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社会学概论

书      号:9787113126100

丛  书 名:面向“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作      者:于凤春 刘邦凡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8

  • 内容简介

    社会学导论社会的框架社会的运行社会的变迁。
  • 前言

    从某种角度看,社会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母学科或根学科,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与归宿都离不开社会,而且社会学则直接就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也可以认为社会学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我一直认为,社会学是人文学或哲学的入门学科,“社会学概论”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文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很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还有很多高校在文科专业并没有开设该课程。
    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基本停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得到恢复。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提速,社会所呈现的功能将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由此,社会学也将逐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显学。
    我国目前高校开设了“社会学”、“社会工作”、“家政学”、“人类学”等本科专业,以及“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等硕士、博士专业。其中“社会学”、“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分别有20多所学校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有天津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仰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学校开设,“人类学”本科专业有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开设。开设有社会学类硕士专业和博士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学校分别有100多个和20多个。事实上,我国一些著名高校都开设社会学专业,这说明,社会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20世纪90年代,燕山大学把“社会学概论”列为文科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经过十多年教学,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理解与经验把握,需要有一个理论的提炼与方法的总结,为今后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基于此,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夏伟同志提议我们编写本教材的时候,我们由衷地高兴。
    本教材初稿撰写分工如下:刘邦凡(第1章),于凤春(第2章、第3章),王媚(第4章),安广兴(第5章),孙金生(第6章),盖宏伟(第7章),张亚娜(第8章),王玉荣(第9章),李玉杰(第10章),迪莉娅、艾冬梅(第11章),苗俊玲(第12章),李凤念(第13章),冶芸(第14章),万长松(第15章),金福子(第16章),附录由刘邦凡、冶芸合作撰写。修改与体例编写分工如下:于凤春(第2、3、5、附录),刘邦凡(第1、4、6章)、李玉杰(10、11、12章)、冶芸(第13、14章)、万长松(第15、16章)、盖宏伟(第7、8、9章)。全书内容体例设计与统稿由于凤春副教授和刘邦凡教授完成。
    本教材是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规划项目“面向‘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教材建设与研究”(主持人:刘邦凡)的成果之一。本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得到中国铁道出版社领导、编辑以及燕山大学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许多相关文献,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邦凡2011年4月
  • 目录

    第1篇社会学的视野
    第1章社会学的学科定位
    1.1什么是社会学
    1.2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
    1.3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第2章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2.1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2现代社会学几种主要的理论流派
    2.3社会学理论的新综合趋势
    第3章社会学的历史回顾
    3.1社会学的创立
    3.2社会学的现代发展
    3.3社会学在中国
    第2篇社会的框架
    第4章文化
    4.1文化概述
    4.2文化的结构
    4.3文化的分析
    第5章社会与社会结构
    5.1社会概述
    5.2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3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第6章社会群体
    6.1社会群体概述
    6.2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家庭
    6.3其他几种社会群体
    第7章社会组织
    7.1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社会组织的环境与目标
    7.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4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第8章社会制度
    8.1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8.2政治制度
    8.3经济制度
    8.4其他几种重要的社会制度
    第3篇社会的运行
    第9章人的社会化
    9.1什么是社会化
    9.2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9.3社会化的环境和动力
    9.4终生社会化
    第10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10.1社会角色
    10.2社会互动及类型
    10.3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11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1社会分层的概念和主要理论
    11.2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11.3社会流动
    第12章越轨与社会控制
    12.1越轨及其解释
    12.2关于越轨的理论
    12.3越轨的社会控制
    第13章社会问题
    13.1社会问题概述
    13.2主要的社会问题
    13.3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治理趋势
    第4篇社会的变迁
    第14章城市、乡村与城乡协调发展
    14.1社区概述
    14.2社区的类型
    14.3社区变迁
    第15章社会变迁和现代化
    15.1社会变迁及相关理论
    15.2现代化、全球化及相关理论
    15.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现象
    第16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16.1社会保障概述
    16.2社会保障的兴起与发展
    16.3社会工作
    附录A社会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于凤春 硕士副教授 哲学 工作单位燕山大学 邮政编码 电话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内容较全面,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