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内燃牵引铁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研究
书 号:9787113200213
丛 书 名:
作 者:孙三祥 张云霞
译 者:
开 本:小16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9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低海拔地区内燃牵引隧道运营已有成熟的经验,进行高海拔地区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设计参数、通风方案的研究,提出了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标准,进行了活塞风、隧道污染物模拟计算,为完善和提高内燃牵引条件下隧道运营通风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
前言
高海拔地区具有自然风速大,高温隧道热位差效应显著,内燃机车燃烧不完全,烟气排放浓度高等特点。借鉴低海拔地区内燃牵引隧道运营已有成熟的经验,进行高海拔地区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设计参数、通风方案的研究,将为完善和提高内燃牵引条件下隧道运营通风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该技术研究工作开始于2007年。基于对羊八井、关角、奎先等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内、外自然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以及列车通过时隧道内CO、NOX、总固体颗粒物(TSP)、含氧量为期两天的监测,拉日线隧道隧址区大气温度、湿度、气压、自然风速、风向、含氧量为期三个月(4月~6月)的观测,确定了隧道内污染物扩散系数,参照相关文献,提出了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标准,进行了活塞风、隧道污染物模拟计算。分析了拉日铁路隧道20~40km自然通风可行性,对隧道不同通风方案进行比较,提出了推荐方案。
为了与专业界同行共享研究成果,我们在《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工程——高原区内燃牵引隧道通风技术研究报告》、《高岩温、高水温隧道施工热害防治及运营通风技术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完成了此书。本书绪论,第一章二、三节,第二、四、八章由孙三祥编写;第一章一节,第三、六章由张云霞编写;第五、七章由余南阳、李炎、张云霞编写。全书由孙三祥统稿。
研究工作得到原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20070301)、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201102A)的资助支持,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引用了相关教材、著作及文章的相关内容,在此一并致谢。
真诚希望前辈、同行、读者对本书多提宝贵意见,以便纠正和改进。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环境影响因素及卫生标准
第一节有害气体及其危害
第二节高海拔地区环境对隧道污染物的影响
第三节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标准
第二章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内有害气体监测
第一节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方法
第二节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结果
第三章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污染物扩散系数
第一节污染物扩散基本方程
第二节污染物扩散系数确定
第三节隧道内污染物扩散系数比较
第四章拉日线隧道外自然风速选取
第一节拉日线隧道外自然风速观测
第二节隧道内外自然风速关系
第三节盆因拉隧道横通道对隧道内自然风速的影响
第五章隧道活塞风计算
第一节活塞风形成
第二节活塞风基本理论
第三节恒定流列车活塞风环隙流动速度分布
第四节非恒定流列车活塞风环隙流动速度分布
第五节活塞风风速不同计算方法比较
第六章隧道内变速单列车非恒定流流场数值计算
第一节计算模型
第二节计算结果及验证
第三节考虑壁面热流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高海拔低气压对活塞风影响
第七章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浓度场数值模拟
第一节隧道内污染物浓度的数值计算
第二节隧道自然通风条件下污染物浓度计算
第三节隧道射流通风风机选型验算
第四节竖井送排式通风三维数值模拟
第五节隧道间污染物影响模拟
第八章高海拔内燃牵引隧道运营通风方案
第一节通风相关参数分析
第二节20~40km隧道自然通风可行性
第三节40~42km隧道运营通风方案
第四节65~10km隧道运营通风方案
第五节10km以上隧道运营通风方案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孙三祥,男,1965年出生,1993年4月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流体力学、隧道通风技术教学及科研工作。张云霞,女,1974年出生, 2012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通风空调、工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
编辑推荐
为完善和提高内燃牵引条件下隧道运营通风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