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生活
书 号:9787113093471
丛 书 名:
作 者:格雷格·拜尔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6元
-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我们观念上的缺失,一步一步地教会我们如何发现并获得我们想要的真爱。 -
前言
-
目录
第一章 受害者情结和真爱/001;受害老情结/002;受害者情结产生的原因:缺乏真爱/008;缺乏足够的真爱时怎么办——虚假的爱/011;缺乏爱我们怎么做:攫取与自我保护行为/015;“攫取与保护行为”的致命缺陷/024;用理解消除“攫取与保护行为”:溺死者的比喻/026;用真爱避免“攫取与保护行为”/029;第二章 受害者情结的基础/031;空虚/031;恐惧/038;痛苦/041;受害者漠视选择定律/053;受害者们忽视期望法则/055;控制和受害者情结/059;从小学习受害者情结/061;受害者的说辞/064;第三章 受害人情结和所有那些攫取及保护行为/068;受害人情结是所有攫取行为及保护战略的基础/069;受害者情结产生的原因/076;第四章 受害者情结带来的好处/081;受害者可以得到别人所不能及的唯我独是的地位/081;受害者们让别人觉得愧疚,从而阻止他们伤害自己/086;受害者获取别人的关注和同情/088;受害者从别人那里获取权利和支持/093;受害者完全避免承担责任/098;受害者们为自己创造归属之地/101;命运受害者和加于自身的受害者情结/103;第五章 受害者情结带来的消极影响/105;我们感觉不到真爱/105;我们不可能有很亲密的关系/106;我们个人得不到成长/108;我们不可能成为肯负责任、有价值的人/110;我们会被宠坏/113;我们学会惩罚错误,而不是从错误中学习成长/113;我们肯定会生气/116;我们肯定会撒谎/117;我们不再是自由自在的/118;我们不会快乐/120;我们养育的孩子也会带有受害者情结/121;第六章 由受害者情结导致或恶化的情境/122;受害者情结导致的婚姻状态/122;受害者情结导致的约会情境/125;愤怒而叛逆的儿童/132;受害者情结导致或恶化的上瘾状态/132;工作场所的受害者情结/135;残疾人/137;治疗与自救/139;受害者情结与种族歧视/140;男女同性恋/150;国内与国际情况/152;第七章 用理解消除受害者情结/159;选择定律/160;责任法则/168;期望法则/171;真实地面对自我/174;理解在消除受害者情结中所起的重大作用/179;第八章 消除受害者情结:真爱万岁!/182;坦承真正的自我/182;真爱的治疗功效/188;真爱的特征是什么/194;需要时获取真爱/203;受害者情结的“强大力量”/205;第九章 对受害者采取回应/207;受害者们如此令人愤怒,又如此迷惑人心/207;如何对表现为受害者的人做出回应/210;永远不要采取攫取与保护行为/211;坦诚/212;工作场合也要学会倾听/217;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且必须是你自愿的/218;讲述关于人类行为的事实/225;偶尔向他们描述你做的事情和可能的选择/232;偶尔考虑后果/233;远离“生死战场”/236;综合运用所有的回应方法/237;工作中对受害者采取回应/244;对种族偏见受害者采取回应/248;对同性恋者采取回应/253;对酒精上瘾者和药物上瘾者采取回应/255;对其他上瘾者采取回应/258;对命运受害者采取回应/259;对加于自身的受害者采取回应/260;对受害者们常用的托辞采取回应/263;教育孩子如何对表现为受害者的人做出回应/271;我们有责任帮助受害者/274;第十章 受害者情结导致的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276;受害者典型人物之一:阿道夫·希特勒/276;受害者典型例子之二:萨达姆·侯赛因/306;结论/311; -
作者介绍
格雷格·拜尔,美国人,生于1952年,医学博士、现为作家、教师、公众演讲者以及人际关系专家他曾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眼科医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后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觉得空虚、困惑和恐惧,并逐步发展成为瘾君子他从痛苦的深渊中走了出来,开始寻找缺失的人间真情他曾1400多次在广播、电视和其他活动中发表言论,主题是无条件的爱——真爱他出版了16部著作,并附有CD和DVD他与妻子及7个孩子位在美国的齐治亚州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