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八版)
书 号:9787113259082
丛 书 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 者:柴欣,史巧硕
译 者:
开 本:大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9.8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全书共分10章,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计算机系统知识,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网络技术与网络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基础知识,计算机素质教育等内容。为帮助读者直观地学习书中与操作相关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
本书加强基础知识的介绍、注重实践,在内容讲解上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法,突出重点,注意将难点分开讲解,使读者易学易懂。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专科及成人教育的培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项必备技能。因此,作为面向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的教材,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自学能力、锻炼动手实践的本领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面向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编者在再版的过程中,除了继续秉承素质为本、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之外,在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的同时,还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课程的新需求,融入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力求将前沿信息提供给读者。
本书共分10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第2章介绍了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第3章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知识;第4章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第5~7章介绍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第8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因特网的基本技术与应用;第9章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第10章对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进行学习,编者对5~7章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内容按知识点进行了分类,并制作了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读者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扫描对应知识点的二维码观看视频,这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学习书中与操作相关的内容。
为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还配合本书编写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八版)》。实验教程与本书计算机基本操作部分内容相呼应,安排了相应的上机实验内容,以方便师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上机实验练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上机练习,我们还配合实验教程开发了计算机上机练习系统软件,学生上机时可以选择操作模块进行操作练习,操作结束后可以由系统给出评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练习、自测及综合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进而达到课程的要求。教师也可以利用测试系统对各个单元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随时了解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本书由柴欣、史巧硕任主编,张艳君、刘亚平、杨金相、赵景秀任副主编,蒋之元、张博闻、李建英、巴一、秦长涛参与编写。各章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张艳君编写,第2章由柴欣编写,第3章由史巧硕编写,第4章由刘亚平编写,第5章由李建英、张博闻编写,第6章由赵景秀编写,第7章由蒋之元编写,第8章由杨金相编写,第9章由巴一编写,第10章由秦长涛编写。全书由柴欣、史巧硕总体策划与统稿、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向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深表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欠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4月 -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
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
1.2计算机的发展2
1.2.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1.2.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4
1.2.3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6
1.3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新发展7
1.3.1普适计算7
1.3.2网格计算9
1.3.3云计算11
1.3.4人工智能13
1.3.5物联网16
1.3.6大数据19
第2章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23
2.1数制与数制转换23
2.1.1数制23
2.1.2各类数制间的转换25
2.1.3二进制的运算28
2.1.4数据存储单位及存储方式31
2.2计算机中的数值数据32
2.2.1机器数与真值数32
2.2.2原码、反码、补码32
2.2.3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34
2.3字符的编码35
2.3.1ASCII码35
2.3.2Unicode编码37
2.3.3BCD码37
2.3.4汉字的编码37
2.4多媒体数据的编码39
2.4.1声音的编码39
2.4.2图形和图像的编码42
第3章 计算机系统44
3.1计算机系统构成44
3.2计算机硬件系统44
3.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45
3.2.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6
3.3微型计算机及其硬件系统47
3.3.1微型计算机概述47
3.3.2微型计算机的主机48
3.3.3微型计算机的外存储器52
3.3.4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设备55
3.3.5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56
3.3.6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58
3.4计算机软件系统59
3.4.1系统软件59
3.4.2应用软件60
3.4.3办公软件概述61
第4章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62
4.1操作系统概述62
4.1.1操作系统的概念62
4.1.2操作系统的功能62
4.1.3操作系统的分类63
4.1.4常用的操作系统63
4.2Windows 7概述65
4.2.1Windows 7的启动与退出 65
4.2.2Windows 7的桌面66
4.2.3Windows 7的窗口70
4.2.4Windows 7的菜单71
4.2.5Windows 7中文输入72
4.2.6Windows 7的帮助系统75
4.3Windows 7的文件管理75
4.3.1文件管理的基本概念75
4.3.2Windows 7的文件管理和操作77
4.3.3文件和文件夹操作80
4.3.4文件的搜索83
4.3.5Windows 7中的收藏夹和库85
4.4Windows 7中程序的运行86
4.4.1从“开始”菜单运行程序86
4.4.2在资源管理器中直接运行程序或打开文档86
4.4.3创建和使用快捷方式87
4.4.4Windows 7提供的若干附件程序88
4.5磁盘管理91
4.5.1有关磁盘的基本概念91
4.5.2磁盘的基本操作92
4.5.3磁盘的高级操作93
4.6Windows 7控制面板94
4.6.1系统和安全95
4.6.2外观和个性化97
4.6.3时钟、语言和区域100
4.6.4程序100
4.6.5硬件和声音101
4.6.6用户账户和家庭安全102
4.7Windows任务管理器103
4.7.1Windows任务管理器概述103
4.7.2Windows任务管理器功能介绍103
第5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105
5.1Word 2010的基本知识105
5.2Word 2010的基本操作106
5.2.1文档的创建、录入及保存106
5.2.2文档的视图方式110
5.2.3文本的选定及操作111
5.2.4文本的查找与替换113
5.2.5公式操作115
5.3文档的排版116
5.3.1设置字符格式116
5.3.2设置段落格式117
5.3.3设置页面格式119
5.3.4文档页面修饰120
5.3.5样式和模板的使用124
5.4表格处理126
5.4.1表格的创建126
5.4.2表格的调整128
5.4.3表格的编辑130
5.4.4表格的格式化131
5.4.5表格和文本的互换133
5.4.6表格数据的计算134
5.5图文处理136
5.5.1插入图片136
5.5.2图片的编辑137
5.5.3绘制自选图形 140
5.5.4文本框操作141
5.5.5艺术字142
第6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10144
6.1Excel 2010 的基本知识144
6.1.1Excel 2010的基本概念及术语144
6.1.2Excel 2010 窗口的组成144
6.2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146
6.2.1工作簿的新建、打开与保存146
6.2.2工作表数据的输入148
6.2.3工作表的编辑操作150
6.2.4工作表的格式化152
6.2.5工作表的管理操作156
6.3公式和函数158
6.3.1公式158
6.3.2函数160
6.4数据图表166
6.4.1创建图表166
6.4.2图表的编辑与格式化168
6.5数据的管理172
6.5.1数据清单172
6.5.2数据排序174
6.5.3数据筛选176
6.5.4数据分类汇总179
6.5.5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180
第7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10184
7.1PowerPoint 2010基本知识184
7.1.1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概念及术语184
7.1.2PowerPoint 2010的窗口与视图185
7.1.3演示文稿的创建187
7.2演示文稿的编辑与格式化188
7.2.1幻灯片的基本操作188
7.2.2幻灯片的外观设计191
7.3幻灯片的放映设置194
7.3.1设置动画效果194
7.3.2设置切换效果196
7.3.3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197
7.3.4在幻灯片中运用多媒体技术198
7.4演示文稿的放映200
7.4.1设置放映方式200
7.4.2设置放映时间200
7.4.3使用画笔201
7.4.4演示文稿放映和打包201
第8章计算机网络202
8.1计算机网络概述202
8.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02
8.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204
8.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特点206
8.2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207
8.2.1网络协议207
8.2.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08
8.3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210
8.3.1计算机设备210
8.3.2网络传输介质211
8.3.3网络互连设备212
8.4因特网的基本技术213
8.4.1因特网的概念与特点213
8.4.2TCP/IP协议簇215
8.4.3IP地址与域名地址217
8.5因特网应用220
8.5.1因特网信息浏览220
8.5.2网上信息的检索221
8.5.3利用FTP进行文件传输222
8.5.4电子邮件的使用223
第9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225
9.1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概述225
9.1.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225
9.1.2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27
9.2多媒体图像处理229
9.2.1图像的相关概念229
9.2.2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230
9.2.3常见的图像编辑软件231
9.3多媒体音频、视频和动画232
9.3.1音频的相关概念232
9.3.2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232
9.3.3视频的基本概念234
9.3.4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234
9.3.5常见的多媒体播放器235
9.3.6多媒体动画的基本概念236
9.3.7常见多媒体动画文件格式236
9.3.8常用动画制作软件236
9.4多媒体数据压缩237
9.4.1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237
9.4.2多媒体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标准238
9.4.3常用多媒体数据压缩软件239
9.5网络流媒体技术239
9.5.1流媒体及流媒体的基本原理239
9.5.2流媒体传输协议240
9.5.3流媒体服务器240
第10章计算机素质教育241
10.1信息与信息化241
10.1.1信息的概念和特征241
10.1.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42
10.1.3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243
10.1.4信息素养244
10.2计算机文化244
10.3计算思维245
10.3.1计算思维的提出245
10.3.2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246
10.3.3计算思维的内容246
10.3.4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249
10.4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249
10.4.1计算机病毒及防治249
10.4.2黑客及黑客的防范251
10.4.3信息安全技术252
10.4.4信息安全法规255
10.5计算机与网络伦理及道德教育255
10.5.1计算机伦理学256
10.5.2网络伦理257
10.5.3计算机与网络道德规范261
参考文献263 -
作者介绍
柴欣,硕士生导师。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理事,河北省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毕业于天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从事于软件工程信息处理与软计算,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等研究。史巧硕,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99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承担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软件技术基础(VB)》、《软件技术基础(VC)》、《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生)等课程,2004年赴美进修半年。多次获得课堂教学优秀奖、校级优秀教师一等奖、研究生课堂优秀奖等奖励,还获得过校三育人优秀等荣誉称号。承担多项校级教研项目,参加多项河北省、天津市科研及教研项目。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