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

书      号:9787113199456

丛  书 名:

作      者:何晓宇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2

  •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我国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这一特定舞台上不时上演着各种惊心动魄的大话剧,但是众多投资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也时刻面对着不同的风险。本书例举了金融市场上具有典型代表的是大要案及其人物,并试图从中揭示金融风险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原因以及主客观因素,同时重点强调了广大投资者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本书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层就金融市场法规建设,风险机制完善方面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对投资者的教育,有利于推动我们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 前言

    20世纪90年代,我还在中国证监会工作时,拜读了美国作家詹姆斯·B·斯图尔特的《股市大盗》一书,萌生过写一本关于我国金融大盗的书的念头,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
    1992年岁末,中国证监会研究信息部收到投资者举报北京长城机电公司在京高息非法集资。经过详细调查,我们向会里提交了一份《关于北京长城机电公司非法集资的调查报告》。2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想往事,其间我国金融行业发生的各种大案要案就像精彩的电影画面在我脑海里一一闪过。我反复在思考究竟是什么驱动人们不顾血的历史教训而重蹈覆辙。
    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我国新兴的金融市场这一特定舞台上不时上演着各种惊心动魄的“大剧”,众多投资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也时刻面临着不同的巨大风险。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险象环生的高风险行业和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大话题。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金融圈大案要案越来越多,再加上我在教学中案例的需要,我决定编写一本关于中国金融大盗众生相的书。与此书编辑商议后,取名为《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
    书中入选的十个人物,除黄光裕之外,其余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在类似的书籍中较少出现。犯案者有银行业高管,也有民营企业家;有证券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普通的基金经理,也有投资顾问公司法人代表;有上市公司老总,也有个人投资者。他们通过违法放贷、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内幕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编造和传播交易虚假信息、非法吸收客户资金等违法行为将巨额资金揽于个人名下。当他们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铤而走险之时,可曾想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坐拥财富的一时兴奋之后,与他们为伴的只有冰冷的手铐。“老鼠仓”使少数金融从业者财富裂变,但是震惊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中国为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正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在举国上下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运动。我们发现,这场运动中所挖出的各种大小“老虎”同我们在本书中剖析的各种金融大案要案人物,从犯罪动机、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行业有行业的“大蛀虫”,一个国家有国家的“大蛀虫”。我们只有深刻分析出这些“蛀虫”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社会土壤,才能彻底消除这些蛀虫。我们希望案件昭告天下不只是引起一时的轩然大波,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法规建设。只有金融监管力度更强且落到实处,我们才能融化整座“冰山”,而不只是“冰山一角”,最终建设一个值得广大投资者信赖的“三公”的投资环境和场所。更重要的是,我们广大的投资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的抗风险能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去维护自身权益,才能获得可观的回报,从而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本书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本人十分感激!首先要感谢我的几位学生:刘洋,沈一飞,磨长春,吴茜!他们为本书做了大量辛苦工作,谢谢他们!其次要感谢我的太太!感谢她对我的工作多年的支持和理解。
    谨以此书献给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生!
  • 目录

    第一章〉〉〉

    沈太福案——非法集资大盗落网记

    2年,融资10亿元,这是什么感觉?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民营企业家能体会到这一点——除了沈太福。好景来势迅猛,沈太福没有遏止住内心欲望的膨胀,他的命运从此偏离正轨。科技创业 /
    赶“钱”之旅 /
    罪名认定 /
    庞氏骗局的滥觞 /
    非法集资的那些骗术 /
    危害何在 /
    为何频发 /
    识破非法集资 /




    第二章〉〉〉

    张恩照案——银行高管腐败案的典型代表

    曾经为众多银行干部所尊敬的恩师,曾经在上海金融圈显赫一时的青年才俊,曾经在中国金融业鼎足一方的建行行长——张恩照,集数十年而成的声誉名望,全都遗憾地败给了私念驱动之下的贪腐劣迹。

    恩照大地,勿忘在莒 /
    寒门出身 /
    黄埔百人团 /
    踏入囚门 /
    三宗罪 /
    案件引申 /
    违规放贷 /
    案件特点 /
    屡犯之源 /
    构建金融反腐之网 /






    第三章〉〉〉

    杨彦明案——证券死刑第一人

    该不该判杨彦明死刑?这个问题给中国司法界上了一堂长达四年的博弈论“课程”:若判,杨彦明案背后的很可能存在的大黑手便无法被发现;不判,又让严重犯罪的嫌疑人苟活而造成罪罚不等的司法不公。但无论博弈如何复杂,公正最终还是会以自己的逻辑通向终点。
    杨的出身 /
    死刑第一人 /
    二审之辩 /
    罪重几何 /
    案件引申 /
    案因探析 /
    券商的综合治理 /
    杨案之反思 /




    第四章〉〉〉

    余振东案——贪官外逃的下场

    悄然转移资金十年,数额积少成多,十倍于当地GDP总量的银行资金盗窃案一经暴露,终于震惊全国。余振东等三名银行“硕鼠”的行为怎么会丝毫不为人所知?经中央组织力量侦查后,案件始末终于真相大白。
    押解回国 /
    误入歧途 /
    “赚”钱大业 /
    东窗事发 /
    案例引申 /
    外逃惯例 /
    堵住制度漏洞 /
    全方位封堵 /




    第五章〉〉〉

    汪建中案——证券黑嘴的典型代表

    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要素;证券咨询机构,则是传播市场信息的重要主体。在充满财富诱惑的证券市场里,能否遵守基本的职业操守,能否持有对公共利益的起码尊重,成了考验股评家们良心的重要标准。
    名嘴闯天下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寒门飞出“凤凰男” /
    “名嘴”变“黑嘴” /
    “黑嘴”第一刑 /
    “黑嘴”们的沉浮 /
    抢帽子 /
    “黑嘴”噪音几时休 /
    告别“黑嘴”两三招 /
    “黑嘴”与股市 /
    堵住“黑嘴” /




    第六章〉〉〉

    刘金宝案——青年才俊如何沦为银行贪污蛀虫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才考量之标尺。本案中的原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凭其才干功绩登上人生巅峰,也因私欲驾驭于公利之上而跌入谷底。一颗明星固然耀眼,而当其突然陨落之时,又带给世人多少感叹?
    权力和荣耀 /
    钱 /
    权色交易 /
    刘金宝的窃金术 /
    “小金库”的滥觞 /
    完善内控 /
    落马的高管 /
    扣错的第一颗扣子 /




    第七章〉〉〉

    石雪案——中国金融第一案

    如果说,截留上缴利润,算是员工利用某个程序漏洞去有限地冒险贪赃;那么,制造并销售假国债,必然是一个有强烈预谋的系统性犯罪。“胆大包天”一词,用来作这类犯罪者的性格注脚,是最恰当不过的。
    发迹之路 /
    胆大妄为 /
    黑幕大白 /
    罪名认定 /
    案例引申 /
    金融诈骗的惯术 /
    为害不浅 /
    遏制金融诈骗之道 /




    第八章〉〉〉

    黄光裕案——内幕交易的典型案例

    坐拥国美家电“江山”的黄光裕,用金钱打造了一把政界的保护伞。以国美作为上市公司的身份,纵横捭阖,操弄四方。其劣迹仅被公众依稀看到。终于,一朝败露,风暴骤来,黄光裕的黄金人生就此画上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草莽而起 /
    与资本共舞 /
    黑幕渐揭 /
    东窗事发 /
  • 作者介绍

    何晓宇 金融证券名师,现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曾就职于中国证监会、海国投集团公司。在金融证券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