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IT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书      号:9787113224523

丛  书 名:

作      者:周苏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9.8

  • 内容简介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书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编
    写的教材。全书包括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计算思维与工程教
    育、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创新等级与技术系统
    进化、创新原理及其运用、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知识产权保护与软件著作权、用TRIZ方法
    解决创新问题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浅显易懂又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各章都精心安排了延伸阅读、实验与思考等环
    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
    学习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
    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和IT(信息技术)相关各专业的学习用书,也可供有志于研究创新方法
    的读者阅读。"
  • 前言

    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走了几
    十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
    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从信息技术的角度
    来看,“大物移云”和人工智能是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以物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互关联、
    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以“互联网+”为
    核心的国家行动纲要引导下,展现出强劲的融合力量和创新实力。
    研究表明,创新的先锋团队——众多的诺贝尔获得者的成功途径,一
    是科学发现,二是科学仪器,三是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创新
    方法,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靠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了研究
    的突破性进展,可见创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建设创新型国
    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方法必须先行。
    1946 年,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1998)开始了“发明
    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研究工作。在以后的数十年中,这位发明家投入
    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几十家学校、研究部
    门和企业组成专门机构,先后分析了世界的几十万份发明专利,总结出技
    术进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时采用的创
    新法则,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
    论体系——TRIZ。
    TRIZ 源于对高水平发明专利的分析,目前,正逐渐由原来擅长的工程
    技术领域,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多种领域逐渐
    渗透,尝试解决这些领域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从源头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2008 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协会四
    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
    要“推进TRIZ 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
    动TRIZ 中成熟方法的培训……”。
    作为一种技术与经济相关联的活动,不管是发明、创造,还是革新,
    最终都应该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称得上是创新。阿奇舒勒所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强调通过发明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发
    明的实用化,这符合创新的基本定义。
    实践表明,运用TRIZ 创新,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
    分析问题,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
    索方向,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最终抓住机会来彻底
    解决问题,并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书是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新形势下编写的教材。全书包括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驱动发展、
    “互联网+”行动计划、计算思维与工程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大
    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创新等级与技术系统进化、
    创新原理及其运用、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知识产权保护与软件著作
    权、用TRIZ 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浅显易懂又理
    论联系实际,内容编排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与需要。
    本书是2016 年度杭州高校精品课程项目《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建
    设成果之一,得到了“2013IM020900 浙江省创新方法应用推广与示范”
    “2014F30031 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服务基地建设(一期)”
    “2014F30008 浙江省科技人才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KT2015041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生创新方法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示范’”
    项目的支持。
    本书由周苏编著,王文、孙曙迎、褚赟、张丽娜等人参加了本书的编
    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省科技人才教育中
    心、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支持。欢迎
    教师索取为本书配套的教学资料。E-mail:zhousu@qq.com,QQ:81505050,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su58。
  • 目录

    第1 章 创新概述................................... 1
    1.1 发明与创新.......................................... 1
    1.2 科技创新体系...................................... 5
    1.3 知识创新的内涵.................................. 7
    1.4 技术创新的定义.................................. 8
    1.5 管理创新及其四个阶段....................... 9
    1.6 融合创新及其发展............................ 11
    1.7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14
    实验与思考................................................ 19
    第2 章 创新驱动发展.......................... 22
    2.1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22
    2.2 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 24
    实验与思考.................................................28
    第3 章 “互联网+”行动计划................ 31
    3.1 “互联网+”的概念...........................31
    3.2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36
    3.3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40
    实验与思考.................................................47
    第4 章 计算思维与工程教育................ 50
    4.1 计算思维............................................50
    4.2 工程素质............................................54
    4.3 工程教育与《华盛顿协议》..............56
    4.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59
    4.5 CDIO 工程教育模式.......................... 61
    实验与思考................................................ 64
    第5 章 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66
    5.1 集成电路的后摩尔时代..................... 66
    5.2 新型硬件——智能设备..................... 70
    5.3 下一代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72
    5.4 云计算与大数据................................ 76
    5.5 物联网引领信息技术革命................. 83
    实验与思考................................................ 91
    第6 章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 93
    6.1 大数据的结构类型............................ 93
    6.2 思维变革之一:样本=总体............... 94
    6.3 思维变革之二:接受数据的
    混杂性................................................98
    6.4 思维变革之三:数据的相关关系....102
    第7 章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110
    7.1 思维定势..........................................110
    7.2 创造性思维......................................112
    7.3 创新问题的传统方法.......................118
    7.4 创造性思维技法...............................122
    实验与思考...............................................136
    第8 章 创新等级与技术系统进化....... 142
    8.1 TRIZ 起源与发展.............................142
    8.2 TRIZ 重要概念................................. 145
    8.3 发明的五个级别.............................. 152
    8.4 S 曲线及其作用............................... 155
    8.5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58
    实验与思考.............................................. 169
    第9 章 创新原理及其运用................. 173
    9.1 创新原理的由来.............................. 173
    9.2 典型创新原理解读.......................... 174
    9.3 运用创新原理解决汽车安全气囊
    问题.................................................. 184
    实验与思考.............................................. 188
    第10 章 解决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 194
    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194
    10.2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198
    10.3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202
    10.4 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209
    10.5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211
    实验与思考...............................................217
    第11 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软件著作权... 222
    11.1 知识产权的概念.............................222
    11.2 知识产权保护.................................226
    11.3 软件著作权申报.............................227
    11.4 专利申请书.....................................230
    11.5 发明申报书.................................... 232
    第12 章 用TRIZ 方法解决创新问题... 235
    12.1 科学效应及其作用........................ 235
    12.2 破坏性创新技术............................ 240
    12.3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
    进化................................................ 244
    12.4 飞机机翼的进化............................. 246
    12.5 课程实验总结.................................251
    附录.................................................... 255
    附录A IT 各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
    方法”学习感悟........................255
    附录B 40个创新原理............................259
    附录C 39×39 矛盾矩阵...(见书中插页)
    附录D 本书部分实验参考答案和解决
    方法...........................................269
    参考文献............................................. 274
  • 作者介绍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认证的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经验丰富,著作等身,是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育。
    近期在多家出版社连续出版《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高校教材多部。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
    主讲课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大数据导论》、《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多门课程。


    王硕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副主任。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014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海量数据交换、无线车载网等。 近年来主持和主参省部级项目科技项目3项,负责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完成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参与编写出版教材多本。
    主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导论》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多门课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计算机和IT相关各专业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全新编写的课程教材。本书详细介绍了IT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的思维技法,创新从这本书开始。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