优化了单线箱梁的腹板倾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负责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项、高铁联合基金1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课题2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2项。国铁集团课题中主持3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17项。参与国铁集团重大试验专项2项。铁科院基金中主持2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重大课题7项。参与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国铁集团标准7项,主持团体标准1项、参与4项。组织编制铁路简支梁标准图28册。参与专著2部,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3篇,发表其他论文2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铁科院科技奖特
  • 编辑推荐

    本书在现有接口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将管理思想和系统工程等理论融入铁路工程技术接口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提出了包括技术接口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技术接口信息化管理的铁路工程技术接口一体化管理体系,深化了技术接口管理理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形成了系统性较强的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管理体系,为技术接口管理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