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
书 号:9787113289645
丛 书 名: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工程设计系列
作 者:陈兴冲,张永亮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精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138元
-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构建了适合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框架,既针对重力式桥墩、基础构件分别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也将桥墩地基系统作为整体进行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并进一步从全桥视角,将无砟轨道、箱梁、支座及下部结构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提出了线桥一体化抗震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导向,探索了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自复位设计及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针对西部典型冻土环境,研究了高速铁路桥梁冻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特殊问题。zui后,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本书适合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
前言
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按丛书要求,力图体现高速铁路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的制高点、前沿性、原创性特色。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总里程已达到4万km,同时我国又是地震zui活跃的国家之一,因此高速铁路桥梁的抗震安全性引起了广大学者与工程师的密切关注。我国高速铁路网大多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地震作用往往控制桥梁设计。
针对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形式的特殊性以及抗震设计面临的特有问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课题成果,本书论述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抗震研究的全新成果,分析了高速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全书共10章,主要包括:(1)论述了少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墩(指纵筋配筋率小于05%)的有限延性理念及抗震设计方法;(2)阐述了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了挖井基础的抗震性能及评价方法;(3)论述了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减隔震装置应用于铁路桥梁的减隔震效果及适用性;(4)探索了高速铁路桥梁功能可恢复抗震结构体系;(5)阐述了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的结构形式与抗震概念设计,对典型的大跨度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大跨度钢桁拱桥以及斜拉桥等进行了专题分析;(6)论述了冻土区桥梁基础-冻土体系抗震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7)阐述了线桥一体化抗震计算模型,分析了无砟轨道系统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本书构建了适合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框架,既针对重力式桥墩、基础构件分别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也将桥墩地基系统作为整体进行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并进一步从全桥视角,将无砟轨道、箱梁、支座及下部结构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提出了线桥一体化抗震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导向,探索了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自复位设计及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针对西部典型冻土环境,研究了高速铁路桥梁冻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特殊问题。本书适合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用作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全书共10章,各章编著分工如下:绪论、第4章、第7章由张永亮教授编著;第1章、第5章、第6章由刘正楠博士编著;第2章由张永亮教授、鲁锦华博士编著;第3章由张永亮教授、王义博士编著;第8章由张熙胤副教授编著;第9章由高建强副教授编著;第10章由全体作者共同编著。另外,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夏修身教授、丁明波副教授、刘尊稳副教授及马华军副教授在资料收集等方面提供了帮助。zui后,全书由陈兴冲教授统稿、定稿,由同济大学李建中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所涉及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兰州交通大学“百名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兰州交通大学优秀科研平台(团队)科学研究资助计划的资助,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2年1月 -
目录
绪论0.1概述0.2我国高速铁路常用桥梁结构形式0.2.1高铁桥梁设计特点0.2.2高速铁路常用桥型0.3铁路桥梁震害及启示0.3.1轨道震害0.3.2梁体纵、横向移位及碰撞震害0.3.3落梁震害0.3.4支座震害0.3.5桥墩震害0.3.6桥台震害0.3.7基础震害0.3.8震害启示0.4高铁桥梁抗震设计特点0.4.1桥墩的抗震特点0.4.2桩基础的抗震特点0.4.3轨道系统的影响0.4.4减隔震设计的特殊性0.4.5冻土区桥梁抗震设计特点0.5本书主要研究内容第1章桥梁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1.1概述1.2抗震性能指标1.2.1基于强度的性能指标1.2.2基于变形的性能指标1.2.3基于能量的性能指标1.2.4基于变形与能量的性能指标1.3地震动的选择与输入1.3.1场地类别与地震动的关系1.3.2地震设防烈度与地震加速度1.3.3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性1.3.4地震动的输入1.4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1.4.1静力法1.4.2反应谱法1.4.3时程分析法1.5基于性 -
作者介绍
陈兴冲,工学博士,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桥梁抗震加固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铁道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张永亮,1975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现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铁道学会桥隧委员会委员,兰州交通大学桥梁抗震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得兰州交通大学“百人计划”项目资助。长期开展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桥梁减(隔)震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90余篇。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