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

书      号:9787113118761

丛  书 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规划教材

作      者:凌传繁 骆斯文 沈波 舒蔚 方志军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0

  •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版)》而编写,吸纳当今计算机学科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强调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注意合理取材和安排,力求重点突出、概念清晰、讲究实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及其应用、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本书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各章均配有习题,方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计算机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前言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后,随着计算机内存及外存的发明、文件系统的出现、操作系统的诞生,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已从数值计算扩展到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活等各个应用领域,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国内许多高校都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和管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为学生将来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书围绕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而编写,吸纳当今计算机学科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强调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注意合理取材和安排,力求重点突出、概念清晰、讲究实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第1版相比,本书最大的变化是Office的应用环境由2003版升级为2007版,其他的主要变化包括: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在结构上有很大的调整,并增加了“信息数字化与数字社会”一节;删除了一些相对比较陈旧或者非主流的内容,增加了对新技术、新应用(如新型数字设备、无线接入等)的阐述;压缩了纯理论方面(如数值数据的表示)的知识介绍。
    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及其应用、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本书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各章均配有习题,方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由凌传繁、骆斯文、沈波、舒蔚和方志军共同编著,第1章由舒蔚编写,第2、9章由骆斯文编写,第3、5、6、8章由凌传繁编写,第4章由方志军编写,第7章由沈波编写,全书由凌传繁负责统稿。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领导和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万常选教授对本书的整体构思、内容安排等进行了指导,并对全书进行了审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以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1 信息数字化与数字社会 1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4
    1.2.1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4
    1.2.2 信息编码 7
    1.3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1
    1.3.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1
    1.3.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4
    1.3.3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15
    1.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6
    1.4.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6
    1.4.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8
    1.5 微型计算机系统 19
    1.5.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9
    1.5.2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 26
    1.5.3 计算机的选购与硬件维护 29
    习题一 32
    第2章 操作系统基础 33
    2.1 操作系统的概念 33
    2.1.1 操作系统的定义 33
    2.1.2 操作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34
    2.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35
    2.1.4 常见操作系统 36
    2.2 操作系统的功能 36
    2.3 Windows XP操作系统 39
    2.3.1 Windows XP概述 39
    2.3.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41
    2.3.3 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 47
    2.3.4 Windows XP的程序管理 51
    2.3.5 Windows XP附件中的常用软件 54
    2.3.6 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61
    习题二 68
    第3章 办公软件应用 69
    3.1 办公信息系统概述 69
    3.1.1 办公自动化 69
    3.1.2 综合办公信息系统 70
    3.1.3 通用办公应用软件 74
    3.2 Word 2007文字处理软件 76
    3.2.1 Word 2007概述 76
    3.2.2 Word 2007的基本操作 78
    3.2.3 Word 2007的排版 84
    3.2.4 Word 2007的表格 90
    3.2.5 Word 2007的图形和对象 94
    3.2.6 Word 2007的页面设计与打印 100
    3.3 Excel 2007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104
    3.3.1 Excel 2007概述 104
    3.3.2 Excel 2007的基本操作 106
    3.3.3 Excel 2007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 112
    3.3.4 Excel 2007工作簿的操作 114
    3.3.5 Excel 2007的数据处理 116
    3.3.6 Excel 2007图表的建立与编辑 120
    3.3.7 Excel 2007的页面设置和打印 122
    3.4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123
    3.4.1 PowerPoint 2007概述 123
    3.4.2 PowerPoint 2007的基本操作 125
    3.4.3 PowerPoint 2007的动画和声音 128
    3.4.4 PowerPoint 2007的超链接 129
    3.4.5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130
    习题三 132
    第4章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基础 134
    4.1 多媒体技术概述 134
    4.1.1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34
    4.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35
    4.1.3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137
    4.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38
    4.2 多媒体处理技术 139
    4.2.1 多媒体文本处理 140
    4.2.2 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 141
    4.2.3 多媒体音频处理 144
    4.2.4 多媒体视频处理 145
    4.2.5 多媒体动画处理 148
    4.3 多媒体传输与存储技术 149
    4.3.1 数据压缩 149
    4.3.2 光存储设备 151
    4.3.3 流媒体 152
    4.4 多媒体开发平台与工具 155
    4.4.1 OpenCV 156
    4.4.2 Photoshop 156
    4.4.3 3ds Max 157
    4.4.4 Premiere 158
    4.5 多媒体系统 158
    4.5.1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158
    4.5.2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162
    4.5.3 多媒体教学系统 163
    4.5.4 数字电视系统 164
    习题四 165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67
    5.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67
    5.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67
    5.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169
    5.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70
    5.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72
    5.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73
    5.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76
    5.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77
    5.2.2 传输介质 179
    5.2.3 通信方式 182
    5.2.4 数据传输技术 183
    5.2.5 数据交换技术 186
    5.3 局域网 187
    5.3.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88
    5.3.2 局域网的组成 189
    5.3.3 以太网 191
    5.3.4 局域网互连 195
    5.3.5 无线局域网 196
    5.4 IP协议 198
    5.4.1 IP地址 198
    5.4.2 ARP与RARP 200
    5.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201
    5.4.4 VPN与NAT 202
    5.5 网络操作系统 204
    5.5.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204
    5.5.2 常见网络操作系统 206
    5.5.3 常用网络命令 208
    习题五 211
    第6章 Internet及其应用 212
    6.1 Internet概述 212
    6.1.1 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212
    6.1.2 Internet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215
    6.2 Internet接入方式 217
    6.2.1 SLIP/PPP接入 217
    6.2.2 ADSL接入 218
    6.2.3 以太网接入 219
    6.2.4 无线接入 219
    6.3 Internet服务与应用 220
    6.3.1 域名系统 220
    6.3.2 文件传输服务 222
    6.3.3 电子邮件服务 223
    6.3.4 万维网 226
    6.4 Intranet 229
    6.4.1 企业网技术的发展 229
    6.4.2 Intranet的主要技术特点 231
    6.4.3 Intranet的组建 232
    6.4.4 Intranet的应用与管理 232
    6.5 网页设计 233
    6.5.1 网站与网页 233
    6.5.2 SharePoint Designer 2007简介 234
    6.5.3 SharePoint Designer 2007的基本操作 235
    6.5.4 SharePoint Designer 2007表单的使用 238
    6.5.5 SharePoint Designer 2007组件的使用 239
    习题六 240
    第7章 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 242
    7.1 信息检索概述 242
    7.1.1 信息检索的含义 242
    7.1.2 信息检索的类型 243
    7.1.3 信息检索的过程 244
    7.1.4 信息检索的方法 245
    7.1.5 信息检索的途径 247
    7.2 信息检索工具 248
    7.3 常用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 250
    7.3.1 搜索引擎 250
    7.3.2 中文数据库 254
    7.3.3 外文数据库 261
    7.3.4 其他网络信息资源 263
    习题七 267
    第8章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 269
    8.1 信息安全问题概述 269
    8.1.1 面临的安全威胁 269
    8.1.2 信息安全的特征 270
    8.1.3 信息安全的内容 271
    8.1.4 信息安全的机制 272
    8.2 信息安全技术 273
    8.2.1 加密与认证技术 273
    8.2.2 防火墙技术 277
    8.2.3 网络防攻击与入侵检测技术 279
    8.2.4 文件备份与恢复技术 280
    8.2.5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281
    8.3 网络道德及信息安全法规 284
    8.3.1 网络道德 284
    8.3.2 信息安全法规 285
    习题八 286
    第9章 程序设计基础 287
    9.1 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 287
    9.1.1 程序的概念 287
    9.1.2 算法的概念及特征 288
    9.1.3 算法的表示方法 289
    9.2 数据结构 291
    9.2.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92
    9.2.2 线性表 293
    9.2.3 栈与队列 295
    9.2.4 二叉树 296
    9.2.5 图形结构 299
    9.3 常用查找与排序方法 299
    9.3.1 查找 299
    9.3.2 排序 300
    习题九 302
    参考文献 304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 凌传樊硕士 教授 计算机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邮政编码 电话13177866792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教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