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研究——基于时空经济分析
书 号:9787113289423
丛 书 名: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高铁运营与经济系列
作 者:李红昌,夏璇璇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精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65元
-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内容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交通强国实现路径研究”(21AZD019)的研究成果和作者长期相关研究积累,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荣朝和教授开创的运输化理论和具有时空经济特色的运输经济基础性分析框架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的多维度影响及作用机制,对高速铁路社会效益影响进行了案例性、模型性、调查性和政策性分析。本书归纳与论述了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相关的定量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高速铁路对政治、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国家政策对高速铁路带来的社会效益影响。 -
前言
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按丛书要求,力图体现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研究的制高点、前沿性、原创性特色。
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移的活动,因此对作为商品的运输服务,可以着重从需求群体进行分析。高速铁路的开通,为具有出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因此,高速铁路的出现必将对其他运输方式的需求群体产生替代影响,必然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产生竞争与互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高速铁路“八纵八横”发展规划的不断实施,在我国整体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战略体系中,如何将高速铁路整体社会效益zui大化,探究其内在动力机制将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书内容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交通强国实现路径研究”(21AZD019)的研究成果和作者长期相关研究积累。
首先,本书归纳与阐述了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相关的定量研究方法。对需求群体及供给方社会效益影响的研究,将对我国“交通强国”战略,乃至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构建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2021年提出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纲要指出,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因此也同样期待未来研究者在该领域能够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为我国交通运输整体规划提出可行性政策参考建议。
其次,本书深入探究了高速铁路对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高速铁路在我国不仅仅是一种运输方式,同时也是“交通强国”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中国新的国家名片,高速铁路不仅反映了中国铁路先进的技术,也反映了中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速铁路的影响不断延伸,与全世界共享高速铁路的发展红利。与此同时,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沿线城市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速铁路对政治、经济、技术发展,环境可持续,社会进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三,本书系统分析了国家政策对高速铁路带来的社会效益影响。中国高速铁路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产业政策为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2019年国务院颁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总之,我国以高速铁路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各类交通政策、规划政策与土地政策为羽翼,共同助力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但目前研究各类政策对高速铁路带来的社会效益影响的相关文献还有待丰富。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学者在前人和本书总结的相关理论方法基础之上,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这对于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制度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的特色是,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荣朝和教授开创的运输化理论和具有时空经济特色的运输经济基础性分析框架基础上,分析了高速社会效益的多维度影响及作用机制,对高速铁路社会效益影响进行了案例性、模型性、调查性和政策性分析。 -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高速铁路国内外发展状况1 111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1 112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3 113高速铁路发展的深远影响6 12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的影响维度8 121高速铁路对普通旅客影响8 122高速铁路对运输结构影响9 123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影响10 13高速铁路社会效益探究11 第2章研究的基础理论15 21社会效益理论15 211基本概念界定15 212国内文献综述16 213国外文献综述16 22高速铁路社会效益理论18 221基本概念界定18 222相关文献综述19 23公平效率理论22 231基本概念界定22 232相关文献综述22 24社会效益计量模型相关研究24 241经济学视角相关研究24 242运输经济视角相关研究25 -
作者介绍
李红昌,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轨道交通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及投融资评价、交通产业及企业治理、高速铁路经济社会效益等,在我国运输经济学者排行榜名列20余位。主持多项国家级、世界银行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包括世界银行《黑龙江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项目--牡丹江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交通大数据的时空经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交通运输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机制及政策研究》子课题等,对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有长期研究。在TheJournalofRealEstateFinanceandEconomics、TransportResearchPartA、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D、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E、TransportPolic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铁道学报等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SpatiotemporalTransportationEconomicsdevelopment:Theoriesand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