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产业突围
书 号:9787113232917
丛 书 名:中国供应链研究
作 者:丁俊发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77元
-
内容简介
“中国供应链研究”丛书,从“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思维,供应链管理是模式创新,供应链管理是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国家供应链战略、产业供应链战略、城市供应链战略、企业供应链战略”四个战略层面来论述供应链战略。其中,供应链企业战略是基础,供应链国家战略是根本。丛书力图体现如下特色:全面性和系统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实践性。
本册为《供应链产业突围》,从工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运输业、军事后勤以及“一带一路”、城镇化、自贸区、物流园区入手,研究分析不同产业与经济形态的供应链基本内涵、现状、主要特征,以及新的发展模式、新机遇。特别是2012年平安银行进行了全国第一次供应链调查,涉及八大行业,其调查数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物流和供应链研究人员、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
前言
201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个战略性、里程碑的文件,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个文件的颁发标志着中国物流业发展将进入智慧供应链新阶段。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供应链,是一个国家、一个产业、一个城市、一个企业在经济与社会领域,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将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文流,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运作模式,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动能,对经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提高经济质量与效率,改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中国经济与社会运行的软实力将发挥重要作用。供应链建设,要从企业入手,以产业与城市为重点,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供应链也可以叫供需链,是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在社会分工充分与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生产经营呈现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流通、全球消费特征。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可能单打独斗,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内部资源整合与优化;二是内外资源整合与优化,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中,已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存在的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一些企业已从单纯的生产、流通、服务的组织者,变成资源的整合者;实体经济的发展既经历了通过社会分工提高生产率,又经历了产业融合提高生产率的过程。供应链是产业融合的推进剂。在国际上,供应链整合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极大提高,物流服务商迅速壮大,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快速推进,物流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得到提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于推进供应链发展,国家领导人早己提出明确要求。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64页)“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117页)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和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与广泛响应。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互联互通、合作共贏,打造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将是一条全新的经济全球化之路。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指出:“现在需要对接各国战略和规划,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集中资源,联合推进,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创造需求和就业,发挥比较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亚洲发展新气象。”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明确提出:“要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一方面要求“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把推动与发展供应链管理列为十二个重点工程之一。2017年8月,商务部与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10月,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供应链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现阶段,市场是推动中国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动力,民营经济是主力,珠三角、长三角是主战场,在全国已涌现了一批供应链管理优秀企业,供应链集成、供应链透明化、协同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等快速推进。但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供应链发展极不平衡,市场运作不规范,由世界银行2016年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排名中,中国为27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极不相称。中国必须寻求供应链变革,“供应链+”必与“互联网+”一样,在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成为两个“翅膀”。
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这标志着全世界的物流已进入到供应链管理时代。我把供应链管理分为三个维度去理解。第一,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思维;第二,供应链管理是模式创新;第三,供应链管理是技术进步。
1 战略思维
1)国家供应链战略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了“美国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谋求加强全球供应链,以维护美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障我国的经济繁荣”。研究历史上世界三次经济危机与三次产业革命,美国就凭其对“帝国木桶理论”中工业、科技、金融、军事、文化五大板块实施超强的全球供应链整合,使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始终把整合全球资源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除美国外,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他们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在全球范围内去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以取得大国间的平衡与优势。
2)产业供应链战略
许多国家也把供应链战略作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即以全球地域为空间布局,打造某些优势产业的“微笑曲线”,建立从战略资源、金融资本到制造生产再到销售与服务市场的全产业链与价值链。从19世纪初的英国开始,先后有美国、日本、德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形成了新的制造业优势,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还不是工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即再经过近十年的奋斗,才能进入工业制造强国行列。这里所指的产业包括工业、农业、流通业、建筑业、服务业,供应链涉及所有产业。
3)城市供应链战略
在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人们开始研究与打造智慧城市。实际上,一个城市的管理是“五流”,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文流等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实现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运作流程的最优化。波特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中囯城市基本处于投资导向阶段,有些城市已向创新导向转移。城市的情况千差万别,城市供应链战略有共性,更有个性,正因如此,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水平与风格。
4)企业供应链战略
物流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社会活动过程中,是以企业为活动基点的。物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好比人体中的动脉与静脉,起到了基本的流通与循环作用,是支撑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物流产业是由于分工的不断深入以及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服务产业,所以,我把供应链区分为国家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与企业供应链四个层面,在这四大层面中,企业供应链是基础,产业、城市供应链是重点,国家供应链是根本。
2 模式创新
严格地讲,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模式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支撑下的模式创新。而模式创新在各种创新中,对传统模式最具颠覆性和最具冲击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模式。集群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链条经济、枢纽经济等等将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供应链集成将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
3技术进步
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进步,包括供应链可视化、绿色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虚拟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险、服务供应链、智慧供应链、物流机器人等。至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都在供应链中得到应用。
总之,推进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地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方式、城市发展方式、企业发展方式,对经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为了推动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冯国经、樊纲、魏杰任学术顾问,由我任主编,组织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部门、知名企业参加,编写了《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在2011年首次正式推出,每年一本。该书填补了国内空白,受到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欢迎,成为全面了解国际与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以及优秀企业供应链管理案例的重要参考书。对政府经济部门、企业供应链管理部门、中外投资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院校、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这几年,笔者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了“‘供应链+’十年行动计划的建议”“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变革的十大建议”。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了“世界因供应链而变”“一带一路与全球供应链”“美国为什么要把全球供应链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等文章。
为了满足个性化要求,我们以2011—2016年的《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为基础,在广度与深度上,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编撰出版《中国供应链研究》系列丛书,即《供应链理论前沿》《供应链国家战略》《供应链产业突围》和《供应链企业实战》,为推动中国供应链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香港冯氏集团、浙江供应链协会、平安银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广东宝供物流集团、北京物资学院、《现代物流报》报社、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亚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翼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中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许多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
2017年10月 -
目录
第一篇中国产业供应链调查报告
第一章供应链运作现状3
第一节采购4
第二节生产7
第三节物流运输与仓储9
第四节销售12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16
第一节组织管理17
第二节成本18
第三节风险19
第四节可视化20
第三章供应链信息化23
第一节企业供应链信息化24
第二节供应链生态圈信息化28
第四章资金需求和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和前景31
第一节资金压力31
第二节融资渠道和方式32
第三节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现状与前景33
第四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35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37
第二篇工业供应链
第一章我国工业领域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42
第一节我国工业发展概况42
第二节以钢铁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状况44
第三节以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工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状况46
第四节以食品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状况48
第五节工业领域供应链管理共性问题分析51
第二章工业领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关系研究53
第一节工业物流概念及其主要环节分析53
第二节工业、物流、供应链三者关系分析56
第三篇农业供应链
第一章农业产业化综述61
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及特点61
第二节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62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63
第四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66
第二章农产品供应链综述69
第一节农产品供应链及特点69
第二节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70
第三节农产品冷链物流76
第三章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80
第一节“双向拉动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80
第二节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农产品智能流通81
第三节农产品电子商务82
第四节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90
第四篇军事供应链
第一章军事供应链概述94
第一节军事供应链的基本内涵94
第二节军事供应链的主要特征96
第三节军事供应链的集成形式98
第二章军事供应链管理概述100
第一节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100
第二节军事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101
第三节军事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104
第四节军事供应链管理的保障效应105
第五节实施军事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建议108
第三章智能化军事供应链发展战略114
第一节智能化军事供应链建设的重点工程114
第二节推进智能化军事供应链建设的保障措施118
第五篇城镇化与供应链
第一章城镇化与城镇新兴产业122
第一节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122
第二节城镇化带动新型工业化123
第三节城镇化催生城市服务产业化124
第四节城镇化的产业分工与供应链管理126
第二章城镇化基础建设中的供应链管理128
第一节城镇化基础建设中的技术支持128
第二节城镇化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130
第三章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问题131
第一节资金注入是城镇化的血液131
第二节城镇化的投资和融资与金融创新131
第三节城镇化带来供应链金融新机遇133
第四章以信息化带动城镇化138
第一节信息化是实现新型城镇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和条件138
第二节以信息化全面提升新型城镇管理水平140
第三节以信息化推动智慧城市建设142
第五章城镇化与城市配送145
第一节城镇化带动城市配送145
第二节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配送现状146
第三节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配送发展对策149
第六篇综合运输体系与供应链
第一章综合运输体系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152
第一节综合运输体系概述152
第二节综合运输体系与供应链管理153
第二章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157
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现状157
第二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环境及影响160
第三节新时期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任务166
第三章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与供应链管理169
第一节多层次交通通道网络与供应链管理169
第二节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与供应链管理173
第三节运输服务发展与供应链管理175
第七篇“一带一路”与供应链
第一章“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180
第一节“一带一路”的内涵180
第二节“一带一路”为物流业带来的机遇181
第二章推进“一带一路”物流系统建设187
第一节“一带一路”物流系统建设的方案设计187
第二节推进“一带一路”物流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196
第三章“一带一路”与全球供应链200
第一节发力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200
第二节全球供应链的实施203
ⅹⅱ供应链产业突围
第八篇自贸区与供应链
第一章供应链战略在自贸区发展中的作用与效应208
第一节全球自贸区发展现状208
第二节全球自贸区的发展为供应链带来新机遇209
第三节构建自贸区供应链体系是全球自贸区发展的方向211
第二章我国自贸区环境下供应链发展趋势213
第一节我国自贸区发展概况213
第二节自贸区战略下供应链发展的新机遇216
第三节自贸区环境下供应链创新发展的趋势217
第三章我国自贸区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220
第一节我国自贸区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220
第二节我国自贸区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225
第三节我国自贸区贸易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229
第四节我国自贸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235
第九篇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243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综述243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244
第三节商业模式视角看互联网金融246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的变革与演化248
第一节金融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层、接入系统层、应用层248
第二节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三种形态252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主流创新商业模式简述253
第四节未来格局273
第十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
第一章电子商务及其供应链发展276
第一节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276
第二节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现状279
第二章电子商务供应链系统分析282
第一节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系统的必要性282
第二节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形式283
第三章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系统设计290
第一节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系统设计目标290
第二节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系统设计原则290
第三节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系统构成291
第四章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系统效益实现301
第一节资源层效益301
第二节企业主体层效益303 -
作者介绍
丁俊发:著名流通经济学家,资深物流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亚洲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首席顾问。作者长期从事供应链研究,一直处于供应链研究领域最前沿,既有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亲自指导、参与国内许多企业供应链的设计。 -
编辑推荐
内容体现了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2月颁发的《关于基金推荐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作者丁俊发教授系资深供应链与物流专家,参与了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多个文件的研究和制订工作。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