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AutoCAD教程)(第二版)

书      号:9787113110895

丛  书 名: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

作      者:杜忠友 姜庆娜 张海林 夏传良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5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将AutoCAD从2005版本升级到AutoCAD2009,并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充实和发展,且提高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全书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全面介绍了AutoCAD的工作环境、二维图形绘制与修改、图案填充、绘图辅助工具、文字标注与表格、尺寸标注与修改、图块与设计中心、绘图环境设置、等轴测图形绘制、三维图形显示与渲染、三维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生成二维图形、图形打印、AutoCAD与Internet交互、二次开发等内容,还为非专业二维图形绘制、专业二维图形绘制、等轴测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生成二维图形、上机实验及指导特设了专章,配置了大量例题。本书理论和应用紧密结合,特色鲜明,可作为大学本科、大专中专、高职高专、成人教育、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等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及AutoCAD绘图教材、CAD技术自学教材、社会CAD技术培训教材和工程技术工作者计算机绘图的技术用书。
  • 前言

    本书第一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AutoCAD教程)》于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我们仍秉承第一版“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培养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原则进行修订。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1)将AutoCAD 2005升级到AutoCAD 2009。考虑一些高校的计算机机房并没有安装2009版本,为了兼顾新版本和以往的版本,本书按AutoCAD经典工作界面进行讲述;同时,在介绍2009版本的工具按钮时,仍保留2005版本的工具按钮,例如“栅格显示”按钮 (或 )。这里, 是2009版本的工具按钮, 是2005版本的工具按钮。
    (2)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充实和发展。
    拓宽了理论面:第2章增加3种工作空间的概念;第3章增加绘制圆环、修订云线、徒手画;第4章增加图形刷新;第5章增加打断于点、合并、对象特性匹配、夹点编辑;第6章增加弧形文字标注和表格;第8章增加弧长标注、折弯线性标注;第9章增加设计中心;第13章增加使用相机、漫游和飞行,全面介绍渲染的各个项目;第14章增加坐标系右手定则、绘制螺旋线、多段体、平面曲面、二维对象扫掠成三维实体或曲面、二维对象放样成三维实体或曲面等;第15章增加三维对齐、加厚、转换为实体、转换为曲面、提取边等内容。
    拓宽了应用面:丰富例题和上机习题,提高广泛性和启发性,强化应用和操作;增加艺术图形绘制(第7章)、房间用具绘制、车辆绘制、人体轮廓绘制(第11章)等。
    (3)各章增加学习目标和小结,使学生在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学后易于总结巩固。
    (4)制作了新课件,可到http://edu.tqbooks.net下载。
    通过以上调整,我们希望做到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把握教学的难度—深度—强度,体现基础—技术—应用,提供教材—实验—课件支持,更好地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以下特色:
    ① 宏观概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拓宽AutoCAD的外延;
    ② 著录了“上机实验及指导”,加强上机的针对性;
    ③ 设置了大量的例题,突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④ 专门为二维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绘制、等轴测图形绘制、三维图形生成二维图形、AutoCAD与Internet交互、AutoCAD二次开发开辟专章,体现内容的广泛性;
    ⑤ 精心安排章节顺序,内容讲解由浅入深,脉络清晰,符合认知规律;
    ⑥ 每个题目操作前进行题目解释说明、分析,贯彻启发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思想;
    ⑦ 教材内容全面,涵盖AutoCAD的各个方面;教材不但适合于机械类、建筑类专业,还适合于计算机、网络工程、电子、自动化、土木工程、园林、工业设计、艺术、工艺、广告、轻工等多个专业。
    本书由山东建筑大学杜忠友教授、姜庆娜副教授、张海林讲师、夏传良副教授、柳楠讲师、韩国勇实验师编著。
    在此,对第一版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第二版吸收了这些意见,并欢迎读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E-mail:du-zy@163.com)。
  •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概论 1
    1.1 CAD概述 1
    1.2 几何造型技术 2
    1.2.1 几何造型的基本概念 2
    1.2.2 几何造型的3种模型 2
    1.3 实体造型技术及表示 3
    1.4 基本图形生成技术 4
    1.4.1 扫描转换概念 4
    1.4.2 扫描转换直线 5
    1.4.3 扫描转换弧 5
    1.4.4 图元属性控制 5
    1.4.5 填充 6
    1.4.6 字符表示和输出 6
    1.4.7 二维裁剪 7
    1.4.8 三维裁剪 7
    1.5 反走样技术 8
    1.5.1 提高显示器分辨率 8
    1.5.2 不加权区域取样 8
    1.5.3 加权区域取样 9
    1.6 图形变换技术和三维投影 9
    1.6.1 图形变换基本原理 9
    1.6.2 图形基本变换 10
    1.6.3 三维投影 10
    1.7 颜色模型 11
    1.8 消隐技术 12
    1.9 真实感图形 13
    小结 13
    思考题 14
    第2章 AutoCAD基础 15
    2.1 AutoCAD主要功能和安装 15
    2.2 AutoCAD启动与退出 15
    2.2.1 AutoCAD启动 15
    2.2.2 AutoCAD退出 16
    2.3 AutoCAD的工作空间 16
    2.3.1 AutoCAD 2009的3种工作空间 16
    2.3.2 切换工作空间 18
    2.4 AutoCAD配置修改 18
    2.4.1 修改绘图区背景颜色 18
    2.4.2 修改自动捕捉标记颜色和大小 19
    2.4.3 修改拾取框大小 19
    2.5 AutoCAD文件操作 19
    2.5.1 建立新图形文件 19
    2.5.2 打开已有的图形文件 19
    2.5.3 图形文件存盘 19
    2.6 绘图初识:绘制五角星 20
    小结 22
    上机实验及指导 22
    思考题 23
    第3章 二维绘图命令 24
    3.1 AutoCAD坐标系统与点的坐标 24
    3.1.1 笛卡儿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24
    3.1.2 柱坐标系 25
    3.1.3 球坐标系 25
    3.2 点的输入方式和坐标显示 25
    3.2.1 点的输入方式 25
    3.2.2 坐标显示 25
    3.3 命令启动方法 26
    3.4 直线类简单对象绘制命令 26
    3.4.1 直线 26
    3.4.2 射线 28
    3.4.3 构造线 28
    3.5 曲线类简单对象绘制命令 31
    3.5.1 圆 31
    3.5.2 圆环 33
    3.5.3 圆弧 33
    3.5.4 椭圆、椭圆弧 36
    3.6 点绘制命令 37
    3.7 复杂对象绘制命令 39
    3.7.1 矩形 39
    3.7.2 正多边形 40
    3.7.3 多段线 41
    3.7.4 样条曲线 44
    3.7.5 多线 45
    3.7.6 修订云线 48
    3.7.7 徒手画 49
    3.8 图案填充 50
    小结 53
    上机实验及指导 53
    思考题 55
    第4章 绘图辅助工具 57
    4.1 精确绘图工具 57
    4.1.1 坐标系工具 57
    4.1.2 动态输入 57
    4.1.3 栅格和栅格捕捉 58
    4.1.4 正交 59
    4.1.5 对象捕捉 59
    4.1.6 追踪 62
    4.2 图形信息查询 64
    4.2.1 查询距离 64
    4.2.2 查询面积 65
    4.2.3 查询点的坐标、图中对象的数据库信息和面域/质量特性 67
    4.3 二维图形显示 67
    4.4 图形刷新 68
    4.4.1 重画 68
    4.4.2 重生成 68
    4.4.3 全部重生成 69
    小结 69
    上机实验及指导 69
    思考题 71
    第5章 二维修改命令 72
    5.1 对象选择 72
    5.2 删除 73
    5.3 复制类命令 73
    5.3.1 复制 73
    5.3.2 镜像 74
    5.3.3 阵列 75
    5.3.4 偏移 77
    5.4 改变位置命令 79
    5.4.1 移动 79
    5.4.2 旋转 80
    5.4.3 对齐 81
    5.5 改变形状或大小命令 82
    5.5.1 缩放 83
    5.5.2 打断 84
    5.5.3 打断于点 85
    5.5.4 修剪 86
    5.5.5 延伸 88
    5.5.6 拉伸 90
    5.5.7 拉长 91
    5.5.8 倒圆角 92
    5.5.9 倒角 94
    5.6 修改复杂对象命令 95
    5.6.1 修改多段线 95
    5.6.2 修改样条曲线 98
    5.6.3 修改多线 99
    5.7 分解和合并 102
    5.7.1 分解 102
    5.7.2 合并 103
    5.8 对象特性修改命令 104
    5.8.1 控制对象特性(“特性”选项板) 104
    5.8.2 利用“特性”(“对象特性”)工具栏修改对象特性 104
    5.8.3 对象特性匹配 105
    5.9 放弃和重做 105
    5.9.1 放弃 105
    5.9.2 重做 106
    5.10 夹点编辑 106
    小结 108
    上机实验及指导 108
    思考题 110
    第6章 文字标注和表格 112
    6.1 文字样式设置 112
    6.2 文字标注 115
    6.2.1 单行文字标注 115
    6.2.2 多行文字标注 120
    6.2.3 弧形文字标注 122
    6.3 文字修改 123
    6.4 表格 124
    6.4.1 表格样式设置 124
    6.4.2 插入表格 125
    6.4.3 编辑表格 125
    小结 126
    上机实验及指导 126
    思考题 129
    第7章 非专业二维图形绘制 131
    7.1 非专业二维图形绘制步骤 131
    7.2 非专业二维图形绘制 131
    7.2.1 五角星绘制 131
    7.2.2 五色标志绘制 134
    7.2.3 太极图绘制 135
    7.2.4 艺术图形绘制 136
    小结 136
    上机实验及指导 136
    思考题 138
    第8章 尺寸标注 139
    8.1 尺寸组成 139
    8.2 尺寸标注类型 139
    8.3 标注样式设置 139
    8.3.1 标注样式管理器的启动及功能 140
    8.3.2 新建标注样式 141
    8.3.3 标注样式的其他操作 146
    8.4 尺寸标注 147
    8.4.1 线性(水平尺寸、垂直尺寸、旋转尺寸)标注 147
    8.4.2 对齐标注 149
    8.4.3 基线标注 150
    8.4.4 连续标注 151
    8.4.5 坐标标注 151
    8.4.6 半径标注 152
    8.4.7 直径标注 153
    8.4.8 角度标注 154
    8.4.9 引线标注 154
    8.4.10 公差标注 155
    8.4.11 圆心标注 157
    8.4.12 快速标注 157
    8.4.13 弧长标注 157
    8.4.14 折弯线性标注 158
    8.5 尺寸修改 158
    8.5.1 DDMODIFY或PROPERTIES方式修改 158
    8.5.2 编辑尺寸标注 159
    8.5.3 修改尺寸标注文字位置 159
    8.5.4 更新尺寸标注 160
    8.6 尺寸标注的关联性 160
    小结 161
    上机实验及指导 161
    思考题 162
    第9章 图块与设计中心 163
    9.1 图块概念和特点 163
    9.2 图块定义 163
    9.2.1 定义内部图块 164
    9.2.2 定义外部图块 165
    9.3 图块插入 166
    9.3.1 插入单个图块 166
    9.3.2 插入多个图块 167
    9.3.3 从设计中心和工具选项板插入图块 168
    9.4 图块属性 168
    9.4.1 定义属性 168
    9.4.2 改变属性值 170
    9.5 设计中心 170
    9.5.1 设计中心窗口 170
    9.5.2 利用设计中心查找 171
    9.5.3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 171
    9.5.4 利用设计中心创建工具选项板 172
    9.5.5 利用工具选项板插入图块 173
    小结 173
    上机实验及指导 173
    思考题 174
    第10章 绘图环境设置 175
    10.1 图形界限设置 175
    10.2 图形单位及其他设置 176
    10.2.1 图形单位设置 176
    10.2.2 栅格、栅格捕捉、正交、对象捕捉、追踪设置 177
    10.3 对象颜色设置 177
    10.4 线宽设置 178
    10.5 线型设置 179
    10.6 图层设置和管理 181
    10.6.1 图层概念 181
    10.6.2 图层特性 182
    10.6.3 用“图层特性管理器”设置与管理图层 183
    10.6.4 用“图层”工具栏管理图层 184
    小结 186
    上机实验及指导 186
    思考题 187
    第11章 专业二维图形绘制 188
    11.1 专业二维图形绘制步骤 188
    11.2 图框和标题栏绘制 188
    11.3 机械图绘制 191
    11.3.1 单一视图绘制 191
    11.3.2 二视图绘制 192
    11.3.3 三视图绘制 193
    11.3.4 装配图绘制 194
    11.4 建筑图绘制 195
    11.4.1 建筑平面图绘制 195
    11.4.2 建筑立面图绘制 198
    11.5 房间用具、车辆及电气图绘制 199
    11.5.1 房间用具绘制 199
    11.5.2 车辆绘制 200
    11.5.3 电气图绘制 200
    小结 201
    上机实验及指导 201
    思考题 205
    第12章 等轴测图绘制 206
    12.1 等轴测图概念 206
    12.2 等轴测图绘制 206
    12.2.1 等轴测图绘制步骤 207
    12.2.2 等轴测图绘制注意事项 207
    12.2.3 等轴测图绘制实例 208
    小结 210
    上机实验及指导 210
    思考题 213
    第13章 三维图形显示与渲染 214
    13.1 设置视点显示图形 214
    13.1.1 输入视点坐标设置视点 215
    13.1.2 设置特殊视点 216
    13.2 动态观察 216
    13.2.1 受约束的动态观察 217
    13.2.2 自由动态观察 217
    13.2.3 连续动态观察 218
    13.3 使用相机 218
    13.3.1 创建相机 218
    13.3.2 相机预览 219
    13.3.3 调整视距 219
    13.3.4 回旋 220
    13.3.5 运动路径动画 220
    13.4 漫游和飞行 221
    13.4.1 漫游 221
    13.4.2 飞行 221
    13.4.3 漫游和飞行设置 222
    13.5 消隐 222
    13.6 使用视觉样式 222
    13.7 渲染 223
    13.7.1 渲染命令 223
    13.7.2 设置光源 224
    13.7.3 打开阴影 225
    13.7.4 材质 226
    13.7.5 贴图 227
    13.7.6 设置背景 228
    13.7.7 渲染环境 229
    13.7.8 高级渲染设置 229
    小结 230
    上机实验及指导 230
    思考题 231
    第14章 三维绘图命令 232
    14.1 用户坐标系 232
    14.1.1 坐标系右手定则 232
    14.1.2 建立用户坐标系 232
    14.1.3 设置坐标系图标的显示方式 235
    14.2 三维线框模型绘制 235
    14.2.1 用二维绘图命令绘制三维线框模型 236
    14.2.2 用三维多段线命令绘制三维线框模型 236
    14.2.3 绘制螺旋线 236
    14.3 二维半图形绘制 237
    14.3.1 设置二维半图形的标高和厚度 238
    14.3.2 绘制二维半图形 238
    14.4 三维实体绘制 239
    14.4.1 长方体 239
    14.4.2 楔体 241
    14.4.3 圆锥体 241
    14.4.4 球体 241
    14.4.5 圆柱体 242
    14.4.6 圆环体 242
    14.4.7 棱锥体 243
    14.4.8 多段体 243
    14.4.9 二维对象拉伸成三维实体或曲面 244
    14.4.10 二维对象旋转成三维实体或曲面 246
    14.4.11 二维对象扫掠成三维实体或曲面 247
    14.4.12 二维对象放样成三维实体或曲面 249
    14.5 三维网格面绘制 251
    14.5.1 三维面 251
    14.5.2 三维网格面 252
    14.5.3 平移曲面 253
    14.5.4 直纹曲面 253
    14.5.5 旋转曲面 254
    14.5.6 边界曲面 255
    14.5.7 平面曲面 256
    14.6 三维基本形体表面绘制 256
    小结 256
    上机实验及指导 256
    思考题 260
    第15章 三维修改命令 261
    15.1 实体修改 261
    15.1.1 倒角 261
    15.1.2 倒圆角 263
    15.2 三维实体布尔运算 264
    15.2.1 并集 264
    15.2.2 交集 265
    15.2.3 差集 265
    15.2.4 干涉 266
    15.3 三维操作 266
    15.3.1 三维移动 267
    15.3.2 三维旋转 267
    15.3.3 对齐 268
    15.3.4 三维对齐 269
    15.3.5 三维镜像 269
    15.3.6 三维阵列 270
    15.3.7 三维实体剖切 272
    15.3.8 截面 273
    15.3.9 加厚 274
    15.3.10 转换为实体 274
    15.3.11 转换为曲面 275
    15.3.12 提取边 275
    小结 276
    上机实验及指导 276
    思考题 277
    第16章 三维图形绘制 278
    16.1 三维图形绘制步骤 278
    16.2 三维图形绘制 278
    16.2.1 台阶绘制 278
    16.2.2 支架绘制 280
    16.2.3 机械部件绘制 283
    16.2.4 烟灰缸绘制 285
    16.2.5 椅子绘制 288
    16.2.6 凉亭绘制 289
    小结 293
    上机实验及指导 293
    思考题 297
    第17章 三维图形生成二维图形 298
    17.1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 298
    17.1.1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概念 298
    17.1.2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切换 298
    17.1.3 模型空间多视口设置 299
    17.1.4 图纸空间浮动视口设置 300
    17.1.5 图纸空间和浮动模型空间切换 301
    17.1.6 设置图形规格 301
    17.2 三维图形生成二维图形的有关命令 304
    17.2.1 生成三维实体及实体对象的多面视图投影与剖视图投影 304
    17.2.2 在用SOLVIEW命令建立的视口中生成轮廓图和剖视图 307
    17.2.3 建立三维实体的轮廓图像 307
    17.3 三维图形生成二维图形 309
    小结 313
    上机实验及指导 313
    思考题 314
    第18章 图形打印 315
    18.1 从模型空间打印图形 315
    18.2 从图纸空间打印图形 319
    18.2.1 单视口打印 319
    18.2.2 多视口打印 320
    18.3 图形输出到文件 320
    18.3.1 电子打印 320
    18.3.2 输出为DXF文件 321
    18.3.3 输出为其他格式文件 321
    小结 322
    上机实验及指导 322
    思考题 323
    第19章 AutoCAD与Internet交互 324
    19.1 打开和插入Internet上的图形文件 324
    19.1.1 浏览AutoCAD网站 324
    19.1.2 打开Internet上的图形文件 325
    19.1.3 插入Internet上的图形 325
    19.2 在Internet上发布图形 326
    19.2.1 把图形文件保存到Internet上 326
    19.2.2 在Internet 上创建和发布网页 327
    小结 327
    上机实验及指导 327
    思考题 328
    第20章 AutoCAD二次开发 329
    20.1 Visual LlSP概述 329
    20.1.1 Visual LlSP启动和退出 329
    20.1.2 Visual LISP工作界面 330
    20.2 Visual LISP加载和运行AutoLISP程序 330
    20.2.1 使用Visual LISP工作界面加载和运行 330
    20.2.2 使用AutoCAD工作界面加载和运行 331
    20.3 Visual LlSP开发实例 332
    20.3.1 开发绘制正弦曲线命令 332
    20.3.2 开发绘制五角星命令 334
    小结 336
    上机实验及指导 336
    思考题 338
    参考文献 339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 杜忠友 硕士 教授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邮政编码250014 电话13864050693 2 姜庆娜 副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电话 3夏传良 副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