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中美教育比较与改革展望

书      号:9787113144500

丛  书 名:

作      者:陈棣沐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0

  •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三篇十章,第一至四章介绍发达国家教育政策与策略,包括:美国初中等教育经费构成分析、OECD国家初中等教育支出比较、国外高等财经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第五至六章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宏观微观政策的成效,分析讨论了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的具体技术与方法;第七至十章作为全书重点,介绍和研究在政策法规指引下和指标体系约束下的美国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并从大学层、学院层进行了个案分析,最后联系国内高等教育实际,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财经领域优秀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前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一重要指示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融入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
    本书既追踪教育强国(主要是美国)的动态又思考我国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既立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又涉及具体的改革实践范例,所述研究成果有的已付诸实践,有的已形成系列论文或专题研究报告。
    本书分3篇共10章,以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为基础,以应用研究和改革实践为核心,归纳了大量的数据,列举了翔实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以期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做一个全景的透视,为实践改革提供理论滋养和可行性方案。
    第1~4章追踪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教育发展政策与策略。其中第1~2章追踪发达国家教育政策并进行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以实证研究方法对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初中等教育支出进行国际比较,解析城市化进程中美国初中等教育经费的构成,分析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后期教育的投入状况,为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充分预研,为扩大教育公平与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借鉴样例提出对策。第3~4章着眼于发达国家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介绍了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对中美财经教育规模、层次、分类做了深入剖析,为建设面向时代、结合国情、兼容并蓄的中国特色财经教育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思考。
    第5~6章研究了发达国家教育质量评估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宏观、微观政策效果的验证,分析研讨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的具体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学科评估是学科发展的引擎,不同的学科知识的特性不一,目标、定位、服务面向不同,学术成果认定的标准、模式、程序迥异,应采取差异化、多样化的学科评估指标,并综合各类大学排行指标归纳了大学竞争力的要素,既预判了分学科评估和建设的趋势,又明确了学校实施差异化竞争的机遇。
    第7~8章介绍和研究了在政策法规指引下和评估指标约束下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探析从大学层面以美国康奈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并详细剖析了前者的体例结构,据此归纳了国内外大学战略规划的共性和特性,梳理了其从愿景、使命、核心价值到实施评估的战略路径,并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其资源调配的合理性和多目标推进的统一性,从而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9~10章从学院层面聚焦美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与我国改革实践。以美国哈佛大学英语部、波士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亚利桑那大学荣誉学院荣誉项目为个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对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著者长期从事比较教育研究、高校管理和教育评估等实际工作,基于对国外教育投入机制、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评估与发展、战略规划与改革实践的跟踪研究,对我国教育的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列化研究与思考。其中,本书第一篇基于著者参与并完成的教育部项目《城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教发厅函[2004]9号),以及参与并完成的教育部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高司函[2005] 212号);第二篇基于著者主持并完成的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中美课程评定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与对策分析》(苏教高[2009]27号),主持并完成的校级项目《国内外大学评估排行的比较研究和对策分析》;第三篇基于著者主持并完成的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就业与劳动者素质——关于教育功能的强化和延伸的探索》(ZRY2029)。
    在此感谢课题主持人徐从才教授的教诲,引领团队追寻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根基和生长点,感谢课题主持人凌迎兵教授为阶段研究工作瞄准方向,突出焦点难点寻求课题突破;感谢张进研究员对研究工作准确定位,在他的直接指导、点拨下完成了大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和阶段探索任务。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文辅湘教授、别敦荣教授、沈红教授给予了相关专题的指点,中国铁道出版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本书的编辑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在此谨表谢意。
    限于著者水平,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学者和同仁惠予指正。


    著 者
    2012年4月

  • 目录

    第一篇 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
    第1章 城市化进程中美国初中等教育经费的构成分析 2
    1.1 背景 2
    1.2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2
    1.2.1 “集中化”为特征的阶段 2
    1.2.2 “分散化”为特征的阶段 3
    1.3 美国联邦财政在城市化早期对初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持 3
    1.3.1 美国联邦财政对公共初中等教育的投资 3
    1.3.2 美国联邦财政对公共职业教育的投资 4
    1.4 对美国初中等教育投入的区域分析 5
    1.4.1 美国各州初中等学校生均教育支出 5
    1.4.2 美国各州公立初中等学校生均教育支出 6
    1.5 美国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的分析 7
    1.5.1 2000-2001年美国公立初中等学校收入来源百分比 7
    1.5.2 美国联邦财政按学区贫困线下学生百分数对应的公立学校生均支出 8
    1.5.3 美国联邦财政按贫困等级对应的公立学校行政区生均支出 8
    1.5.4 美国联邦财政按四大区域对应的初中等学校收入来源百分比 9
    第2章 对OECD国家初等和中等教育支出国际比较 11
    2.1 对OECD国家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 11
    2.1.1 OECD国用于初中等教育年生均教育支出与人均GDP的关系 11
    2.1.2 OECD国用于职业教育年度生均教育支出与人均GDP的关系 12
    2.1.3 OECD国年度教育支出总额占GDP的百分数与人均GDP的关系 13
    2.1.4 OECD国初中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年生均教育支出与人均GDP的关系 13
    2.1.5 OECD国家年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与人均GDP的关系 14
    2.2 对美国各区域初中等教育收入来源的比较 15
    2.2.1 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南部、西部地区初中等学校收入来源分布百分比 15
    2.2.2 美国大城市、大城市边缘城市、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边缘的城市、
    大城镇、小城镇、乡村的生均教育支出 16
    2.3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扩大教育公平与资源优化的对策 17
    2.3.1 重塑我国《义务教育法》 18
    2.3.2 加大中央和省一级财政支出比例 19
    2.3.3 改革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19
    2.3.4 加强对教育拨款和教育基金的管制 20
    2.3.5 建立支持调控决策的量化指标 20
    2.3.6 按国情划分教育发展区划 20
    2.3.7 采集经济社会与教育支出动态指标 20
    2.3.8 划分学区实施分类调控 20
    2.3.9 教育信息定期公布 21
    第3章 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2
    3.1 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类型 22
    3.1.1 从所有制结构上分 22
    3.1.2 从学制结构上分 22
    3.1.3 从类型形式结构上分 23
    3.1.4 从层次等级结构上分 23
    3.2 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 24
    3.2.1 美国学科划分和授予学位的机构数 24
    3.2.2 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 24
    3.3 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培养规模 30
    3.3.1 1955—1956至2004—2005学年美国商学科本、硕、博授予学位数 30
    3.3.2 1992—1993至2003—2004学年美国副学士学位授予数 33
    3.3.3 2003—2004学年美国公私立学校商学学位授予数 34
    3.3.4 全球各洲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注册的外国学生统计 35
    3.4 中美高等财经人才培养规模的比较分析 38
    3.4.1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的比较 38
    3.4.2 我国高等财经人才的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 39
    3.5 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课程设置 40
    3.5.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40
    3.5.2 专业课程设置 41
    第 4章 国外高等财经教育发展趋势 45
    4.1 高等财经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45
    4.1.1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 45
    4.1.2 美国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45
    4.1.3 美国高校信息化规划和政策 46
    4.1.4 信息技术与高等财经专业的整合 47
    4.2 高等财经教育国际化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 48
    4.2.1 政策激励,经费支持国际化 48
    4.2.2 吸引生源,在校学生国际化 49
    4.2.3 明确目标,人才规格国际化 50
    4.2.4 加快步伐,开发课程国际化 51
    4.2.5 开放多样,评估标准国际化 51
    4.2.6 资源互补,教育合作国际化 52
    4.3 高等财经学科专业呈现复合化和综合化 52
    4.3.1 学科专业综合化 53
    4.3.2 数理方法渗透化 54
    4.4 交叉学科研究深化 55
    4.4.1 MIT跨学科的研究和学习 55
    4.4.2 MIT交叉学科实验室、中心、项目的建立 56
    4.4.3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57
    4.5 产学研一体化 59
    4.6 世界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具体策略与效果综述 60
    4.6.1 创建高科技园区,建立高新技术的工程研究中心 60
    4.6.2 完善立法,使产学研合作有法可依 61
    4.6.3 制定政策,鼓励多形式产学研成果 61
    4.6.4 实施“导向计划”,突出产学研合作重点 61
    4.6.5 重视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强可持续发展渗透力 61
    4.6.6 稳定资助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62
    4.6.7 政府主导,组织产学研各方开展战略性联合研究 62
    4.6.8 建立专门机构,加快成果转化 63
    4.7 金融危机对美国大学经费的影响与政策走向分析(2009) 63
    4.7.1 美国排名前100所大学的留学生学费 64
    4.7.2 美国州内与州外学生的学费比较 64
    4.7.3 美国大学学费变化的个案分析 65
    4.7.4 金融危机下4年公立大学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67
    4.7.5 中印留学生适度缓解金融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冲击 70
    4.7.6 危机中美国政府采取的行动 70
    第二篇 教育评估与发展
    第5章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估 74
    5.1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概览 74
    5.1.1 背景 74
    5.1.2 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75
    5.1.3 英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76
    5.1.4 日本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76
    5.1.5 法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76
    5.2 对USNews大学分学科、分专业、分区排行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77
    5.2.1 对大学的分类及分类排名指标体系的设计 78
    5.2.2 分区排名 81
    5.2.3 分学科排名 81
    5.2.4 分专业排名 82
    5.2.5 分项排名 84
    5.2.6 排行特点 85
    5.3 对美国USNews分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86
    5.3.1 USNews商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6
    5.3.2 USNews法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7
    5.3.3 USNews教育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8
    5.3.4 USNews医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9
    5.3.5 USNews工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91
    第6章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 93
    6.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高等教育质量内涵 93
    6.1.1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新解 93
    6.1.2 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 93
    6.1.3 树立整体的质量观 94
    6.1.4 树立多元的质量观 94
    6.1.5 树立适应性质量观 95
    6.1.6 树立发展的质量观 96
    6.1.7 树立特色化质量观 96
    6.1.8 树立管理创新、服务创优的质量观 97
    6.2 城镇化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97
    6.2.1 大学评估的指导思想、指标设计原则、指标分类与筛选 98
    6.2.2 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质量监控 99
    6.2.3 省级部门教育质量监控 103
    6.2.4 高校内部质量监控 103
    6.2.5 社会民间组织的质量监控——大学排行 104
    6.3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三级监控 105
    6.4 我国财经类高校分层分类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108
    6.4.1 厘清并把握学科、专业、课程的辩证关系 108
    6.4.2 课程评估凸显规律性和前瞻性 109
    6.4.3 专业评估凸显战术性和市场性 110
    6.4.4 学科评估凸显战略性和学术性 111
    6.5 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112
    6.5.1 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的构成 113
    6.5.2 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的原则 116
    6.5.3 详例——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学课程成绩评定 117
    6.5.4 对我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的启示 119
    6.5.5 可供借鉴的支撑技术——数字化 120
    6.6 南京财经大学科研成果评估分值计算预案 122

    第三篇 战略比较与改革实践
    第7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探析 130
    7.1 美国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概要 130
    7.2 康奈尔大学战略规划核心内容 131
    7.3 康奈尔大学办学理念、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和大学抱负 131
    7.4 康奈尔大学在战术上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134
    7.5 对制订我国大学发展规划的启示 136
    第8章 卡内基梅隆大学2008年战略计划 139
    8.1 介绍 139
    8.2 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 140
    8.3 规划的6个支柱 140
    8.3.1 支柱1:研究与艺术创造 140
    8.3.2 支柱2:教育和学生生活 141
    8.3.3 支柱3:区域性影响 143
    8.3.4 支柱4:全球及国际行动 143
    8.3.5 支柱5:社区成功 144
    8.3.6 支柱6:财政与基础设施 144
    第 9章 美国大学面向拔尖人才实施荣誉项目的路径与策略 146
    9.1 美国哈佛大学英语部荣誉项目要求 146
    9.2 波士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荣誉项目 148
    9.3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荣誉学院 150
    第10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53
    10.1 论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153
    10.1.1 科学世界观的基本思想要素 153
    10.1.2 科学的显著特征 154
    10.1.3 基于科学特性的科学价值观教育及其强化 154
    10.1.4 传授科学应反映的科学价值观 156
    10.2 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157
    10.2.1 艺术美和科学美 157
    10.2.2 科学和艺术融合的必要性 157
    10.2.3 科学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性 158
    10.2.4 科学美和艺术美融合的途径——审美情感 159
    10.2.5 科学美和艺术美融合的途径——审美欣赏 159
    10.2.6 大学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160
    10.3 贯彻通识教育思想,探索优秀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以湘潭大学教改
    实验班为例 160
    10.3.1 前言 160
    10.3.2 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 161
    10.3.3 改革与实践——以教改实验班为例 162
    10.3.4 改革与实践——教改实验班运作特点 163
    10.3.5 改革与实践——教改实验班的成效 165
    10.4 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策略选择——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167
    10.4.1 纵观全局,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为发展导航 167
    10.4.2 深谋远虑,科学前瞻的办学定位为伟业扬帆 169
    10.4.3 面向社会,准确定位的培养目标为强效奠基 170
    10.4.4 制度创新,敢为人先的教学体制为建业固本 171
    10.4.5 优化方案,培育人才的策略选择为兴业添翼 172
    10.5 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比较与借鉴 176
    10.5.1 对21世纪的诠释——21世纪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76
    10.5.2 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与做法 177
    10.5.3 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182
    10.6 高校学科专业的品牌战略——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183
    10.6.1 战略环境分析 183
    10.6.2 凸显特色与优势的品牌战略 184
    10.6.3 学科专业品牌的具体举措 185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190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 陈棣沐 研究生副教授 现代教育 工作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邮政编码 电话13951813356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教育学专著,对中外高等教育进行比较和分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