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书      号:9787113115128

丛  书 名:21世纪高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作      者:彭军 赵应丁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8

  • 内容简介

    编写本教材的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使学生掌握WindowsXP操作的基本方法、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XP、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计算机安全等。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还可以作为计算机基础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前言

    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
    信息技术作为20世纪科学技术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教育模式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从根本上讲,信息化的核心应是人的信息化,因此,信息的获取、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是知识能力的标志。
    编写本教材的目的是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以基本理论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本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网络技术,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
    本教材的主要特色包括:第一,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要求编写;第二,教材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应用,反映计算机的最新应用知识;第三,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应用型本科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另外,本书注重全方位建设,除教材外,还配备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程及习题集。
    本系列教材组织结构合理、内容新颖、实践性强,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实用性。教材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上机操作实践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本教材内容的组织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注意选用各种类型且内容丰富的应用实例,充分体现“学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
    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计算机安全。
    本书由具有多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全书由彭军、赵应丁主编,戴仕明、王兴宇、王映龙、王厚淳、刘珊慧任副主编。第1章由戴仕明教授编写,第2章和附录由王兴宇副教授编写,第3章由刘珊慧副教授编写,第4章由王厚淳副教授编写,第5章由王映龙副教授编写,第6章由彭军副教授编写,第7章由赵应丁教授编写。全书由彭军统稿,戴仕明审稿。同时向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曾给予过热情帮助和支持的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化,高等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思想正在探索和实现中,本教材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资助项目JXJG-08-4-17《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精品实验课程中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由于水平和时间的限制,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及时修正。任何批评和建议请发邮件至totato1981@126.com。
  •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1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
    1.1.2 计算机的分类 2
    1.1.3 计算机的特点 3
    1.1.4 计算机的用途 4
    1.2 数字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 4
    1.2.1 什么是数据和信息 4
    1.2.2 计算机中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5
    1.2.3 计算机中的字符与汉字的编码 10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1
    1.3.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11
    1.3.2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
    1.3.3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 14
    1.4 计算机的系统配置与安全操作 20
    1.4.1 计算机的系统配置 20
    1.4.2 计算机的安全操作 21
    1.5 计算机基本操作 23
    本章小结 23
    习题 23
    第2章 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 27
    2.1 Windows XP操作系统概述 27
    2.1.1 Windows XP的基本特性 27
    2.1.2 Windows XP的不同版本 28
    2.2 系统的设置与优化 30
    2.2.1 系统桌面设置 30
    2.2.2 “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设置 34
    2.2.3 日期和时间的设置 36
    2.2.4 输入法的设置 36
    2.2.5 键盘和鼠标的设置 38
    2.2.6 窗口 41
    2.2.7 对话框 43
    2.2.8 Windows XP的退出 44
    2.3 磁盘管理和文件管理 45
    2.3.1 磁盘管理 45
    2.3.2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49
    2.4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53
    2.5 用户账户和组的管理 57
    2.5.1 用户账户管理 57
    2.5.2 组的管理 58
    2.6 Windows XP系统的网络连接和信息发布 60
    2.6.1 网络连接 60
    2.6.2 信息发布 63
    2.7 Windows XP系统的附件工具 68
    2.7.1 画图 68
    2.7.2 写字板 72
    2.7.3 记事本 75
    2.7.4 命令提示符 75
    2.7.5 计算器 77
    2.8 Windows XP系统的视听娱乐 78
    2.8.1 设置多媒体 78
    2.8.2 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80
    2.8.3 使用录音机 81
    本章小结 81
    习题 81
    第3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86
    3.1 Word 2003概述 86
    3.1.1 文字处理软件的发展 86
    3.1.2 Word 2003的功能 87
    3.1.3 Word 2003的启动 87
    3.1.4 Word 2003的窗口组成及功能 88
    3.1.5 退出Word 2003 90
    3.2 文档的建立与文字编辑 90
    3.2.1 创建一个新文档 90
    3.2.2 文字的输入与编辑 91
    3.2.3 查找与替换 95
    3.2.4 自动更正与自动图文集 97
    3.2.5 保存和关闭文档 99
    3.3 文档排版 102
    3.3.1 文档视图 102
    3.3.2 编排文字格式 103
    3.3.3 编排段落格式 106
    3.3.4 格式的重复应用与清除 110
    3.3.5 分隔符 110
    3.3.6 设置页码 112
    3.3.7 分栏 112
    3.3.8 项目符号和编号 113
    3.3.9 样式与模板 115
    3.4 图文混排 118
    3.4.1 插入图片 118
    3.4.2 文本框的使用 121
    3.4.3 绘制图形 122
    3.4.4 制作艺术字 125
    3.5 表格的制作 125
    3.5.1 创建表格 126
    3.5.2 基本操作 129
    3.5.3 表格格式 131
    3.5.4 表格其他操作 133
    3.6 页面格式和打印 135
    3.6.1 页面设置 136
    3.6.2 页眉和页脚 138
    3.6.3 打印预览 139
    3.6.4 打印文档 140
    3.7 Word 2003其他高级功能 141
    3.7.1 域和宏 141
    3.7.2 索引和目录 145
    3.7.3 邮件合并 147
    3.7.4 应用超链接 148
    本章小结 150
    习题 150
    第4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 153
    4.1 Excel 2003的基础知识 153
    4.1.1 Excel 2003功能介绍 153
    4.1.2 启动Excel 2003 154
    4.1.3 Excel 2003的窗口组成 154
    4.1.4 退出Excel 2003 156
    4.2 创建工作簿 156
    4.2.1 新建工作簿 156
    4.2.2 选择操作对象 157
    4.2.3 输入数据 158
    4.2.4 设置数据的有效性 161
    4.2.5 工作簿的保存 163
    4.2.6 工作表和工作簿的保护 164
    4.3 编辑工作表 166
    4.3.1 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166
    4.3.2 移动与复制数据 166
    4.3.3 清除数据 167
    4.3.4 查找与替换数据 167
    4.3.5 插入行、列或单元格 169
    4.3.6 删除行、列或单元格 170
    4.3.7 给单元格添加批注 170
    4.4 格式化工作表 171
    4.4.1 调整行高和列宽 171
    4.4.2 设置单元格格式 171
    4.4.3 使用条件格式 176
    4.4.4 自动套用表格格式 177
    4.4.5 复制单元格格式 177
    4.5 管理工作表 178
    4.5.1 选定工作表 178
    4.5.2 插入或删除工作表 179
    4.5.3 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180
    4.5.4 重命名工作表 180
    4.5.5 拆分或冻结工作表窗口 181
    4.5.6 打印工作表 182
    4.6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183
    4.6.1 公式的使用 183
    4.6.2 单元格的引用 186
    4.6.3 函数的使用 188
    4.6.4 公式的审核 191
    4.7 数据管理与分析 193
    4.7.1 记录单 193
    4.7.2 数据排序 194
    4.7.3 数据筛选 195
    4.7.4 分类汇总 199
    4.8 图表处理 200
    4.8.1 创建图表 200
    4.8.2 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202
    本章小结 205
    习题 205
    第5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 208
    5.1 PowerPoint 2003简介 208
    5.2 PowerPoint 2003基本概念 208
    5.2.1 演示文稿 208
    5.2.2 对象 208
    5.2.3 版式 209
    5.3 PowerPoint 2003的启动与退出 209
    5.3.1 启动 209
    5.3.2 退出 209
    5.3.3 熟悉PowerPoint 2003的工作界面 210
    5.4 演示文稿的制作 211
    5.4.1 文稿的建立方法 212
    5.4.2 创建空演示文稿 212
    5.4.3 根据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212
    5.4.4 根据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 213
    5.4.5 通过现有演示文稿新建演示文稿 213
    5.4.6 保存演示文稿 213
    5.4.7 保存类型 214
    5.4.8 打开演示文稿 214
    5.4.9 幻灯片的显示比例、标尺、网格和参考线的使用方法 215
    5.5 幻灯片的编辑 215
    5.5.1 选择幻灯片 215
    5.5.2 插入幻灯片 215
    5.5.3 复制幻灯片 216
    5.5.4 删除幻灯片 216
    5.5.5 调整幻灯片的顺序 216
    5.5.6 “大纲”工具栏 216
    5.5.7 在幻灯片中输入文本 217
    5.5.8 设置文本框 217
    5.5.9 复制、移动和删除文本框 217
    5.5.10 调整文本框的内部格式 218
    5.5.11 为文本框增加填充和边框 218
    5.6 母版与模板 219
    5.6.1 母版 219
    5.6.2 建立标题母版 220
    5.6.3 母版的应用 220
    5.6.4 模板 221
    5.6.5 模板的调用 222
    5.7 表格和图表 222
    5.7.1 表格 222
    5.7.2 图表 222
    5.7.3 组织结构图 223
    5.7.4 流程图 223
    5.8 在PowerPoint文档中插入多媒体对象 224
    5.8.1 插入音乐或声音 224
    5.8.2 插入影片(数字视频文件) 224
    5.8.3 插入语音旁白 227
    5.9 动画设置 228
    5.9.1 应用预设动画方案 228
    5.9.2 应用自定义动画 228
    5.9.3 添加路径动画 229
    5.9.4 按字母、字或段落动画显示文本 229
    5.9.5 使用触发器 229
    5.9.6 实例制作 229
    5.10 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 231
    5.10.1 创建超链接 231
    5.10.2 实例制作 233
    5.11 演示文稿放映与输出 235
    5.12 实例制作——制作包含绘制图形的电子教案页 239
    本章小结 241
    习题 241
    第6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 246
    6.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46
    6.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46
    6.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46
    6.1.3 构成局域网的基本构件 247
    6.1.4 局域网的常见传输媒体 247
    6.1.5 常见网络的拓扑结构 249
    6.2 Internet概述 251
    6.2.1 什么是Internet 251
    6.2.2 Internet的发展 252
    6.2.3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252
    6.2.4 Internet的原理 253
    6.3 接入Internet 256
    6.3.1 常见接入Internet方式 256
    6.3.2 Internet接入技术 256
    6.3.3 网络连接 258
    6.3.4 连接属性 261
    6.4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263
    6.4.1 启动IE浏览器及其窗口介绍 263
    6.4.2 使用IE访问WWW 264
    6.4.3 使用IE的收藏夹 265
    6.5 Outlook邮件程序 267
    6.5.1 启动Outlook Express 267
    6.5.2 设置Outlook Express 268
    6.5.3 接收电子邮件 269
    6.5.4 设置通讯簿 269
    6.5.5 撰写发送新邮件 270
    6.6 文件传输服务 270
    6.6.1 文件下载 270
    6.6.2 常见下载方式 271
    习题 274
    第7章 计算机安全 281
    7.1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281
    7.1.1 计算机病毒定义 281
    7.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81
    7.1.3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 281
    7.1.4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282
    7.1.5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82
    7.1.6 病毒的传播途径 282
    7.1.7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83
    7.1.8 计算机史上出现的几种重大病毒 283
    7.1.9 常用的反病毒软件 284
    7.2 网络黑客及防范 286
    7.2.1 黑客的定义 286
    7.2.2 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 287
    7.2.3 防范黑客攻击方法 289
    7.3 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 291
    7.3.1 数据加密技术 291
    7.3.2 数字签名 292
    7.3.3 数字证书 293
    7.4 防火墙技术 294
    7.4.1 防火墙概述 295
    7.4.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297
    7.4.3 防火墙的局限性 299
    本章小结 299
    习题 299
    附录A ASCII编码表 300
    参考文献 303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彭军 教授 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邮政编码 电话0791-3828023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