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四版)
书 号:9787113291556
丛 书 名:
作 者:富海鹰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60元
-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土的物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及水的渗流、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天然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土坡稳定分析和土的动力性质。每章配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各专业图土建、铁道、交通、道路、市政、工程地质等专业的教学用书,部分内容可供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勘察设计院、建筑工程单位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前言
本教材的第三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自2011年2月出版发行至今的10余年间,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乃至土力学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结合我校近年来在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原教材进行了以下修订:
(1)在保持主要内容和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教材中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做调整和修改,进一步加强了其系统性,提高了其可读性。
(2)内容上,删除了“土的膨胀、收缩及冻融”“多维固结理论简介”“黏土的流变性质”“土的本构性质”“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汇总”“摩擦圆法”等节,以及“地基处理”一章,增加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计算”“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等内容。
(3)对“土和地基中的应力及分布”“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两章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4)按全新规范、标准对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5)对习题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6)每章增加了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土力学名人的介绍,以加强学生对土力学历史及发展的认识,提高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此外,所出现的土力学专业名词均给出了相应的英文名称。
本书由富海鹰任主编,张俊云、冯君任副主编,周京华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富海鹰编写绪论、第5章、第6章,袁冉编写第1章,邓宏艳编写第2章,张俊云、崔凯编写第3章,毛坚强编写第4章、第7章,冯君编写第8章,周立荣编写第9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二〇二二年四月 -
目录
绪论1
0.1土力学的研究内容1
0.2土力学的形成与发展2
0.3土力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5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6
1.1概述6
1.2土的生成6
1.3土的三相组成8
1.4土的三相关系17
1.5土的物理状态及相关指标21
1.6土的结构及其联结29
1.7土(岩)的工程分类32
习题38
第2章土的渗透性及水的渗流40
2.1概述40
2.2土的渗透定律41
2.3渗透系数及其测定44
2.4渗透力及临界水力梯度50
2.5二维稳定渗流问题52
习题58
第3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61
3.1概述61
3.2有效应力原理62
3.3自重应力计算64
3.4基底压力计算72
3.5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计算78
☆3.6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计算93
☆3.7孔隙压力系数96
习题99
第4章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103
4.1概述103
4.2土的压缩性及压缩指标103
4.3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110
4.4基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118
4.5基础的倾斜及影响因素124
4.6饱和黏性土的渗透固结和一维固结问题的计算方法125
习题143
第5章土的抗剪强度147
5.1概述147
5.2土的抗剪强度理论148
5.3抗剪强度试验152
5.4砂土抗剪强度158
5.5黏性土抗剪强度160
5.6应力路径及其影响164
☆5.7土的屈服条件和破坏准则167
习题170
第6章天然地基承载力173
6.1概述173
6.2地基的典型破坏形态174
6.3地基的临塑压力和临界荷载175
6.4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178
6.5按经验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186
6.6由原位测试确定地基承载力193
☆6.7地基承载力的极限分析法201
习题205
第7章土 压 力207
7.1概述207
7.2土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分类207
7.3静止土压力的计算210
7.4朗肯土压力理论211
7.5库仑土压力理论220
7.6土压力理论总结229
7.7挡土结构简介231
习题235
第8章土坡稳定分析238
8.1概述238
8.2平面滑动法240
8.3条分法241
8.4传递系数法250 -
作者介绍
富海鹰,女,1971年4月生,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地震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岩土方向负责人,国家工科力学基地负责人。1997年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2007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先后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做访问学者、访问教授。入职西南交通大学工作25年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专注土木工程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历任教务处副处长、学科发展与建设处副处长、抗震工程技术国家级平台筹建办公室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3项,主编/参编教材4部,主持MOOC《基础工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获得“四川省先进女职工”、“四川省高校系统先进女教职工”、“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长期从事地基基础、地震边坡变形失稳机理、稳定性评价、抗减震加固及灾害综合防控方面的研究;近几年筹建了岩土地震工程创新团队及地震边坡试验平台,并负责岩土工程创一流项目“高铁长期安全服役岩土与结构多场耦合及关键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主持、主研国家、省部级及其他研究项目10余项;作为核心骨干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四川省重大研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2项。担任教育部土木与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委员及西南片区组长,教育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指组组长,四川省土木水利教指委委员、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审评估专家。 -
编辑推荐
(1)在保持主要内容和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教材中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做调整和修改,进一步加强了其系统性,提高了其可读性。
(2)内容上,删除了“土的膨胀、收缩及冻融”“多维固结理论简介”“黏土的流变性质”“土的本构性质”“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汇总”“摩擦圆法”等节,以及“地基处理”一章,增加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计算”“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等内容。
(3)对“土和地基中的应力及分布”“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两章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4)按全新规范、标准对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更新。
(5)对习题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6)每章增加了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土力学名人的介绍,以加强学生对土力学历史及发展的认识,提高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此外,所出现的土力学专业名词均给出了相应的英文名称。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