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铁路货运营销36计

书      号:9787113197117

丛  书 名:

作      者:广铁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处) 广铁集团公司党校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6.8

  • 内容简介

    为适应货运改革需要,广铁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根据工作实际编写了《货运营销三十六计》,全书以三十六个小案例,讲述了货运营销的精髓所在。设计新颖,图文并茂。每一个小案例以成语原意、核心提示、实践案例、知识链接、营销法则几部分构成,仔细分析在货运竞争中的运用韬略及对策,并佐以案例说明。韩非子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许多人纸上谈兵头头是道,但实际行动却一塌糊涂,就是因为没有正确把握时势的变化而胡乱套用兵书上的条文。本书就是告诉读者,有些货运营销计策是在自己处于优势的时候用,有些则是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用,这些都必须仔细分析,正确应用才能在货运改革的浪潮里立于不败之地。
  • 前言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在谭浩强老师、浩强工作室、中国铁道出版社以及广大读者的支持下出版了。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了实验及综合训练的运行环境。第四版更加精炼,其内容由第三版的13章调整为11章。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并根据读者的要求和反馈建议,对原书内容做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
    第四版新增加的理论内容:
    ① 在第8章“无线网络”中,增加了“移动通信的4G技术”及“三网融合”的内容。
    ② 在第9章“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增加了“入侵检测”的内容。
    ③ 在第10章“因特网应用”中,增加了“微信”“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及“云存储和云计算”的内容。
    第四版新增加的实验内容:
    第3章的“网线制作”实验增加了光纤接头的制作。
    第四版修改之处:
    ① 考虑海明码在“数字电路”中已讲授、计算机病毒内容在“计算机基础”中已讲授,将其删除。
    ② 将“因特网接入”一章中的“无线接入”改为“无线网接入因特网”,将其放到“无线网络”一章,去掉“因特网接入”这一章。
    ③ 将“计算机网络管理”一章中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一节放到应用层,去掉“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一章。
    ④ 第6章“传输层”的实验“编程实现TCP协议数据传输”的参考程序由VB改为VC。
    ⑤ 书中所牵涉的所有运行环境都进行了提升(包括:第5章中的“IP协议实用程序”,各章后相关实验以及第11章综合训练的内容),其服务器端由Windows Server 2000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08;客户端由Windows XP 升级到Windows 7。
    除此之外,在具体内容的讲述方面凡与时间相关的内容都更新为最新内容,并增加了一些使读者对一些抽象概念易于理解的比喻或实例,在此不一一列举。
    作者在本书写作时力求体现如下特点:
    ① 考虑到既要便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又要注重实际应用,所以本书在介绍网络基本概念时主要以7层协议模型为主,在介绍网络应用技术时则以4层协议模型为主。
    ② 网络技术发展和其他信息技术一样日新月异,所以本书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跟踪网络发展的最新技术,对于一些已经不用的技术则不过多介绍。
    ③ 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还用了较大篇幅介绍实践和应用的知识。
    ④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技术,本书每一章末都附有大量习题和实验内容。认真完成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概念、综合运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全书共分为11章。分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两大部分。考虑到本教材的特点,网络应用技术部分占了较大的篇幅。
    有关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① 第1~2章在介绍了关于信号基本理论基础上,按照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的七层结构,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体系结构。
    ② 第3~7章按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对各层的相关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讲解,并对局域网及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了讲解。
    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 第8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无线网络和因特网接入。
    ② 第9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③ 第10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具体应用。
    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网络教学、科研的经验,非常适合作为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网络、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教材(书中带“*”的部分可作为选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广大网络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学习网络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参考了很多优秀教材或论文,在此对所引用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谭浩强老师多年来的帮助,感谢中国铁道出版社多年来的合作与支持。
    本书由安淑芝、黄彦、杨虹编著,其中第1、3、7和10章由黄彦编写;第11章、第5章的第5.3.2节及各章后实验由杨虹编写,屠志青编写了第5章剩余部分;王冬林编写了第2、4章;安淑芝编写了其余各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我们也会在适当时间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发布在天勤网站:http://www.51eds.com“图书修订”栏目中。



    编 者
  •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5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2.1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6
    1.2.2 按地理位置分类 8
    1.2.3 按计算机和设备在网络中的地位分类 9
    1.2.4 其他分类 10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0
    1.3.1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 10
    1.3.2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成 12
    本章小结 14
    习题 14
    实验:初识网络 14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5
    2.1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15
    2.1.1 网络通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2.1.2 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的概念 17
    2.1.3 接口和服务 20
    2.1.4 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 21
    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2
    2.2.1 OSI/RM结构 22
    2.2.2 OSI/RM各层基本功能 23
    2.3 TCP/IP参考模型 26
    2.3.1 TCP/IP历史 27
    2.3.2 因特网的管理机构 27
    2.3.3 TCP/IP模型 29
    2.3.4 TCP/IP各层功能 29
    2.3.5 TCP/IP和OSI/RM的比较 31
    本章小结 31
    习题 31
    实验:了解RFC文档 32
    第3章 网络接口层 33
    3.1 数据、信号和编码 33
    3.1.1 数据和信号 33
    3.1.2 数字调制技术 35
    3.1.3 二进制数据编码技术 38
    3.2 数据传输 40
    3.2.1 数据传输类型 40
    3.2.2 数据通信的同步技术 41
    3.2.3 数据传输方式 42
    3.2.4 多路复用技术 43
    3.2.5 数据交换技术 45
    3.3 传输介质 47
    3.3.1 有线传输介质 48
    3.3.2 无线传输介质 51
    3.4 差错检验 51
    3.4.1 奇偶检验及检验和 52
    3.4.2 方块检验 52
    3.4.3 循环冗余检验 53
    3.5 流量控制 54
    3.5.1 非受限协议 55
    3.5.2 停—等协议 55
    3.5.3 滑动窗口协议 55
    *3.5.4 流量控制协议的约束条件 58
    3.6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59
    3.6.1 三种类型的工作站 59
    3.6.2 三种响应模式 59
    3.6.3 帧格式 60
    3.6.4 帧类型 61
    3.6.5 HDLC实例 62
    本章小结 63
    习题 64
    实验:网线制作 65
    第4章 局域网基础 68
    4.1 局域网概述 68
    4.1.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68
    4.1.2 IEEE 802参考模型 69
    4.1.3 IEEE 802协议 69
    4.1.4 局域网操作系统 70
    4.2 局域网连网设备 74
    4.2.1 网卡 74
    4.2.2 中继器 75
    4.2.3 集线器 76
    4.2.4 网桥 77
    4.2.5 交换机 79
    4.3 共享介质局域网 80
    4.3.1 争用协议 80
    4.3.2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83
    4.3.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技术 85
    4.4 交换式局域网 86
    4.5 以太网 87
    4.5.1 IEEE 802.3帧格式 87
    4.5.2 IEEE 802.3物理层标准 88
    4.5.3 IEEE 802三种协议的比较 89
    4.5.4 高速以太网 90
    4.6 虚拟局域网 92
    4.6.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92
    4.6.2 虚拟局域网的组建 93
    本章小结 96
    习题 96
    实验:划分虚拟局域网 97
    第5章 网络层 98
    5.1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选择协议 98
    5.1.1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98
    5.1.2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00
    5.1.3 内部路由协议 103
    5.1.4 外部路由协议 105
    *5.2 拥塞控制方法 105
    5.2.1 拥塞的概念 105
    5.2.2 拥塞控制方法 105
    5.3 因特网的网络层协议 107
    5.3.1 因特网中地址的某些概念 107
    5.3.2 网际协议IP 108
    5.3.3 构成子网和构成超网 115
    5.3.4 地址解析协议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119
    *5.3.5 因特网控制信息协议 121
    *5.3.6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122
    5.4 新一代IP——IPv6 125
    5.4.1 IPv6的主要设计特点 126
    5.4.2 从IPv4到IPv6的转换 132
    5.5 网络互连设备 132
    5.5.1 路由器 132
    5.5.2 IP分组的交付和路由选择 133
    5.5.3 网关 136
    本章小结 137
    习题 137
    实验:路由器的配置 138
    第6章 传输层 140
    6.1 传输层基本概念 140
    6.1.1 传输层地址 140
    6.1.2 传输服务 142
    6.2 传输控制协议 143
    6.2.1 TCP服务模型 144
    6.2.2 TCP数据传输机制 144
    6.2.3 TCP连接管理 145
    6.2.4 TCP滑动窗口控制 147
    6.2.5 TCP重传策略 147
    6.2.6 TCP拥塞控制 148
    6.3 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 148
    6.3.1 UDP服务模型 148
    6.3.2 UDP数据传输机制 149
    6.3.3 UDP协议的应用 149
    本章小结 149
    习题 150
    实验:编程实现TCP协议数据传输 150
    第7章 应用层 154
    7.1 应用层基本概念 154
    7.1.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154
    7.1.2 多个服务器面向多个客户 155
    7.1.3 统一资源定位器 155
    7.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55
    7.2.1 万维网的起源和发展 156
    7.2.2 HTTP协议 156
    7.2.3 置标语言 158
    7.3 域名系统DNS 159
    7.3.1 DNS的概念 159
    7.3.2 DNS的查询过程 161
    7.3.3 域名的注册 163
    7.4 电子邮件协议 163
    7.4.1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164
    7.4.2 SMTP协议 164
    7.4.3 POP3协议 166
    7.4.4 IMAP4协议 167
    7.4.5 其他邮件协议 168
    7.5 FTP协议 169
    7.5.1 FTP的连接 169
    7.5.2 通过数据连接的通信 170
    7.5.3 FTP客户类型 171
    7.5.4 基于Web的传输 171
    7.5.5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171
    7.6 Telnet协议 172
    7.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73
    7.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73
    7.7.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版本介绍 174
    7.8 Web内容分布 179
    7.8.1 Web内容分布概述 179
    7.8.2 Web缓存 180
    7.8.3 内容分布网络 181
    7.8.4 对等文件共享 182
    本章小结 183
    习题 184
    实验:安装FTP服务器 184
    第8章 无线网络 187
    8.1 无线网络 187
    8.1.1 无线网络的概念 187
    8.1.2 无线网络分类 188
    8.2 无线通信介质 189
    8.2.1 移动通信介质 189
    8.2.2 微波 191
    8.2.3 卫星接入 192
    8.2.4 红外线 193
    8.2.5 激光 194
    8.3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94
    8.3.1 第1代移动通信技术 195
    8.3.2 第2代移动通信技术 195
    8.3.3 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 196
    8.3.4 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 198
    8.3.5 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展望 199
    8.4 无线通信的主要技术 200
    8.4.1 多址技术 200
    8.4.2 TD-LTE标准关键技术 202
    8.5 无线通信协议 204
    8.5.1 IEEE 802.11系列 205
    8.5.2 HiperLAN系列 206
    8.5.3 无线个人区域网协议 207
    8.5.4 无线接入协议 208
    8.5.5 无线应用协议WAP 209
    8.6 无线网络的连接 211
    8.6.1 无线网络连接设备 211
    8.6.2 无线局域网络拓扑结构 212
    8.6.3 无线局域网组网方案 215
    8.6.4 组建家庭网络 216
    8.7 居民宽带网 219
    8.7.1 xDSL技术 219
    8.7.2 光纤同轴混合网 220
    8.7.3 FTTx技术 222
    8.7.4 关于“三网融合” 223
    8.8 无线网络应用 224
    8.8.1 无线网络应用的优势 224
    8.8.2 无线网络应用领域 225
    本章小结 226
    习题 227
    实验:用无线宽带路由器组建家庭网络并通过ADSL接入因特网 227
    第9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229
    9.1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229
    9.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229
    9.1.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攻击 230
    9.2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 230
    9.2.1 安全服务 231
    9.2.2 安全机制 231
    9.2.3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232
    9.3 数据加密技术 233
    9.3.1 传统加密方法 234
    9.3.2 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 236
    9.3.3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RSA 239
    9.3.4 对称和非对称数据加密技术的比较 241
    9.4 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241
    9.4.1 数字签名 241
    9.4.2 数字摘要 242
    9.4.3 数字时间戳 243
    9.5 网络防火墙 243
    9.5.1 防火墙的概念 243
    9.5.2 实现防火墙的技术 244
    9.6 入侵检测 247
    9.6.1 入侵检测的概念 248
    9.6.2 入侵检测的实现 249
    本章小结 251
    习题 251
    实验:防火墙的安装与设置 251
    第10章 因特网应用 253
    10.1 即时信息服务 253
    10.1.1 QQ 253
    10.1.2 MSN 254
    10.1.3 微博 255
    10.1.4 微信 256
    10.2 文件传输 257
    10.2.1 网际快车 258
    10.2.2 其他下载工具 259
    10.3 网络影视 260
    10.3.1 网络影视媒体平台 260
    10.3.2 网络视频的关键技术 261
    10.4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262
    10.4.1 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262
    10.4.2 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 265
    10.4.3 网上银行与网上支付 267
    10.4.4 电子政务 270
    10.5 云计算与云存储 271
    10.5.1 云计算 271
    10.5.2 云存储 273
    本章小结 276
    习题 276
    实验:因特网应用实践 277
    第11章 综合训练 278
    综合训练:组建小型局域网 278
    软件安装与设置1: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279
    软件安装与设置2:设置服务器IP地址 281
    软件安装与设置3:安装活动目录 282
    软件安装与设置4:创建计算机账户和用户账户 285
    软件安装与设置5:配置DNS服务器 286
    软件安装与设置6:配置DHCP服务器 289
    软件安装与设置7:配置Windows 7客户机 292
    软件安装与设置8:配置网络打印 293
    软件安装与设置9:局域网的所有用户通过一个有效的IP地址访问因特网 294
    附录 缩略词 299
    参考文献 307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 工作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邮政编码 电话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