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新语 ——一个铁路人的观察手记
书号: 9787113267209
定价: 68
作者:王兆善
译者:
开本: 16开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为铁路点滴进步点赞 ——《铁道新语》读后感
王兆善的《铁道新语——一个铁路人的观察手记》日前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铁路企业文化纵横探》后的又一部文集。作为原在蚌埠分局宣传部的老同事,我深知他为人端庄、为文上佳。这从中央党校理论专家韩庆祥先生和资深媒体人、上海市企业报原会长张铁民先生二人同为该书作序也可见一斑。
在当下,若非评聘职称等需要,主动写理论文章的人不多,写铁路时评的领导干部尤少,兆善却是个例外。我分管报纸新闻版面后,有针对性地加大报纸的言论分量,特邀几名局管内领导干部为本报时评栏目写稿。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兆善,因为我清楚他长期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党校教学科研和基层党建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功底和思想水平。令人欣慰的是,他爽快地答应了,且履责认真,触角还不断延伸。其评论常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善若水”等署名见诸本报。尽管他工作繁忙,但笔耕不辍,屡次被评为本报“三十佳通讯员”也是实至名归。近年虽然岗位几经调整,但他始终履行“特约评论员”的责任,一如既往为报社供稿,且产高质优。
如今,兆善将散见于报刊发表的作品系统归纳整理,结集成书。该书涉及铁路党建、安全、服务、经营、管理诸多领域,堪称“大全套”,点点滴滴见证了铁路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比如,《信念信仰信心至关重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应务实求进》《发挥“158”雷锋服务站品牌示范效应》等。许多文章站在党的事业和铁路发展全局高度,一事一议、以小见大、要言不烦、意尽言止,体现了他为时代进步立言和为铁路高质量发展鼓与呼、为铁路人奉献精神大声喝彩的胆识与境界。
处处留心皆学问。兆善擅长在读报中捕捉和发现新人新事新风,并快速诉诸笔端,有的放矢地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比如,时评《力戒痕迹主义现象》《现场安全重在倒逼管理责任》《打响“铁”字号餐饮品牌》等产生了较好的反响。许多评论虽然文字不太长,但凝聚了作者辛勤汗水,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体现了作者敏于观察、潜心思考、勤于笔耕的风格。有耕耘就有收获。他写的时评《职工的智慧是一座富矿》曾获中国企业报新闻类言论一等奖。
时评的灵魂是观点,贯穿时评逻辑的是理论。因为新闻提供的是事实,而评论则要做出判断。这就需要时评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作者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勤于探索写作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如此,他还努力探索、研究时评的写作方法,在“编读写作篇”中,兆善应约写的《谈谈时评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文,就是关于时评写作规律方法论的探索。
一个长期致力于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作者,不仅写“大文章”,出版了相关专著,还潜心为报纸写“小文章”,发表了许多思想性、针对性强的时评、短论,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情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甘坐板凳十年冷”不怕寂寞的爬格子精神,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尊重、敬佩。从此意义上说,该书也可以作为宣传干部、特别是本报通讯员认真学习的参考教材。
作者:艾英
文章转载自《上海铁道》数字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