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现代教育技术

书      号:9787113241339

丛  书 名:

作      者:潘庆红,陈世灯,吴大非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42

  •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重心,弱化理论深度探讨,加强学科发展的最新热点,突出教材的实践性,注重教学案例的情景性。
    全书共10章,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和理论基础、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教育新技术新模式简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学会以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理念处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实践篇包括翻转课堂组织实施、多媒体教学资源处理、微视频制作、网络课程开发四大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突出案例化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教育技术显性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注重创新和解决实践问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师范类公共课教育技术与应用课程使用,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材,还可供网络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
  • 前言

    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每一次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教与学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在信息时代出生的人们,通常被称为“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人类在学习领域之外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天然地驱使其在学习领域产生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促使教育手段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
    随着对教师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的认识逐步提高,各类学校在师范生培养课程中全面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已出版的各类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数量虽不少,但我们感到现有教材内容更新较慢,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Web 2.0应用模式的成熟,且已被广大互联网用户潜移默化地接受,Web 3.0应用理念的逐渐成形,现在的学习者要求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取外界信息,乐于在社会性网络中共享观点、沟通和讨论问题,同样他们对学习方式和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在学习理论研究中出现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微型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兴起也印证了这个事实。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教育技术来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并且借助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模式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网络应用和交互工具的作用,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主要目的。
    我们的编写思路是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重心,弱化理论深度探讨,加强学科发展的最新热点,突出教材的实践性,如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制作、翻转课堂的组织和实施、网络课程的开发、网络新技术的介绍和应用等。注重教学案例的情景性,尽量提供有关课堂教学设计、技术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手和动口。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具备教学设计能力、网络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处理和制作能力、网络课程(微课程)的开发和制作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应用能力。
    全书共10章,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包括教育技术概述和理论基础、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教育技术新发展简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学会以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理念处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实践篇包括翻转课堂组织实施、多媒体教学资源处理、微视频制作、网络课程开发四大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突出案例化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教育技术显性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注重创新和解决实践问题。
    本书作者均来自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校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教育教学的导向,给予本书出版莫大的支持。本书由潘庆红、陈世灯、吴大非任主编,陈中、伍丽媛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潘庆红负责第4章、第7章,陈世灯负责第1章、第2章、第9章,吴大非负责第6章、第10章,陈中负责第3章、第5章,伍丽媛负责第8章,潘庆红统稿。本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书中引用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网络资源,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此外,还要感谢在本书撰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包括黄文、安福杰、刘斌等。
    本书出版也得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湘教通〔2016〕276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湖南省教改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A05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880010)、湖南科技学院研讨式课程教改项目(湘科院教发〔2017〕2号)、湖南科技学院教改项目(湘科院教发〔2017〕56号)的资助,一并感谢。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由于我们的经验、学识和写作时间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

    编 者
    2017年11月
  • 目录

    理 论 篇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2
    1.1 教育技术的概念 2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4
    1.2.1 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 5
    1.2.2 教学方法的发展 9
    1.2.3 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10
    1.2.4 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本章小结 14
    思考与练习 14
    第2章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15
    2.1 学习理论 15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7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
    2.2 教学设计理论 20
    2.2.1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21
    2.2.2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 23
    2.2.3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25
    2.3 视听和传播理论 27
    2.3.1 视听感知规律 27
    2.3.2 听觉感知规律 29
    2.3.3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31
    2.3.4 传播过程模型 33
    2.3.5 教学传播的基本规律 34
    2.3.6 传播理论的发展 35
    2.4 系统科学理论 35
    2.4.1 系统论 35
    2.4.2 系统方法 37
    本章小结 37
    思考与练习 37
    第3章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 38
    3.1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 38
    3.1.1 教育信息化概述 38
    3.1.2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 40
    3.1.3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 42
    3.2 教育技术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支持 44
    3.2.1 教师教学技能概述 44
    3.2.2 运用课堂实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 45
    3.2.3 基于网络环境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47
    3.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50
    3.3.1 美国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50
    3.3.2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52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52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54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56
    实践活动 58
    本章小结 58
    思考与练习 59
    第4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网络学习资源 60
    4.1 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60
    4.1.1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 60
    4.1.2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61
    4.1.3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 62
    4.2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典型应用 63
    4.2.1 校园网 63
    4.2.2 多媒体教室 71
    4.2.3 微格教学系统 79
    4.2.4 E-learning教学平台 82
    4.2.5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 85
    4.3 网络教育资源 87
    4.3.1 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 87
    4.3.2 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 87
    4.3.3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88
    实践活动 92
    本章小结 93
    思考与练习 93
    第5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94
    5.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94
    5.1.1 传统教学设计的含义 94
    5.1.2 传统教学设计的特征 95
    5.1.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出现 96
    5.2 信息化教学设计 98
    5.2.1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98
    5.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99
    5.2.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01
    5.3 信息化教学评价 105
    5.3.1 教学评价概述 105
    5.3.2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 106
    5.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及案例 108
    5.4.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 108
    5.4.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 111
    实践活动 118
    本章小结 118
    思考与练习 119
    第6章 教育技术新发展 120
    6.1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120
    6.1.1 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 120
    6.1.2 虚拟仿真技术的特性 121
    6.1.3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121
    6.2 云教育与大数据 124
    6.2.1 云教育 124
    6.2.2 大数据 124
    6.2.3 云教育与大数据的区别 124
    6.3 学习分析技术 125
    6.3.1 学习分析 125
    6.3.2 学习分析技术及其内涵 125
    6.4 MOOC与微课 126
    6.4.1 MOOC 126
    6.4.2 微课 127
    6.5 移动学习 128
    6.6 智慧教室 129
    实践活动 132
    本章小结 132
    思考与练习 132
    实 践 篇
    第7章 信息化教学实践——翻转课堂 134
    7.1 翻转课堂 134
    7.2 翻转课堂的特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35
    7.3 如何设计翻转课堂 135
    7.3.1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135
    7.3.2 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37
    7.3.3 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数字与信息》 138
    7.4 怎样实施翻转课堂 143
    实践活动 147
    本章小结 147
    思考与练习 147
    第8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处理 148
    8.1 文本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48
    8.1.1 文本素材的获取 148
    8.1.2 文本素材的处理 156
    8.2 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64
    8.2.1 图像素材的获取 164
    8.2.2 图像素材的处理 167
    8.3 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70
    8.3.1 音频素材的获取 170
    8.3.2 音频素材的处理 170
    8.4 视频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74
    8.4.1 视频素材的获取 174
    8.4.2 视频素材的处理 176
    8.5 动画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76
    8.5.1 动画素材的获取 176
    8.5.2 动画素材的处理 178
    8.6 常用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179
    8.6.1 常用搜索引擎 179
    8.6.2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180
    实践活动 182
    本章小结 182
    思考与练习 182
    第9章 多媒体课件与微视频制作 183
    9.1 多媒体课件概述 183
    9.1.1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183
    9.1.2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84
    9.1.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185
    9.1.4 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 185
    9.1.5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环境 186
    9.2 PowerPoint课件制作 187
    9.3 Flash课件制作 187
    9.4 微课制作 188
    9.4.1 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188
    9.4.2 微课的主要特点 188
    9.4.3 微课的特征 189
    9.4.4 微课的分类 190
    9.4.5 微课制作的流程 191
    9.4.6 微课的具体操作步骤 192
    实践活动 197
    本章小结 197
    思考与练习 197
    第10章 网络课程开发 198
    10.1 网络课程概述 198
    10.2 网络课程的设计 200
    10.2.1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200
    10.2.2 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 201
    10.3 网络课程的开发 202
    10.3.1 网络课程开发的流程 202
    10.3.2 网络课程开发的技术 202
    10.4 网络课程开发案例 203
    10.4.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 203
    10.4.2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制作具体过程 203
    实践活动 207
    本章小结 208
    思考与练习 208
    附录A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209
    附录B 教育技术专业术语 212
    参考文献 213
  • 作者介绍

    潘庆红,女,硕士,副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调入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曾荣获校教师讲课比赛理科组第一名、校“教学优秀奖”、“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应用和资源开发。曾任教网络教育应用、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组网技术、教育传播学、计算机基础、课件制作等课程。陈世灯,男,湖南科技学院讲师,教育技术专业,主讲教育应用、教育传播学、计算机基础、课件制作等课程。吴大非,就职于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讲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