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唐胥铁路往事

书      号:9787113299941

丛  书 名:

作      者:李木马

译      者:

开      本:国32开

装      帧:精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78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从“讲好中国铁路故事”角度出发,挖掘铁路历史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认真遵循史料与文学语言阐发相结合的方式,钩沉往事,借古喻今,生动讲述唐胥铁路的历史故事和其展筑与发展的时代风采。全书分为七章三十五节,约十四万字,以文物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结合的叙述手法,阐释唐胥铁路以及由此的展筑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作者以生长在唐胥铁路边和曾经工作在唐胥铁路沿线的体验和视角,在客观遵循历史史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与深入采访,以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语言,为读者讲述唐胥铁路“不一样的故事”。
  • 前言

    唐胥铁路是中国铁路的源头,是中国第一条官督商办铁路、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更是一条成为中国铁路网起始并沿用至今的最早的铁路。这几个“第一”毋庸置疑奠定了其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如果说唐胥铁路为中国铁路开了头,那么它是以标准轨距为标志,为中国铁路发展开了一个标准的好头,正是它,引领了一个多世纪中国铁路不断发展的走向。
    由于唐胥铁路及后来的延展带来的运输畅通,两根钢轨如坚强有力的钢铁手臂,推动了开滦煤矿的迅猛发展,进而使一个昔日的小山村成为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催生我国北方工业重镇唐山的繁荣,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布局……
    唐胥铁路的出现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而洋务运动则是西方产业革命催生的现代工业文明对古老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和冲击的产物,透过偶然性,是其历史的必然性。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而开设开平煤矿和修建唐胥铁路的初衷及目的,大抵处在“自强”和“求富”之间。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一批有识有志之士奋起救亡图存,他们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手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作为洋务运动“果实”的唐胥铁路,其历史贡献以及作用、意义早已漫过了两根钢轨,伸进了萌芽时期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体系,以及国人最初对工业文明的认知与观念之中。
    的确,唐胥铁路这根巨大的线索,直接牵连着中国近代工业史的开端,关联着诸多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譬如,随着曾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而使得洋务运动重心北移;譬如,詹天佑的出国留学、成长历练与洋务运动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譬如,重视教育的直隶总督王文韶接受原唐胥铁路总工程司金达的建议,克服重重困难,建起我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原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再譬如,晚清的洋务运动,以及其庞大的人才团队和实际不小的作为,乃至其在封建体制和内外交困境遇下的局限与尴尬……
    我试图穿越唐胥铁路这段“时空隧道”,进入这段历史的内里,发掘、梳理、阐释,顺着唐胥铁路这根“藤”摸到它结出的“瓜”,以及这些“瓜”带给我们的认知与思考。
    当然,仅凭现有的史料难免让人力不从心,借助文字与图片去探寻历史,文图中的历史都不可能全面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需要推理和逻辑分析,甚至需要想象力的介入。好在,铁路历史文化散文的定位为我提供了这个空间。这个探寻与表达的过程充实、快乐而有意义。
    如果说唐胥铁路锃亮的钢轨轨面像历史的长镜,照见天地之间的岁月沧桑,我们可以看出,从唐胥铁路肇始之初的艰难坎坷,后续延展的一波三折,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铁路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自2008年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跨入高铁时代,经过十几年发展,中国高铁已经领跑世界。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维度,深情回望唐胥铁路,会有更深的感慨:正是从当年唐胥铁路东延西展,编织出今天纵横万里的中国铁路网;正是当年造出“龙号”机车的工厂,百余年后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高铁动车组车厢……历史的巧合中往往蕴含着历史的必然。
    百余年中国铁路之树何以蓬勃茂盛,我们可以顺着它的主根——唐胥铁路去追寻答案。在昂扬奋进的新时代,中国铁路必将书写出崭新的壮丽篇章!
  • 目录

    第一章·铁路,想说爱你不容易最早的“国人看铁路”“执着”的英国“朋友”谁是中国铁路“第一”筑路缘由不简单旷日持久的争论第二章·成如容易却艰辛先前的另一个计划此路何时修此路有多长作用不可替代延伸,标准轨距之幸第三章·“龙号”机车之谜“龙号”机车的制造过程亦真亦幻“大飞轮”“龙号”机车从哪里“出阁”机车制造者及行驶时间“中国火箭号”何时称“龙号”第四章·历史深处的身影不容易的“李中堂”呕心沥血唐廷枢英国“高级打工者”金达工地小伙詹天佑邝景扬和他的伙伴们第五章·故事之外的故事“二次通车”与王家河桥“马拉火车”未足奇“0号”机车也成谜孙中山两次来唐山“河头花园”与胡佛第六章·文物身边的文物双桥里,以及那些远去的地名老南厂地震遗址老道口,老天桥,老雨棚,老水塔唐山矿1号井胥各庄站与煤河第七章·“铁枝”结硕果路矿带动城市发展“唐山交大”今昔中国铁路第一厂燃起燕赵革命火种今日唐山铁路、煤矿后记稿纸上的小火车
  • 作者介绍

    李木马,本名李志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人民铁道》报社有限公司。参加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在《诗刊》《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两千余篇,出版文集《铿锵青藏》《碎银集》《掌心的工地》《高铁!高铁!》等19部。作品入围全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郭沫若诗歌奖和第七、八届全国铁路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 编辑推荐

    唐胥铁路是中国铁路的源头,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开了一个标准的好头。本书以史料与文学相结合的语言,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故事,呈现出一百多年前,铁路在中国艰难起步的坎坷历程。从唐胥铁路开始,中国铁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如今中华大地上纵横交织的铁路网,令人感怀与振奋!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