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第二版)
书 号:9787113278366
丛 书 名:人工智能应用丛书
作 者:徐洁磐,徐梦溪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9.8元
-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导论"是人工智能方业的入门课程。本书是继2019年首版后修订再版的。本版编写的原则是∶坚持教材的现代性,即新的技术路线与新的体系,并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坚持教材的应用性,即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将其应用到多个行业中去;坚持教材的引导性,即体现教材的基础性、入门性作用。
本书由4篇(共17章)组成。第1篇是基础理论篇,共9章(第1~9章),从整体角度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第2篇是应用技术篇.共4章(第10~13章),是基础理论与相关应用领域相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第3篇是应用箭,共3章(第14~16章).介绍智能产品的开发及且前流行的4种应用。第4篇是展望篇,共1章(第17章),对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提供建议与看法。
本书适合作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融合型专业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材及高校人工智能公共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人员的基础读物。
-
前言
自 2016 年 Alpha Go 问世以来,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的高潮,人工智能学科也进入 了第三次发展时期。由于它的先进性与应用性,人工智能在我国也受到了广泛的关 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及此后多次对发展人工智能做 出重要指示。目前人工智能已列入我国战略性发展学科中,并在众多学科发展中起到了"头雁"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人工智能研究产业与人工智能应用发展迅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已 成当务之急。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以及相关人工智能融合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 而出,一个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百花齐放局面已经形成。
面对这种形势,迫切需要编写适应当前发展的人工智能基础性教材,即入门性教 材——《人工智能导论》。为此,作者于2019 年首编《人工智能导论》。教材出版后广 受欢迎。在此基础上,作者继续做进一步修改。修改的原则是:
1. 坚持第一版的三项原则
(1)教材的现代性
人工智能已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并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它的技术发展特点是∶
①新的技术路线。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包括∶
a.新的技术内容。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方法、以知识图谱为知识表示的现代推理方法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的特色。
b.新的数据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新的数据平台,以支撑深度学习与 现代推理方法的发展。
c.新的计算平台。以超级计算机、5G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 人工智能芯片、传感技术以及多种人工智能专用软件工具等所组成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②新的体系。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形成一门独立、完整的一级学科,这需要有一种新的体系,它应是有别于传统的、老的体系,能适应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体系。
凡符合上面特色的教材可称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材"。
(2)教材的应用性
从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看,应用的受限一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每当人工智能应用受到阻碍时就出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低潮。要保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不断开拓应用,与多个领域、行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特别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同时通过后用倒推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指明方向与目标。
正是由于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应用性,这才使人工智能学科上升成为国家 -
目录
第1 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总论 ………………………………………………………………… 2
1.1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 2
1.2 人工智能概念介绍…………………………………………………………7
1.3 人工智能发展三大学派…………………………………………………… 9
1.4 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 …………………………………………………… 11
小结 ……………………………………………………………………………… 17
习题 …………………………………………………………………………………………18
第2章知识及知识表示 ……………………………………………… 19
2.1 概述 ……………………………………………………………………… 19
2.2 产生式表示法 …………………………………………………………… 21
2.3 状态空间表示法 ………………………………………………………… 23
2.4 谓词逻辑表示法 ………………………………………………………… 26
2.5 知识图谱表示法 ……………………………………………… -
作者介绍
徐洁磐: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计算机理论与数据库技术,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离散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据库专委会委员。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1957年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1963年苏联莫斯科大学数理逻辑副博士研究生毕业,1957年至今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
编辑推荐
①先进性,教材依托新的技术路线与新的体系,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②应用性,教材内容更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多个行业中去;
③引导性,坚持教材的基础性,并具有入门性与引导性作用。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