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四版)
书 号:9787113248840
丛 书 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 者:贾宗福,齐景嘉,周屹,李晓艳,陆璐 等
译 者:
开 本:大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9元
-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突出“应用”和强化“能力”为目标,基于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建设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系统平台,包含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系统和典型的操作系统等基本理论内容,介绍了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为办公信息处理,包含办公信息处理综述和典型的办公应用软件包等内容,介绍了Office2010的使用方法;第三部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包含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安全等内容。
另外,本书还配有融学习指导、实验和测试练习为一体的配套指导书《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四版)》。
本书适合作为各类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培训教材或自学及相关考试的参考用书。 -
前言
近年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基于计算思维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当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首要任务,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2012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改革”研讨会明确指出:合理地定位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重要的通识类课程之一,是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
本书就是基于上述教育理念,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突出“应用”和强化“能力”为目标,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以及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和建设成果,组织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数月的研讨,在原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书深入系统地介绍了涉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计算机系统平台”“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信息系统开发”4个领域的基本概念、技术与方法,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软件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在传授、训练和拓展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式和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全书内容组织方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对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方法的阐述准确清晰、通俗易懂,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精心设计多种类型且内容丰富的应用案例,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便教与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充分体现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突出“重基础、强能力、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利于养成科学处理问题的良好思维方式。
广融先进成果与技术,知识传达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组织,具有较宽的适用面和灵活的选择余地,可满足各类学校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教与学。
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最新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相关考试要求。
本书配有融学习指导、实验和测试练习为一体的配套指导书《新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第三版)》。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对主教材的知识点、技术和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便于学生巩固复习。
操作步骤采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流程图表示,学生容易掌握和上机实践。
配备相应的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配有丰富的难易程度不同的测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测试和练习使用。
全书由贾宗福教授组织全体编者集体审稿,具体撰写分工如下:张丹(第1、2章),孙英杰(第3章),李晓艳、张丹(第4章),陆璐(第5章),孔庆彦、关绍云(第6章),高巍巍(第7、8章),贾宗福、陆璐(第9章),蒋巍(第10章),王克朝(第11章),周屹(第12、13章),齐景嘉(第14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铁道出版社和编者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在编写过程中参考的大量文献资料的作者一并致谢。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编者限于能力与水平,虽尽力跟踪最新技术应用,书中仍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者2018年5月 -
目录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平台
第1章计算机概述
1.1计算机发展与应用
1.1.1计算机产生
1.1.2计算机发展
1.1.3计算机分类
1.1.4计算机特点
1.1.5计算机应用
1.2计算机热点技术
1.2.1中间件技术
1.2.2普适计算
1.2.3网格计算
1.2.4云计算
1.2.5物联网
1.2.6大数据
1.2.7 人工智能
1.3计算机文化
1.3.1计算机文化现象
1.3.2计算机文化素养
1.3.3计算思维
1.4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
1.4.1数制的概念
1.4.2数制转换
1.4.3计算机信息编码
第2章计算机系统
2.1计算机系统组成
2.1.1图灵机
2.1.2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2.1.3计算机硬件系统
2.1.4计算机软件系统
2.1.5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
系统之间的关系
2.2计算机工作原理
2.2.1计算机指令系统
2.2.2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2.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3.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3.2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3.3微型计算机的软件配置
2.3.4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维护
2.3.5个人计算机
2.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
指标及性能评价
2.4.1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4.2计算机的性能评价
2.4.3如何配置高性价比PC
第3章操作系统
3.1操作系统概述
3.1.1基本概念
3.1.2操作系统功能
3.1.3操作系统分类
3.1.4典型操作系统介绍
3.2Windows 7操作系统概述
3.2.1Windows 7 基本运行环境
3.2.2Windows 7 安装过程
3.3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3.1Windows 7启动与退出
3.3.2Windows 7桌面、窗口及菜单
3.3.3鼠标和键盘操作
3.3.4使用帮助
3.4Windows 7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3.4.1文件和文件夹
3.4.2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3.4.3资源管理器
3.5Windows 7系统设置
3.5.1控制面板的查看方式
3.5.2个性化的显示属性设置
3.5.3键盘和鼠标设置
3.5.4日期和时间设置
3.5.5字体设置
3.5.6系统设置
3.5.7用户管理
3.5.8中文输入法的添加和卸载
3.6Windows 7 设备管理
3.6.1磁盘管理
3.6.2硬件及驱动程序安装
3.6.3打印机的安装、设置与管理
3.6.4应用程序安装和卸载
3.7Windows 7附件
3.7.1便签、记事本和写字板
3.7.2画图
3.7.3计算器
3.7.4系统工具
3.7.5多媒体
第二部分办公信息处理
第4章办公信息处理综述
4.1办公信息系统概述
4.1.1办公信息系统的基本含义
4.1.2办公信息系统的层次
4.1.3办公信息系统的模式
4.1.4办公信息系统的特点
4.1.5实现办公信息系统的意义
4.2办公信息系统的组成
4.2.1办公信息系统构成要素
4.2.2办公信息系统功能
4.2.3现代办公设备简介
4.3通用办公应用软件
4.3.1WPS Office
4.3.2Microsoft Office
第5章Word 2010文字处理
5.1Word 2010基本知识
5.1.1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
5.1.2Word 2010窗口
5.2Word 2010基本操作
5.2.1文档的创建
5.2.2打开文档
5.2.3文档视图
5.2.4保存文档
5.2.5保护文档
5.2.6设置属性
5.3文档打印
5.3.1页面布局设置
5.3.2打印预览
5.4文档编辑
5.4.1文本选定
5.4.2查找和替换
5.4.3字符格式化
5.4.4段落格式化
5.5长文档编辑
5.5.1应用样式
5.5.2插入分隔符
5.5.3插入目录
5.5.4文档修订
5.5.5插入脚注、尾注
5.6表格处理
5.6.1创建表格的方法
5.6.2表格格式化
5.6.3表格的数据处理
5.6.4插入图表
5.7图文混排
5.7.1插入剪贴画
5.7.2插入图形文件
5.7.3插入对象
5.7.4添加水印
5.7.5SmartArt图形的使用
5.7.6使用公式编辑器
5.8网络应用
5.8.1发布博文
5.8.2超链接
5.8.3邮件合并
5.8.4云存储
第6章Excel 2010电子表格
6.1Excel 2010基本知识
6.1.1Excel 2010窗口
6.1.2基本概念
6.2Excel 2010基本操作
6.2.1工作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
6.2.2单元格定位
6.2.3数据输入
6.2.4数据编辑
6.3公式和函数
6.3.1公式
6.3.2函数
6.4工作表操作
6.4.1工作表选定
6.4.2工作表基本操作
6.4.3窗口拆分和冻结
6.4.4格式化工作表
6.5数据管理
6.5.1数据清单
6.5.2数据排序
6.5.3数据筛选
6.5.4分类汇总
6.5.5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6.6图表
6.6.1图表类型
6.6.2创建图表
6.6.3编辑图表
6.6.4格式化图表
6.6.5迷你图
6.7保护工作簿数据
6.7.1保护工作簿和工作表
6.7.2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6.8打印操作
6.8.1页面设置
6.8.2打印预览及打印
6.9Excel 2010网络应用
6.9.1超链接
6.9.2电子邮件发送工作簿
6.9.3网页形式发布数据
第7章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
7.1PowerPoint 2010窗口
7.2PowerPoint 2010基本操作
7.2.1创建、保存、打开演示文稿
7.2.2文本输入、编辑及格式化
7.2.3演示文稿视图
7.3设置演示文稿
7.3.1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7.3.2设置与编辑幻灯片版式
7.3.3设置演示文稿的模板主题
7.3.4设置幻灯片的自动切换效果
7.3.5母版视图
7.4编辑演示文稿
7.4.1插入与编辑艺术字
7.4.2插入与编辑图片
7.4.3插入Excel中的表格
7.4.4插入SmartArt图形
7.4.5插入与编辑音频
7.4.6插入与编辑视频
7.5设置演示文稿动画效果
7.5.1设置超链接
7.5.2设置动作
7.5.3演示文稿的放映
7.6演示文稿的打印与打包
7.6.1打印演示文稿
7.6.2打包演示文稿
7.7网络应用
7.7.1使用电子邮件发送
7.7.2保存到Web
7.7.3广播幻灯片
第8章Visio 2010绘图工具
第三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第9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第10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第11章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11.1计算机网络基础
11.1.1计算机网络概念
11.1.2计算机网络形成及发展
11.1.3计算机网络功能
11.1.4计算机网络分类
11.1.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2局域网基本技术
11.2.1网络拓扑结构
11.2.2局域网组成
11.2.3局域网构建
11.3互联网应用
11.3.1互联网基础
11.3.2互联网接入技术
11.3.3互联网服务与应用
11.4无线传感器网络
11.4.1传感器
11.4.2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
11.4.3物联网基础
11.5网页制作
11.5.1个人网站制作
11.5.2HTML初步
11.5.3常用网站开发工具
第12章软件技术基础
第13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第14章信息安全
14.1信息安全概述
14.1.1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
14.1.2信息安全隐患
14.1.3信息系统不安全因素
14.1.4信息安全任务
14.2信息存储安全技术
14.2.1磁盘镜像技术
14.2.2磁盘双工技术
14.2.3双机热备份技术
14.2.4快照、磁盘克隆技术
14.2.5海量存储技术
14.2.6热点存储技术
14.3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14.3.1访问控制技术
14.3.2数据加密技术
14.3.3防火墙技术
14.3.4入侵检测技术
14.3.5地址转换技术
14.3.6Windows 7安全防范
14.4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14.4.1计算机病毒简介
14.4.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4.4.3常见病毒防治工具
14.5网络道德与法规
14.5.1网络道德
14.5.2网络安全法规
附录A扩充ASCII码表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贾宗福:软件工程硕士,教授。 现任哈尔滨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学校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组织委员,黑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秘书长。 齐景嘉:教授,工学硕士,中共党员,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主任,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92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获黑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被分配到哈尔滨金融学院任教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周屹:教授,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讲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李晓艳:教授,硕士,现任黑龙江工业学院电信系副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数据库。陆璐:副教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主讲课程:计算机基础。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