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

书      号:9787113294885

丛  书 名:“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程系列教材

作      者:徐军,宁齐元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9

  •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jiaoyubu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包括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生产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及专业实训技能劳动等内容。 本书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养成需求,主要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注重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学创融通。理论知识部分,传授劳动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并认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意义要求;劳动实践部分,兼顾校内外的多元化劳动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及劳动方法,让大学生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把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与品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多次围绕中国梦、劳动者、劳模精神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思政引领和精神支撑。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本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注重传授劳动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并认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意义要求;实践部分兼顾校内外的多元化劳动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及劳动方法,让大学生感悟劳动价值,热爱劳动,培育劳动精神。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把准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是学思结合实用性强。将学生生活、学习、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是内容丰富可读性高。书中既有对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全面阐释,又加入“案例导入”“拓展阅读”等栏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强化所学知识。



    本书选取了衣食住行中常见的劳动小技巧,设计了许多志愿者服务的特色活动,讲解了专业岗位技能劳动中的常规注意事项,使学生从劳动中享受成果,从劳动中享受快乐。



    本书共七章内容。第一部分为劳动理论知识(第一章至第四章),重在提高大学生对劳动的全面认识。第一章为劳动与劳动教育,主要介绍了劳动的概述与价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第二章为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主要概述了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并介绍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第三章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主要介绍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第四章为生产服务性劳动,主要介绍了生产和服务劳动、职业性劳动实践、创新性劳动。第二部分为劳动实践(第五章至第七章),重在促进大学生劳动能力提升和劳动习惯养成。第五章为日常生活劳动,主要介绍了衣之洗护、食之烹饪、住之整理、行之有道。第六章为公益服务性劳动,主要介绍了校内义务劳动、校外志愿服务劳动、寒暑假社会实践劳动三个方面。第七章为工作岗位技能劳动,主要介绍了各专业岗位实践劳动技能。



    本书由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徐军、宁齐元担任主编,阮筱棋、黄永录、李慧任副主编,刘婵、赵奇、李强、唐洪江、胡萍、张扬、江源参与编写,徐军负责制定提纲并对全书进行统稿。具体分工如下:黄永录编写第一章,徐军编写第二、七章,李慧编写第三章,江源和张扬编写第四章,阮筱棋编写第五章,胡萍编写第六章,刘婵、赵奇、李强、唐洪江参与编写第七章,宁齐元参与第七章部分内容编写及全书的指导工作。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技能人才的培训实践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学校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经费资助,系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2022 年校级教材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C004)。同时,本书也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1121)和2022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四联动三阶段双元育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SP22YBC211)以及2021 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职业教育教改(重点)研究项目“主体性视野下高校课程思政与双创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项目编号:HVIT21zd001)以及2022 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社科)资助项目重点课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视域下思创融合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022HNVITSK002)和2022 年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HNVITJG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其他作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敬请各位读者与专家批评指正,以便于我们不断修订完善。



    编 者



    2022 年4 月
  • 目录

    第一部分劳动理论知识第一章劳动与劳动教育1第一节劳动的概述与价值2一、劳动的概述2二、劳动的价值7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12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概述12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14第三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17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述17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原则22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25第二章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31第一节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概述32一、劳动精神、劳动素养的概念32二、劳动精神生成逻辑32第二节工匠精神36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36二、工匠精神的本质39三、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40第三节劳模精神43一、劳模精神的内涵43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劳模精神43三、弘扬劳模精神的时代意义45第三章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49第一节劳动法50一、劳动法的概念50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51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54四、加班加点法律制度59五、工资法律制度62六、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
  • 作者介绍

    徐军,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共党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在读,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工作部党总支书记,劳动教研室主任。本科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务工作、职业教育管理、劳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教育教学工作12年,荣获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湖南省发改委第十届青年干部论坛一等奖,出版参编专著3部,发表教育教学及思政类论文13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省级自科基金1项、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市级社科基金课题3项、校级重点课题2项,参与各级各类省级以上研究项目12项。宁齐元,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开采技术类专业国家级专业带头人,中文核心期刊《安全与环境学报》审稿专家,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专家,湘潭市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专家。主要从事采矿和安全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十年来在建材矿山的开发利用与设计(含工程概算)、绿色矿山建设、安全评价及地质灾害治理(含工程概算与招投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参与过一项国家9
  •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jiaoyubu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包括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精神与劳动素养、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生产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及专业实训技能劳动等内容。本书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养成需求,主要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注重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学创融通。理论知识部分,传授劳动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并认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意义要求;劳动实践部分,兼顾校内外的多元化劳动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及劳动方法,让大学生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