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创业与创新管理

书      号:9787113261351

丛  书 名: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      者:郎宏文,郝婷,高晶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52

  •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创业与创业管理、创新与创新思维、创业要素、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开发与评估、创业种子期运营规划、创业融资管理、商业计划书、新企业设立、初创企业管理与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十二个部分。全书围绕创业者在创业与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编写,全书涵盖了创业与创新管理中的主要核心内容。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创业与创新管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创业者及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以及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和各种创业培训项目的培训教材,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实践中的创业者——包括准备和正在创业者的行动参考手册。

  • 前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中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学校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高等学校开展创业与创新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创业时代,自主创业和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2017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2016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已达2309.2万户,个体工商户已达5930.0万万户,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就业的人数已达30859.2万人。与《2010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9年底数据相比,七年间私营企业户数增长了212%,个体工商户增长了85%,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就业的人数增加了103%。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国务院的文件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着力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创造潜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学习创业与创新管理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成为大学的创业与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新创企业的创业规律,既有扩展已有创业创新理论的学术价值,更有提升新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创业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战略部署和大学生“双创”教育任务的实质与内涵。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有助于高校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转变。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已进入剧烈变革和制造业迭代升级的数字时代,创新创业精神正在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创业阵营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践行“双创”理念的同时,也在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提供新的增长动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为那些希望了解创业过程和创业与创新知识的读者而编写的。而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锻炼和提升创业能力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主要目的。学习本书并不一定是让读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还包括传授给读者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使之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及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帮助其理性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许多技术创业者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技术,也不是因为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技术变成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品,无法实现其社会价值。由于缺乏创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对创业过程不了解,从而可能就会导致了创业活动的失败。学习创业与创新管理并不一定能保证创业者获得成功,但可以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这就是创业教育的贡献。
    创业与创新管理是创业者知识结构中必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书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及其他人员的创业活动需要,遵循“贴近实战、注重实用、关注时效、有所创新”的基本思路,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创业与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本书根据教学需要在每章前设定了学习目标和开篇案例,章后设置了思考与练习、拓展训练和案例讨论,使相关知识得以拓展和延伸。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关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案例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强调创新,突出实用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将创业与创业新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注重知识结构上的系统性和实践操作上的实用性。本书还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和汲取了许多经典著作和典型案例,力求体现实用性、时代性和可持续性。在此谨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要感谢中国铁道出版社有关编审专家的辛勤工作,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限于水平,本书的编写也许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使我们能继续努力完善。

  • 目录

    第1章 创业与创业管理 9
    1.1创业的概念与特征 10
    1.1.1创业的概念 10
    1.1.2创业的特征与本质 10
    1.2创业的类型 11
    1.2.1基于驱动力的分类 11
    1.2.2基于创业主体的分类 12
    1.2.3基于初始条件视角 12
    1.2.4基于衍生视角 13
    1.2.5基于价值创造视角 13
    1.2.6基于创业效果视角 14
    1.3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及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 14
    1.3.1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 14
    1.3.2创业企业发展的四个层次 16
    1.4创业管理 17
    1.4.1创业管理的涵义 17
    1.4.2创业管理的特点 17
    1.4.3创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区别 18
    1.4.4创业管理的基本过程 19
    第2章 创新与创新思维 22
    2.1创新 23
    2.1.1创新的概念 23
    2.1.2创新的特性 24
    2.1.3创新的类型 26
    2.1.4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30
    2.2创新思维 32
    2.2.1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32
    2.2.2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 33
    2.3创新与创业管理的关系 37
    2.3.1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37
    2.3.2创新与创业管理的关系 38
    2.3.3创新思维与新创企业的关系 39
    第3章 创业要素 41
    3.1创业者 41
    3.1.1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 41
    3.1.2创业者的类型 43
    3.1.3创业者与企业家的关系 44
    3.2创业团队 45
    3.2.1创业团队的概念 45
    3.2.2创业团队的类型和构成要素 46
    3.2.3创业团队的组建 48
    3.2.4优秀创业团队的开发 49
    3.2.5创业团队管理 51
    3.3创业资源 52
    3.3.1创业资源的内涵 52
    3.3.2创业资源的特性 53
    3.3.3 创业资源的种类 53
    3.3.4创业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56
    3.4创业环境 60
    3.4.1创业环境的内涵 60
    3.4.2创业环境的表现形式 60
    3.4.3创业环境的特征 61
    3.4.4创业环境的分类 62
    3.4.5创业环境的影响作用 63
    第4章 创业机会 65
    4.1创业机会的涵义 66
    4.1.1创业机会的概念与特征 66
    4.1.2创意、商业概念开发与创业机会 67
    4.1.3创业机会的类型 69
    4.2创业机会的识别 70
    4.2.1识别创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70
    4.2.2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 71
    4.2.3创业机会的识别方法 72
    4.2.4社会发展趋势及创业机会 74
    4.3创业机会评估 75
    4.3.1创业机会的核心特征评价 75
    4.3.2创业机会的外围特征评价 77
    4.3.3创业机会的评价定性原则 79
    4.3.4创业机会的评价方法 79
    第5章 商业模式开发与评估 83
    5.1商业模式概述 84
    5.1.1 商业模式设计的基本问题 84
    5.1.2商业模式的概念 85
    5.1.3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 86
    5.1.4商业模式的特征 88
    5.2商业模式的开发与设计 89
    5.2.1 商业模式的逻辑 89
    5.2.2 商业模式的开发方法 90
    5.2.3 商业模式的设计框架 91
    5.2.4商业模式的一般设计过程 95
    5.3商业模式评估 97
    5.3.1 商业模式的评估准则 97
    5.3.2 商业模式的SWOT 评估 98
    5.4商业模式创新 100
    5.4.1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100
    5.4.2.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101
    5.4.3商业模式创新的类型 102
    5.4.4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 103
    第6章 创业种子期运营规划 108
    6.1市场营销计划 109
    6.1.1 市场调研与竞争评估 109
    6.1.2目标市场定位 110
    6.1.3创业营销方案 111
    6.1.4营销策略预算 115
    6.2 生产运作规划 115
    6.2.1生产运作策略 115
    6.2.2 生产运作设计 116
    6.3组织规划 119
    6.3.1企业形式的选择 119
    6.3.2组织设计 121
    6.3.3创业者职责和组织与创业团队建设 121
    6.4创业财务规划 122
    6.4.1资本金概述 123
    6.4.2财务预算管理 124
    6.4.3现金流量分析 129
    6.4.4财务风险的平衡 131
    6.5创业企业内部的创新 132
    6.5.1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创新 132
    6.5.2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创新 132
    6.5.3内部控制的管理创新 133
    6.5.4企业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34
    6.5.5做创新趋势的创造者 134
    第7章 创业融资管理 142
    7.1创业融资概述 142
    7.1.1创业融资的概念 142
    7.1.2创业融资需求的特点 142
    7.1.3创业融资的种类 143
    7.2创业融资的渠道 144
    7.2.1权益融资渠道 144
    7.2.2债务融资渠道 146
    7.2.3融资的创新性来源 148
    7.3创业融资的过程 151
    7.3.1融资前的准备事项 151
    7.3.2融资中的准备事项 151
    7.3.3融资后的准备事项 153
    7.4创业融资的阶段性策略 153
    7.4.1创业融资优先次序 153
    7.4.2融资渠道与创业过程的匹配 153
    7.5创业融资决策 155
    7.5.1影响创业融资决策的因素 155
    7.5.2创业融资决策原则 156
    7.5.3创业融资中的技巧 156
    第8章 商业计划书 160
    8.1商业计划概述 161
    8.1.1商业计划与商业计划书 162
    8.1.2 商业计划书的作用和价值 162
    8.1.3 商业计划书的潜在用户针对性及计划展示 163
    8.2商业计划书的撰写 164
    8.2.1商业计划书的结构 164
    8.2.2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 164
    8.2.3商业计划书的撰写 165
    8.3 商业计划书的应用 170
    第9章 新企业设立 173
    9.1新企业法律组织形式及选择 174
    9.1.1企业法律组织的形式 174
    9.1.2企业法律形式的选择 178
    9.2企业名称与企业选址 181
    9.2.1企业名称 181
    9.2.2企业选址 184
    9.3新企业设立的程序 186
    9.3.1新企业注册登记前的手续 187
    9.3.2工商注册登记 189
    9.3.3新企业注册登记后的手续 192
    9.4 企业组织机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195
    9.4.1 企业组织机构 196
    9.4.2 公司治理结构 201
    第10章 初创企业管理与创新 207
    10.1初创企业的基本问题及关键管理任务 209
    10.1.1初创企业的基本问题 209
    10.1.2初创企业的关键管理任务 209
    10.2初创企业的运营管理 210
    10.2.1企业运营过程 210
    10.2.2企业运营系统的管理层次及主要任务 210
    10.2.3不同类型创业企业运营过程的差别 211
    10.3初创企业的市场营销 212
    10.3.1辨别买方行为 212
    10.3.2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 213
    10.3.3构建销售队伍 213
    10.3.4销售技巧 213
    10.4初创企业的财务控制 214
    10.4.1确立财务管理理念 214
    10.4.2控制好财务关键点 215
    10.4.3资金控制 216
    10.4.4实施恰当的财务战略 217
    10.5 新产品开发及市场导入 217
    10.5.1传统的新产品开发及市场导入模式 218
    10.5.2新产品顾客开发及市场导入模式 219
    10.6初创企业管理创新 221
    10.6.1知识产权管理与创新 221
    10.6.2供应商网络管理与创新 226
    10.6.3业务外包管理与创新 231
    第11章 创业企业的成长管理 237
    11.1 创业企业成长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237
    11.1.1 创业企业成长的本质 237
    11.1.2.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共性要素 238
    11.1.3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特有因素 239
    11.2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239
    11.2.1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239
    11.2.2爱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41
    11.3企业的持续成长 243
    11.3.1拓展新业务的六条原则 243
    11.3.2企业持续成长的驱动力 244
    11.4创业成长战略思维 245
    11.4.1一般成长战略思维 245
    11.4.2价值创新思维 246
    11.4.3蓝海战略思维 247
    11.5创业战略的创新思维 248
    11.5.1创业成长战略的创新思维 248
    11.5.2跨行业边界寻求创业成长 249
    11.5.3战略创新生态系统思维 250
    第12章 创业风险管理 254
    12.1 创业企业失败的诱因 255
    12.1.1创业企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255
    12.1.2常见的诱使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 257
    12.2创业风险的含义及类型 260
    12.2.1.创业风险的含义 260
    12.2.2创业风险的特征 261
    12.2.3创业风险的来源 261
    12.2.4创业风险的类型 263
    12.3创业风险识别与评估 266
    12.3.1创业风险识别的必要性 266
    12.3.2创业风险识别方法 266
    12.3.2创业风险评估 269
    12.4创业风险的控制与策略 270
    12.4.1风险控制的类型 270
    12.4.2风险控制的策略 271
    12.4.3创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72

  • 作者介绍

    郎宏文,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讲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运营管理、项目计划与控制等多门课程,编写了创业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多部教材,指导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类教学研究项目。郝婷,副教授,2006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MBA硕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讲授《创业与创新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课程。主持或参加多项省、市级专业及教学科研课题,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008年至今指导多个学生团队参加全国各类创业创新类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省部级多个奖项。高晶,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讲授创业基础,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学,博弈论,决策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编辑推荐

    关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注重案例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强调创新,突出实用性。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