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书      号:9787113248567

丛  书 名:

作      者:张丽萍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5

  • 内容简介

    本书共九章,结合案例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以及实践应用,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管理者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新要求、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和方法、高职学生学情分析、高职院校英语师资力量、高职英语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
    本书适合大学生及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及教育教学管理者阅读参考。
  • 前言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
    和合作关系,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对外语人才提出
    了新的要求,而且为外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当前,无论在政治、经
    济、外贸方面,还是其他诸如外交活动、安全保障、文化输出等方面也对外语人才有大
    量需求,这给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
    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2016年《外语界》第三期发表了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
    解读》一文,“对大学英语课程价值、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解读”。在教学目标方面, 2016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放弃了 2007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于听说能力的特别要求,改为强调培养学生英
    语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该界定为“在一定语域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其中“个人、
    社会语域使用的英语称为通用英语”,而“学术、职业语域使用的英语称为专门用途英语”,
    并特别指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两者之间的
    关系不是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
    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同时他还建议“各高校应根据
    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
    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
    体系”。
    200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
    这是我国第一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

    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
    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实际上已经为我
    国高职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然而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单一、方法陈旧且缺乏灵活性和活力,与高
    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起步
    较晚,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一直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办本科的
    压缩型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的现象。此外,
    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和不足,要开发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确立严密
    而科学的体系。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
    践活动材料。目前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本科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翻
    版”,重理论而轻实践;而且教学管理者对课程设置的干扰较大,教师鲜有教学自主权和
    话语权。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
    (1)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教科书为中心;
    (2)课程设置没有兼顾 EGP(普通英语)和 ESP(特殊用途英语),不能体现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3)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大多停留于主观形式;

    (4)多是低效率的大班教学;教学实践中缺乏信息化教学手段;

    (5)缺少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面,教学和科研脱节;

    (6)传统的外语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突出,考核测评体系不健全。


    由于生源的关系,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浓厚的英语兴趣;同时,学校教学
    条件跟不上现代化教学需求,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体系不健全,师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等等,这些因素挫伤了英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导致了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而且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而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减弱,
    学习成绩不理想,使英语的教与学矛盾更加突出,更难完成以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英
    语教学要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尤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不仅
    仅取决于教师有何作为,更加依赖于学生有所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把学生引领进外语知
    识的殿堂,更要指引他们跨越教师本人思想的门槛。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更多是“教方
    法”,培养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另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把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可利用广播、电
    视、网络、活动、竞赛等形式,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同时,充分
    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加强网络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多
    媒体计算机教室的建设;创造条件营造现实的和虚拟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校
    园网,建立虚拟的英语学习和训练环境,搭建和完善英语学习与训练的平台。
    实训是高职课程设置中的必备课程项目,高职英语实践性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表面。
    “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导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由于语言学习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高职英语实训呢?其方法、内容、场所等该如何设置?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 ——“大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多、办学条件不足。“大班教学”不符合英语教学规律,无法在实践中进行巩固练习,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顾及所有学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也因此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小班教学,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变化课堂活动的方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使学生愿学、好学、善学、自学、乐学。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整体有待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多数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墨守成规;缺乏专业实训知识。因此,一方面要针对教师开展各种培训班和进修班,同时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方面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产出科研成果,客观、公平、公正地体现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如何检验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测试,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构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要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英语教学中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要相结合,重视测试的反拨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不管从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还是从教学理念等方面来看,仍处于摸索阶段。英语教学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认识,从政策制定者、教学管理者到授课的教师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完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总之,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教师的教学改革、学校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从理念到行动践行英语教学改革,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以应用能力为主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著 者 2018年 7月
  •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新要求 .................................................................. 1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新时代 ................................................................................ 2
    第二节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 4
    第三节新时代背景下的外语人才 ..................................................................... 8

    第二章 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 ..................................................................................... 13

    第一节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 14
    第二节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 18
    第三节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22
    第四节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29

    第三章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34

    第一节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 34
    第二节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 37
    第三节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 40
    第四节高职院校英语大班教学现象普遍 ........................................................ 45
    第五节高职英语课程边缘化 ........................................................................... 47

    第四章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 52

    第一节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53
    第二节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及定位 .................................. 55
    第三节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完善 ............................................. 58
    第四节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 63


    第五章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 67

    第一节教学模式综述 ...................................................................................... 67
    第二节高职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 72
    第三节“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 .............................................................. 77
    第四节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 81
    第五节高职 EOP教学模式 ............................................................................. 84

    第六章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和方法 ....................................................................... 89

    第一节理论基础 ............................................................................................. 89
    第二节改革原则 ............................................................................................. 91
    第三节改革内容 ............................................................................................. 93
    第四节改革方法 ........................................................................................... 102
    第五节教学案例 ........................................................................................... 106

    第七章 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 110

    第一节高职学生英语基础 ............................................................................ 110
    第二节学习动机 ........................................................................................... 114
    第三节学习动力 ........................................................................................... 118
    第四节学习积极性 ........................................................................................ 122
    第五节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 127
    第六节学习障碍及对策 ................................................................................ 131
    第七节针对学情分析的解决对策 ................................................................. 134

    第八章 高职院校英语师资力量 ................................................................................ 137

    第一节师资队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138
    第二节师资力量建设 .................................................................................... 142

    第九章 高职英语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 ..................................................................... 155

    第一节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 155
    第二节高职英语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现状 ................................................... 159
    第三节英语教学中完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 ............................................... 163
    第四节测试的反拨作用 ................................................................................ 169

    参考文献 ................................................................................................................... 178
  • 作者介绍

    张丽萍,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应用语言学。山东职业学院讲师,多年来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教授“大学英语”等课程,参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等多部教材。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一篇,在《山东外语教学》等杂志发表专业相关论文二十多篇,并多次获奖。获得“一种英汉互译教学展示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多次指导学生获得英语口语大赛和写作大赛的奖项。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