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来了(全新升级版)
书 号:9787113197254
丛 书 名:
作 者:李芏巍
译 者:
开 本:小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9.8元
-
内容简介
中国快递行业,自1978年起三十余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国邮政的一枝独秀,到国企、民企、外企三分天下,其间涌现了众多英雄式人物——底调王卫,海归陈平,桐庐领路人聂腾飞,申通掌门人陈德军……他们谱写了快递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诗篇。 -
前言
能将一本贴近生活、贴近行业、贴近民众,像故事般娓娓道来的图书奉献给读者,既是一件有意思且快乐的事,又是一件幸事。
这个故事汇聚的是一个新兴行业的兴起、发展、坎坷与壮大,其过程中人物的励志精神与企业的文化光辉,乐于被你吸引、扩散、传播与分享。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个新兴行业的人在工厂、在机关、在学校、在社区、在大街小巷不停地穿梭,带给你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便利。但有时,它也会时不时地惹你烦恼,甚至是不小的麻烦。这正是行业推进与规范的必经之路。而这个行业就是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快递”。
快递(Express),又名速递、速运(Courier),兼有邮递功能,是当今时尚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再经大大小小的汽车、微型面包车、摩托车、电动车、脚踏三轮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对客户的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快递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快递服务提供的是个性化、商业性的邮递的消费服务,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快递业已成为我国物流产业重要的基础部分。
穿越时光隧道,我们会发现快递诞生于地下运作,成长于街道、巷道、里弄或库房,中国快递开始起步,似乎变成了物流领域的一个狂欢之队,有时甚至会感觉到“疯狂”的地步。通过原始积累,以速度和规模化发展,而今,整个中国似乎都被逐渐“快递”化了。快递发展至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快递市场个性化需求在增长,自然就会出现便捷灵活的快递服务。在中国开展快递业务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国外快递行业分公司。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在服务品质上各有优劣,快递业凭借创意性的服务突出特色,又以不同的规模运作,小至服务特定市、区、镇、社区,大至区域甚至是全球服务。
目前,中国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性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速递圈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部分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快递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快递通道,使中国快递业的系统形成了一定的网络与分工。
快递是物流领域的一匹黑马,通过智慧和努力去为个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丰富且精彩的点点滴滴。上游客户和下游终端客户的不断提高的需求又对快递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和刺激,快递要发展,需要去学习,需要去了解,需要去研究。快递业作为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又跟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使得社会各界对快递业的发展寄予更多关注和厚望。
这本《快递来了:顺丰速递与中国快递行业30年(全新升级版)》是继2013年出版的同名书的再版,是对中国快递业的梳理,让读者更多了解到中国快递业发展中创新不懈努力与顽强拼搏的这一程。快递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据有关预测,未来数年内,全球航空货运将增长6%,但快递业的增长是航空货运业的2倍,即12%,而中国则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快递市场获得快速增长的基础。快递市场以丰厚的利润回报率、迅猛的增长势头、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和创业者的目光。
2012年以来,快递行业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发展极为迅速。在大部分创业者还在迷茫不知道从哪个行业着手时,抬头一看大街小巷早已都是快递了。快递行业似乎成了经济领域的一片黑暗大陆,预备好了要进行一场隐秘又危险的狂欢。如果要为这场嘉年华准备一份军备资料的话,有人用了“正规军、军阀和游击队”这个说法。所谓“正规军”是EMS和顺丰,这两家企业都是直营模式。EMS有国家邮政局的政策支持,网点优势无人能及,并且在国内企业中有巨大的国际件优势。顺丰有航空运力的资源优势,并且以服务质量高、管理严格著称。“军阀”是宅急送和出自浙江桐庐的“四通一达”。宅急送的品牌和营销能力强,与制造企业关系良好,但是受2008年多元化业务失败的影响,尚未彻底恢复元气。“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和韵达)是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网点分布全面,有规模化效应,但是对淘宝业务有路径依赖。媒体频频曝光“暴力分拣”和“爆仓”事件,已经折射出加盟制企业的管理短板。至于“游击队”,上有做代收货款业务的区域性配送公司联盟(COD联盟),下有几万块、几十万块、几百万块起家的夫妻店。门槛低、投资大、周期长,这个快递军团未来5年内会怎样整合?
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快递行业未来有两大趋势:一个是集约化,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会有大量资金投资在信息化设备、中转中心和飞机上;一个是优胜劣汰,美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95%,中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50%,很明显集约化程度还不够。这个行业将在未来5年完成一轮整合,最终会有不超过10家大型的领先企业生存并引领行业发展。
快递业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一个竞争的领域。从资源竞争、强者竞争,而后逐步回归理性,开始走向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快递的发展,行业的变局和前景,荡尽了许多人的青春年华,也磨灭了许多人的狂野,逐步形成成熟的规则,培育出行业强者。中国快递业正迈向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价格依然是一个具有杀伤力的武器,但仅靠它,快递企业已无法在竞争激烈的江湖上立足。
在中国快速业,我认为顺丰之所以被视为难以逾越的标杆,并不是我与顺丰有住何私交关系,而是在于王卫自创办顺丰以来一直与“价格战”保持适当的距离,并将服务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为此它痛下杀手取消了加盟商,网点全部直营,顺丰为“四通一达”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服务价值战已全面打响。
在这个新的时代,快递行业的大变局还在继续,将会对中国电商配送的长远格局产生影响。
在这个新的时代,反复传递一个声音,快递来了……
“冰冷的数据,偏远的仓库和分拣中心,虚拟的网络查询系统”,我们很难从这些片段去感知一个行业的温度,或者“巨大的背包,细密的汗珠,随身携带的签字笔,加上风驰电掣的电瓶车”更符合大众对于快递行业的想象。人们观望快递,最直接的是从可以直视的笑脸和一张张需要签字的回执单开始的,而快递审视自己,却是从大众的需求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复苏,商业活动的快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商人对于邮递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现实的需求下,美国最先催生出了现代化的快递服务。
快递服务诞生的作用是巨大的。
首先,它满足了信息与资料的快速传递。要知道,在国际贸易与经济活动中,商业文件的传递速度相当重要,任何形式的耽搁和延误,都有可能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竞争中失去有利地位,而快递业务正好满足了文件及时寄递的需要。
其次,它可以实现银行的汇票、支票、信用证及有关单据在异地银行可靠且迅速的兑换,而单据到达的早晚跟利息的多寡正相关,单据到得越早,可得的利息也就越多。
再次,它减少了船期和港口收费的损失。在船舶抵港之前,企业必须将装船资料送到目的港口的有关部门,否则就要交付滞留港口的费用,随着国际间海运业的发展,特别是船舶航行速度的加快,港口装卸效率的提高,对资料到达港口的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快递服务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它对成交的样品,来料加工的货样,以及广告、建筑、保险、影片、新闻报导等资料的传递,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快递业务在时效性方面的优势成功解决了商业交流中的诸多问题,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20世纪70年代初,执世界经济牛耳的日本纷纷开始了快递公司的经营,随后,亚洲四小龙区域的快递企业也从无到有。这股旋风,于1979年吹进了中国。
如果说每一个事情的阶段性变化都有一个特定的坐标,那么诱导中国快递业变化最明显的坐标就是“开放”。可以这样说,中国快递业每一次阶段性的发展都伴随着“开放”程度的变化,而“开放”程度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中国快递业阶段性的发展。
据此,中国快递三十多年的历程被泾渭分明地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那些事儿
没有了具体的声色,没有了观望的踌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时间的淘洗下都逃脱不了最终变成平面记录的命运。然而,197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经过日积月累的挤压也逐渐失了丰润,成了“试办经济特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进外资”的简单表达。在这个简单表达的“扩充句”中,有一句话值得注意,那就是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在1979年6月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快件代理协议。它不仅深化了改革开放的实绩,也促成了中国快递业的起步,使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经营快递的公司。
尽管快递这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在其诞生不到10年后就进入了中国,但其在中国的发展却相对比较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EMS开展国内快递业务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它几乎是此项业务的唯一经营者,占到了98%的市场份额。
EMS的“一枝独秀”固然源于其强大的快递网络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更不容忽视它在政策上的优势——1986年制定并实施的《邮政法》保证了EMS专营函件的地位;同时,根据国家规定EMS还享有党政司法机关文件寄递的专营权;再者,EMS还享有国家赋予邮政的普遍服务政策,包括办理“超常规邮件”、享受铁路民航的优先装运权、车辆跟邮政车辆一样在城市内通行无阻的权力。
都说福祸相倚。凭借这些优势,EMS曾走过了第一阶段的辉煌,而鉴于优势的麻痹,EMS忽略了隐藏的劣势,造成了第二阶段的溃败和失落。
第二阶段:后92时代
跟EMS在第二阶段的失落相联系的,是民营快递企业和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快递市场的风起云涌,而和民营快递企业与国际快递巨头风起云涌相联系的则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1992年,南巡的脚步一到,春天就来了。
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跟与时俱进的中国经济相得益彰地发展。倘若能够跨越时间的维度,走到先知的前面,我们会发现在众多的“春笋”中,至少有三个值得打上标签。
因为未来,在广东深圳,24岁港商王卫创立的“顺丰”要一飞冲天;未来,在首都北京,陈平日本归来创立的“宅急送”要腾云驾雾;未来,在浙江杭州,陈德军接手的“申通”要星火燎原。三大民营快递企业凭借着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扩张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吞下了中国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60%的市场份额,而EMS的江山,连半壁都要不保。
除了民营快递企业,国际快递巨头也在中国市场的深入开放中跃跃欲试。虽然在90年代,联合包裹、联邦快递、敦豪快运、荷兰天地快递四巨头并不具备经营“国内快递”的资格,但凭借着综合强大的运输能力、遍布全球的运输网络、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优质的服务理念,在和中外运合作、充分了解中国快递市场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还是迅速抢占了EMS大部分“国际快递”的市场份额。
EMS的疲软给国有快递企业蒙上了一层晦暗的色彩。眼看着中国快递市场表现出的越来越强的活力,民营企业和国际巨头的来势汹汹,为了巩固国有企业在中国快递业中的地位,中铁快运(CRE)和民航快递(CAE)等企业应运而生。依托政府的支持、发达的服务网络、稳定的市场和货源以及有特色的战略规划,国有快递企业的发展并不显得信心不足。
第三阶段:“三足鼎立”的新世纪格局
之后,就走到了新世纪。
新世纪伊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开放中,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而中国快递业,在通往世界的途中,也将收获更多的利益和面临更多的挑战。
中国经济走向开放,社会经济对运输时效性、送达范围提出更高要求,电子商务规模的持续扩大,网络购物的兴起,这些都在主观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快递业的高速增长。在需求的拉动下,国有快递企业和民营快递企业在资金、人员、设施上的投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网络的覆盖范围得到持续扩展,作业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而门到门服务、限时送达、跟踪查询等服务功能也日趋完善,这些都是加入WTO后我国快递企业顺应局势取得的益处。
然而,跟随我国快递企业共同发展壮大的还包括实力本身就很雄厚的国际快递巨头。随着中国政策的不断放宽,它们不但拥有了在中国独资经营的权力,甚至还获得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牌照。国际快递巨头的“抢摊”使得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如果说第二阶段是国有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企业、国际快递企业各显身手的时代,那么,第三阶段,俨然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拉锯格局。在拉锯格局中,国有企业努力转变观念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民营企业特别是“顺丰速递”表现抢眼,走出了“电子商务+实体便利店+快递后援”全产业链条的雏形;而国际快递四巨头经过新一轮洗牌后,加大了在华投入,做好了一争高下的全面准备。
三大企业种类互相竞争的格局推动了中国快递业的蓬勃发展,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快递市场总体规模达到约1 000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6.7亿件,同比增长57.0%;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58.8%;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59亿元,同比增长41.8%;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84.7亿元,同比增长3.3%。
展望未来,依据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快递业的业务量还将持续走高。据国家《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61亿件以上,年均增长21%;快递业收入将超过1 430亿元,年均增长20%。
快递企业将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上市之路很有可能出现一番热闹的景象,这也意味着企业重组和兼并以提高市场集中度将成为一种趋势,另外,注重专业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深层次竞争”发展,突出市场细分和业务特色也将成为快递企业的新方向。 -
目录
引言快递的独白
上部快递溯源:1978—1992年那些事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省却了“洛阳亲友如相问”的烦恼,避免了“家书抵万金”的担忧,而在“物联网”概念甚嚣尘上甚至要改变世界的今天,由“物物传递”需求催生,并已致力于此几十年的快递业,会否淡然一笑?中国快递业的“今天”,您已身在其中。让我们共同溯源“快递来了”。
为有源头活水来
改革之风吹过了
中国邮政一枝独秀
隐藏的劣势
中部雨后春笋:后92时代
后92时代,一枝独秀的局面变成了八仙过海的攀爬,中国快递业上演了一出接着一出的励志大剧,情节跌宕起伏,主角形象丰满,结局催人奋进。这本身并无不妥,但倘若可以退去这些耽美和诗意的潮水,留意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精神特质和性格属性,或者会给励志大剧涂上一层别样的光彩。
顺丰速运的强势崛起
搭上经济快车的低调王卫
深港线上的“挟带人”
“加盟”战术的步步为营
以优做强的商业智慧
筋斗云“宅急送”
掌门人陈平的快递情结
跨越临界点的华丽转型
“农村包围城市”的商业策略
产品、服务、资源的三结合
桐庐派的半壁江山
“代人出差”的早期申通
逐浪上海
走出低谷见晴天
发展与困难并行
国际快递四巨头抢滩中国
UPS(联合包裹),掌握航权
FedEx(联邦快递),十年蛰伏
DHL(敦豪快运),借船出海
TNT(荷兰天地快递),先声夺人
国有企业“分食市场”之中铁快运
CRE(中铁快运),势如破竹
CAE(民航快递),异军突起
下部三足鼎立:“新世纪格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要用随机简单具体的实例来复述这个大的命题的话,那么,说“政治和经济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定成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缩小范围,单放到中国快递业来讲,没有1978年的“开放”,就不会有中国快递业的起源;没有1992年的“春天”,就不会有民营快递企业的蓬勃发展;没有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也不会形成国有快递、民营快递、外资快递“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Ⅲ
Ⅳ
中国邮政的奋起
补劣图强的举措
昔日老大打出亲民价格牌
撤单IPO,择机再上市
民营企业大洗牌之顺丰快递
扩张途中的胜利与艰辛
新的冒险
激烈上演的商业博弈
电商领域的突破
进军货运市场
无人机的大胆设想
民营企业大洗牌之宅急送
比肩巨头,谋求上市
失意的2008年
大哥出山掌舵
信息系统的不可替代
全面转型
民营企业大洗牌之申通
举步维艰的“联姻”之路
跨界电商,创新平台
“捞过界”的隐忧
职业经理人带来的快递转型
出海之路
从四巨头到三国演义
UPS的整合之路
FedEx的使命必达
DHL的战略转移
UPS收购TNT
附录:中国快递行业发展面面观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轨迹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快递行业的创新
中国快递行业的崛起
后记 -
作者介绍
李芏巍教授
中国物流专家,中国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专家,中国物流研究应用领域实战派领军人物,中国物流策划创始人,被誉为 “中国物流策划第一人”、“思想者”。
现任职:广州大学物流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广州大学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副院长,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广州李芏巍物流策划机构首席执行。
社会职务: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联盟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EMBA、CLO、EDP中心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授课教授;英国(国际)物流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大陆区首席顾问专家。 -
编辑推荐
物流行业专家李芏巍全新力作
国内唯一一部梳理快递行业发展路径的图书
全景还原中国快递企业成长足迹(EMS、顺丰、宅急送、四通一达……)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