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书 号:9787113103750
丛 书 名: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 者:罗家坤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78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个部分,阅读欣赏、应用写作。阅读欣赏部分均按单元编排,包括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读提示、美文精读、作者简介、整体赏析、资料链接等部分组成。应用写作部分,含有常用的应用文写作范例,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社交文书、学生常用应用文等。全书编写体例创新,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强化职业素养,突出人文教育特色。 -
前言
前言
编写一部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其实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首先,我们必须为“大学语文”课程作一个准确的定位。毋庸讳言,从一些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来分析,当下对“大学语文”功能的定位大体上可以归为强调实用、强调素质两类。前者高举“工具”大旗,将“大学语文”的功能简单定位于语言文字技能的训练;后者高举“人文”大旗,将其片面定位于文学素质或文化品位的提升。于是,当下的“大学语文”或成为“高四语文”,或成为应用写作课,或变成了文学欣赏课、文化讲座,甚至有人试图“鸠占鹊巢”,要用“大学人文”代替“大学语文”。凡此种种,造成“大学语文”功能定位的混乱。一些《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就自说自话,各行其是,甚至陷入了商业炒作的泥沼。
“大学语文”是语文课程而非其他。“大学语文”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语文”应当尽量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语文水平的要求。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其办学层次高于中学,其教学要求自然也就高于中学。这个“大”既体现在知识技能要求上,也体现在思想文化素质上,还体现在学习能力等方面。与中学语文相比,“大学语文”更强调“文化”内涵,具有更重的“文化”分量。大学教育正处于学生的心理成熟期、世界观形成期,大学生不再像中学生那样一般只埋头于书本学习,而普遍开始了对人生、社会、自然及其相互间关系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索,开始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大学又是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宝库,是培育人类思想萌芽、促进民族精神自新、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丰富精神生活创造的动力源泉。所以,高扬人文旗帜,重视精神陶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感受,拓展思路,深化思想,正确认识世界,树立高远理想,培养儒雅气度,建立健全人格,应该是“大学语文”的题中之义。看不到这一点,“大学语文”就很容易沦为“高四语文”而难以名实相符。只有坚持这一点,“大学语文”才能具备作为大学教育课程所应有的属性。
但是,强调“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分量,并不意味着“大学语文”可以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只谈思想文化。“大学语文”应该,而且只能是在训练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提高思想文化知识的密度,增加思想文化知识的深度,而不能架空语言运用训练,把“大学语文”变成“大学人文”。增加“文化”内容是为了使“大学语文”达到其应有的层次要求;强调语言运用训练,是为了彰显其作为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而加强课程与教学的人文——文化教育色彩,加强语言运用实践,正是当今世界各国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两个方向。
不仅如此,大学教育还在自学能力和习惯、思维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比中学教育更高的要求。较之于中学,大学更加强调自主性学习,更加倚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重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思维品质的优化,更加看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也都应该在“大学语文”的功能中得到体现。
其次,我们应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开设特点有明确的理解。“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骨干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材,必须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必须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语文的教学还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比如:高职大学语文除了姓“大”、姓“文”,还应姓“职”,应该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高职课程讲究实践性教学,如何开展大学语文课的实践性教学,应该被当成课题研究。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其内容和编排体例,或过于偏重文章阅读,或过于偏重应用写作,或过于偏重口语表达等某个方面,与高职语文教学实际不完全符合,直到目前,专门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编写的教材还很少见。
那么,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感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创新编写体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的,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实际,在教材编写体例上我们突破“以文体为主线”、“以文学史为主线”、“以主题为主线”的传统编排体例,而是寻求一种既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又适应当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特点的新的编写模式,这就是以人文为经,以实用为纬的编写方式。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阅读欣赏”部分,包括八个单元,按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为总体目标,分成八个方面十六个要素进行编排;下编为“应用写作”部分,包括六章内容,按总论到分论、通用到专用的顺序进行编排,依次为“应用文写作概论”、“行政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礼仪社交文书写作”,“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医学应用文写作”。在文种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常用性、实用性因素。
第二、强化职业素养,突出人文教育特色。
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围绕这个目标,本教材上编,精选了80多篇文学作品,从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其一,人与社会。强调以社会关怀作为自己人格的轴心,这主要是就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言。其二,人与自我。强调人格结构中自我关怀的一面。其三,人与自然。强调维护、珍爱自然和个体生命。对社会、对人自身、对自然的态度协调和谐发展就形成了完整的人格结构。在价值取向上,人对社会的态度就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对社会需要毫无满足,对社会毫无贡献,他的人生便没有社会价值。人对自身的态度就是以自我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它指的是人的活动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人对自然的态度,就是以自然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包括对人的生命的珍重。一个人在这三个方面有了正确的态度,其人格就会健康地发展。上述三个维度暗示了教材阅读欣赏部分的构成框架:按人文理念确立编写思想,以人文主题词建立单元要点。
这本教材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承蒙学院院长梁其贵、主管教学副院长程伟等领导以及学院教务处同志的大力支持,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铁道出版社的指点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此外,我们还广泛吸收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也深表谢忱。
本教材由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组编。由于编写时间紧,任务重,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大学语文》编委会二〇〇九年七月 -
目录
目 录
上编阅读欣赏
目录第一单元忠贞为国赤诚为民
关山月(5)
水龙吟(9)
我爱这土地(1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7)
发现(21)
门槛(25)
医务工作者的楷模——林巧稚(28)
我的世界观(35)
米龙老爹(41)
第二单元志向高远品质高洁
论气节(50)
论毅力(55)
慕贤(60)
张中丞传后叙(66)
报刘一丈书(72)
狱中上母书(78)
容忍与自由(81)
大医精诚(89)
我有一个梦想(93)
第三单元仁者爱人和而不同
大同(100)
兼爱(上)(105)
季氏将伐颛臾(108)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112)
冯谖客孟尝君(116)
论快乐(120)
“慢慢走,欣赏啊!”(125)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132)
像山那样思考(135)
第四单元礼赞至情珍惜幸福
氓(141)
无题(14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7)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51)
背影(156)
纪念傅雷(163)
麦琪的礼物(168)
长亭送别(174)
提醒幸福(181)
第五单元洞察人世见识高远
论读书(187)
废墟的召唤(193)
论学问(199)
把心交给读者(202)
谏逐客书(209)
断魂枪(217)
宝玉挨打(226)
婴宁(237)
苦恼(245)
第六单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香市(253)
爱尔克的灯光(256)
箱子岩(261)
拣麦穗(267)
二月兰(272)
故乡的野菜(278)
听听那冷雨(282)
乡土情结(291)
哀江南赋序(296)
第七单元敢于超越勇于担当
马伶传(30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307)
答李翊书(31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15)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319)
创造宣言(323)
心灵的灰烬(327)
谈独立思考(330)
人生礼赞(335)
第八单元回归自然关爱生命
饮酒(其五)(340)
始得西山宴游记(343)
前赤壁赋(348)
春江花月夜(354)
徐霞客传(358)
面对苦难(367)
大自然在反抗(371)
生命的意义(378)
敬畏生命(384)
下编应用写作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论
第一节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393)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395)
第二章行政公文写作
第一节指挥性公文(404)
第二节报请性公文(416)
第三节知照性公文(424)
第三章事务文书写作
第一节计划类文书(441)
第二节内务类文书(445)
第三节规范类文书(453)
第四章礼仪社交文书写作
第一节学术类文书(468)
第二节交往类文书(478)
第三节公共演讲类文书(485)
第五章学生常用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学术类文书(495)
第二节求职类文书(506)
第三节申请类文书(510)
第四节申论写作(513)
第六章医学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医用文的语体(521)
第二节医用文的语言表达方式(526)
第三节医学科普文(535)
第四节卫生新闻和卫生宣传(541)
第五节医学论文(548)
后记(565) -
作者介绍
主要著译者顺序姓名学历职称学科专长通讯地址1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2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3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审校者(主审者) 学历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电话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