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书 号:9787113251758
丛 书 名:
作 者:刘魏巍 董洁霜 韩印
译 者:
开 本:小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58元
-
内容简介
面对当代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现状城市规划和交通组织设计中经常面临如何体现避免长距离、低效交通出行,建成高品质快速公交体系,友好有活力的邻近空间的规划难题,因此急需对于城市和交通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的研究。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城市的现有标准,从空间指标、交通指标及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指标三个方面,在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层面分别各设定26个评价指标,同时面对中国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关特色指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既有城市低碳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标准,规划文本中的指标体系,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数值的范围,对范围的合理性进行说明与验证。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协调研究: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有效衔接的研究。从规划编制的时序、内容与重点,分析两个规划之间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契合点,实现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得以落实,同时通过交通的分析与评价,对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有效反馈。2.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耦合度评价。结合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区域的土地使用、产业布局、人口分布、敢为分布等方面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耦合情况进行有效评价。3.交通引导城市用地布局的相关措施研究。。详细规划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协调研究:1.规划编制时序的研究。分别考虑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前、编制中及编制后加入交通影响评价,研究不同方案间的优缺点及可操作性。2.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否有按照综合交通规划相关要求设置相应的交通设施及用地,对控制型详细规划在骨干交通方面的调整进行评价,分析可行性与合理性。3.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与交通系统有效反馈的研究。可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既有方案,建立相应的交通预测模型,对区域的交通进行有效评价,以验证当前路网交通承载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控规确定的用地性质和强度要求。或者,根据规划确定的路网容量,根据路阻函数标定,OD反推等方法,得到各个地块的开发强度,进而验证当前控规方案的合理性。结合以上两种思路的评价结果,以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与优化。4.对交通设施进行有效反馈的研究。通过交通影响评价对控规中确定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设施的容量、位置,以及交叉口形式,道路交通组织方案等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价。 -
前言
-
目录
-
作者介绍
刘魏巍(1982--)男,江苏南通人,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博士学位,随后在上海理工大学交通系统工程系任教,并担任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所长助理,同时兼任名古屋大学都市环境研究科项目研究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研究院高级规划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土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战略城市模型,城市交通空间的管理和设计。曾主持和参与了数十个城市的交通规划、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多个小城镇的规划。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