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书 号:9787113115050
丛 书 名:全国外语类高等院校基础课程“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 者:顾庆文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2.8元
-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名家名作精品和现当代具有代表性或时代意义的作品,按照文学时代的先后顺序编排体例,每篇设计了作家(或作品)简介、作品原文、注释、思考与练习以及拓展阅读等几个部分,每个章节后附有本时代文学概述,展现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中外思想文化的比较交流,在对外交往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
前言
为适应外语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文化素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特别是汉语言文学的阅读、鉴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006年11月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提出“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对大学语文课的性质、功能和目标有了明确全面的认识。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了《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要求有关部门、单位“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本教材就是在这样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在充分结合外语院校的实际情况、总结诸多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编写的。众所周知,学习好外语,必须具备坚实的本国语文基础。我们认为,外语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既要保持语文学科的独立性、规律性,也要注意为外语教学服务的工具性、基础性,必须充分考虑到外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首先,外语院校的学生对于中国语文的了解、掌握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因此外语院校所开设的大学语文一定要比其他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更加专业化,应起到文学作品选读、中国文学史和汉语言等多课程综合的作用。其次,外语院校的学生凭借外语的便捷,可以轻易接触到外来的生活习俗、精神文化,容易受其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需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不仅有助于中外思想文化的比较交流,还有助于在对外交往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外语院校的大学语文还一定要注重传统性、人文性,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文明。
本教材在选编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选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名家名作精品和现当代具有代表性或时代意义的作品,尽量回避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品,力求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基本反映出中国文学的总体风貌。书后列有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方便学生检索。
2.按照文学发展先后顺序的体例编排。全书以中国文学史为主线,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明清、现代和当代八章,每章附有本时代文学概述,展现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
3.每篇课文设计了作家(或作品)简介、作品原文、注释、思考与练习以及拓展阅读等几个部分。其中“思考与练习”重在点拨学生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启发学生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拓展阅读”主要选编了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其他作品,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该作家(作品)的特点,在比较中开阔视野,有所心得。
全书由冯晓莉负责编写前三章,朱文璐负责编写第四、五章,顾庆文负责统稿并编写第六、七、八章。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由全国十二所外语院系编著的《古代诗文选》以及徐中玉、陈洪、王步高、贺信民等先生主编的多种《大学语文》教材,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中国语言文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卢林茂教授认真审阅了全书,张保宁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前辈们的器重和鼓励也是我们感激不尽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作出一点贡献,期待广大师生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目录
第一章 先秦文学 1
先秦文学概述 1
《山海经》 鲧禹治水 3
《山海经》 刑天舞干戚 3
《诗经》 采薇 4
屈 原 湘夫人 6
《尚书》 无逸 8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10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13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 15
《论语》 《论语》五则 19
《大学》 大学 20
孟 子 不仁者可与言哉 21
老 子 《道德经》节录 23
庄 子 马蹄 24
孙 武 谋攻 26
《吕氏春秋》 察今 28
韩 非 宋人有酤酒者 30
第二章 秦汉文学 32
秦汉文学概述 32
李 斯 谏逐客书 33
贾 谊 鵩鸟赋 36
司马相如 子虚赋 38
司马迁 李将军列传 41
班 固 苏武传(节录) 46
张 衡 四愁诗 50
赵 壹 《疾邪诗》二首 51
《汉乐府》 有所思 53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5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55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55
曹 操 蒿里行 57
曹 植 白马篇 58
阮 籍 咏怀诗(其五) 59
左 思 咏史诗(其二) 60
陶渊明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61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62
谢 朓 游东田 63
鲍 照 拟行路难(其六) 64
庾 信 拟咏怀诗(其十一) 65
乐府民歌 西洲曲 66
刘 勰 物色 67
刘义庆 谢太傅盘桓东山 70
刘伶病酒 70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71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71
王 绩 野望 75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76
王 维 终南山 78
汉江临泛 78
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 80
岑 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1
高 适 燕歌行 82
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84
杜 甫 羌村三首 87
丽人行 88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90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91
元 稹 遣悲怀 92
白居易 长恨歌 94
杜陵叟 97
李 贺 梦天 100
李商隐 安定城楼 101
无题 101
杜 牧 早雁 103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104
温庭筠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105
李 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06
清平乐(别来春半) 106
韦 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07
冯延巳 清平乐(雨晴烟晚) 108
韩 愈 张中丞传后叙 109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113
第五章 宋代文学 117
宋代文学概述 117
柳 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20
晏 殊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21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22
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2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24
秦 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 127
贺 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128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28
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130
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131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132
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33
姜 夔 暗香(旧时月色) 134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 135
黄庭坚 登快阁 136
陆 游 关山月 137
文天祥 正气歌 138
王禹偁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42
欧阳修 朋党论 144
苏 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147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149
司马光 训俭示康 151
第六章 元明清文学 154
元明清文学概述 154
元好问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156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 157
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159
王实甫 长亭送别 160
张可久 【中吕?卖花声】[怀古(其一)] 163
宗 臣 报刘一丈书 164
袁宏道 徐文长传 166
黄宗羲 原君 169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 172
王国维 《人间词话》(节选) 174
杨 慎 临江仙 176
纳兰性德 长相思 177
侯方域 马伶传 178
方 苞 左忠毅公逸事 181
张 岱 西湖七月半 184
归有光 先妣事略 186
龚自珍 咏史 188
冯梦龙 崔待诏生死冤家 190
蒲松龄 婴宁 196
曹雪芹 宝黛怄气 200
第七章 现代文学 203
现代文学概述 203
鲁 迅 死(节选) 205
胡 适 容忍与自由 208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12
沈从文 街 216
林语堂 知识上的鉴赏力 218
茅 盾 论“入迷” 221
梁实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23
巴 金 爱尔克的灯光 226
钱钟书 吃饭 230
张爱玲 更衣记(节选) 233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 236
老 舍 断魂枪 243
吴组缃 菉竹山房 248
徐志摩 偶然 253
戴望舒 寻梦者 254
卞之琳 断章 256
曹 禺 雷雨 第四幕(节选) 257
第八章 当代文学 263
当代文学概述 263
张 洁 拣麦穗 267
汪曾祺 《受戒》(节选) 270
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274
贾平凹 月迹 277
史铁生 秋天的怀念 279
季羡林 幽径悲剧 281
莫 言 吃相凶恶 284
余秋雨 都江堰 289
王剑冰 绝版的周庄 293
王恒绩 疯娘 295
舒 婷 双桅船 300
北 岛 回答 302
顾 城 远和近 304
《沙家浜》 智斗(节选) 305
郑愁予 错误 308
余光中 乡愁四韵 310
席慕蓉 盼望 312
董 桥 给后花园点灯 313
方文山 青花瓷 316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318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顾庆文 工作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邮政编码710128 电话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