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库尔斯克
书 号:9787113216689
丛 书 名:时刻关注
作 者: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26元
-
内容简介
本书用纪实的笔法、以全景扫描的方式对库尔斯克会战进行了介绍。不仅展现了苏德战场及其库尔斯克会战的壮阔画卷,而且也提供了库尔斯克会战前后双方决策的细节;不仅汇集了大量散见于各国军事档案中的珍贵史料,而且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秘闻。 -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它持续了6年之久,席卷了全球五大洲,造成了5,000万人的死亡及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其间,它不仅见证了一些帝国的兴盛和衰亡,而且也见证了一些单一民族遭受分裂和新强权的产生。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我们的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仍随处可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战场的战斗不仅规模罕见而且极其惨烈。1941年1月,希特勒下达开始“巴巴罗萨”行动的命令后,138个师的德军铁蹄踏入苏联,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侵略战争。而四年之后,当红军的旗帜在柏林上空飘扬时,已经有大约200万的德国士兵和1,100万的苏联士兵在战争中丧生。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如同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库尔斯克战役等字眼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人们之所以能够对发生在库尔斯克的那场战役念念不忘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就规模、激烈程度而言,它居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列。拥有当时最现代化技术兵器的苏德双方在一块面积不大的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交战双方共投入400多万人,69,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3,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12,000余架作战飞机。作为机械化战争中最雄壮的一幕,库尔斯克会战中的金属大撞击,最充分地展示了“战争钢铁力量”。
另一方面,这场会战也是一场空前惨烈的会战。其中,德军的损失尤为惨重。参加库尔斯克会战的2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中,7个师被歼,其余都遭到重创。德军损失官兵约50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之后,法西斯德国已经无力完全弥补这个损失。
最后,作为“二战”中的重要作战阶段,库尔斯克会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对于1943年苏德战场战事的进程和结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为苏军的总攻创造了条件,并且对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削弱了德国对法西斯集团各国的影响,提高了苏联的威望,促进了各国人民争取自由与独立的斗争,并影响到英美等国的态度等。
如今,60多年过去了,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然而,当我们沐浴着新技术革命的曙光,奔向灿烂未来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战争的幽灵并没有走远,和平的愿望仍旧可能随时遭到践踏。
确实,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全球性战争尚未发生,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却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从朝鲜半岛到越南密林,从海湾港口到阿富汗山区,到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有资料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世界上共发生各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80场以上,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是已远远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
回顾历史是我们不可推诿的责任,而了解军事斗争历史,寻找战争与和平的内在规律,更是兵家学者及一切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心愿。特别是当今世界,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不少国家凭借其军事上的高科技优势,已经悄然挑起了一场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世界军备竞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没有理由忘记过去,更没有理由对潜在的战争阴影盲目乐观,掉以轻心。
作为“二战”系列战役中的一个,库尔斯克会战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成千上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汇集成钢铁巨流,展开了一场撼天动地的金属大撞击。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的滚动声令人心惊胆战,炮弹、炸弹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流血呻吟……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交战,是对“机械化战争就是打钢铁”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本书从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的苏德战场入手,以库尔斯克会战的客观进程和时间顺序为线索,中间插叙了苏德战场上的大量史实。用纪实的笔法、以全景扫描的方式对库尔斯克会战进行了介绍。不仅展现了苏德战场及库尔斯克会战的壮阔画卷,而且也提供了库尔斯克会战前后双方决策的细节;不仅汇集了大量散见于各国军事档案中的珍贵史料,而且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秘闻。 -
目录
第一章 大战来临
斯大林格勒一役后,德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丧失了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面临政治和军事双重压力的希特勒渴望一场胜利,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哈尔科夫战役形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堡垒”计划正式出台。一时间,库尔斯克突出部上空战云开始集结……
No.1失败的两线作战/11
No.2“星”行动的失利/20
No.3“堡垒”作战计划/25
第二章 策划“堡垒”行动
“堡垒”计划制订以后,天气情况和德军高层内部的分歧,使计划的实施一拖再拖。希特勒深知“堡垒”作战计划的重要性,在失去突袭时机的情况下,他要求德军上下做好充分准备。于是,在下达“保卫帝国总动员令”的同时,希特勒甩出了手中的最后几张王牌——“豹”式、“虎”式坦克和“斐迪南”战车。在库尔斯克,希特勒投下了最大的赌注……
No.1一再延期的进攻计划/32
No.2希特勒的两张王牌/38
No.3希特勒的“总动员令”/43
第三章 苏军的非常谋略
在德军秘密备战“堡垒”计划之时,“战场救火员”朱可夫元帅奔赴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战争史上,军事实力占优势的部队主动进行防御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以朱可夫为代表的苏联军事家们却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战法。同时,德军一再推迟“堡垒”作战计划更是让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斯大林的第95号命令使整个苏联的国家机器加大马力开动起来,围绕即将来临的战争,双方展开了军事经济生产竞赛……
No.1“战场救火员”朱可夫/52
No.2以退为进的作战计划/60
No.3斯大林有力的战前动员/63
第四章 抢夺制空权
为了“堡垒”计划,希特勒放弃了欣赏音乐的爱好,然而,战事的发展与他的身体状况一起恶化。与斯大林一样,希特勒意识到夺取空中优势是这场战争的关键,双方围绕战略制空权展开了一系列地争夺。然而,在空中较量中,希特勒又一次落了下风。不过,空中的激战并没有使双方放慢陆上大战的准备,火药味已经隐约可闻……
No.1希特勒寝食难安/70
No.2苏联空军的两次战役/77
No.3德军以牙还牙/84
第五章 德国人开动了
经过几个月的推迟,希特勒终于将美国独立日定为发动“堡垒”计划的日子。与希特勒的信心十足不同,其激昂的战前训导却让克卢格和曼施坦因产生了“将要带领德国士兵赴死”的感觉。果不其然,苏联先发制人的火力反准备让德军吃尽了苦头。更令人失望的是,损失了大量希特勒寄予厚望的坦克,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德军仍然不能突破苏军的防线,莫德尔第9集团军被勒住了缰绳……
No.1希特勒下定决心/90
No.2先下手为强/96
no.3德军的企图失败/102
第六章 德军之“花”
与北部战线相比,德军之“花”在南部钳形攻势过程中似乎所向披靡。装备了大量新式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党卫军坦克师——“帝国”师、“骷髅”师和“阿道夫·希特勒”师,艰难地突破了苏军的重重防线。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成为德军装甲兵这只天鹅临终前的美妙歌声。随着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决战的失败,德军苦心经营数月的“堡垒”进攻战役,彻底破产了……
No.1难缠的对手/110
No.2形势逆转/118
No.3坦克大战/124
第七章 左右为难
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以及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重新考虑下一步的军事部署。希特勒错误地认为,“奄奄一息”的苏联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动反击,在保持东线稳定的同时,他必须去支援那里已经左右摇摆的盟友。预备兵力告罄,希特勒不得不抽调与法西斯政治血缘最为密切的3个党卫军装甲师……
No.1错误的结论/130
No.2继续发动攻势/135
No.3 墨索里尼下台/143
第八章 苏军发动反攻
7月12日,苏军发动了旨在夺取奥廖尔登陆场、摧毁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库图佐夫”反攻行动。在这次行动中,苏联投入了5个方面军。经过37天的激战,莫斯科鸣响了庆功的礼炮。奥廖尔登陆场被戈培尔比做是刺向苏联心脏的匕首,在苏军毁灭性的打击下,这把匕首被击落了……
No.1血战开始了/150
No.2周密的战前准备/156
No.3争夺奥廖尔/159
第九章 德军溃败
在“库图佐夫”战役打响的同时,朱可夫又在策划另一场大的反攻——“鲁缅采夫统帅”行动,可以预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登陆场上将发生空前激烈的战斗。尽管苏军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狡猾的曼施坦因还是让苏联坦克部队吃尽了苦头。不过,哈尔科夫最终还是被收复了,这也是自“巴巴罗萨”行动以来,该城市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易手。当晚,莫斯科响起了庆祝的礼炮……
No.1“鲁缅采夫统帅”行动/166
No.2攻占别尔哥罗德/171
No.3解放哈尔科夫/179 -
作者介绍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
编辑推荐
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13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爆发了一场会战。参战双方共投入了400多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12000余架,创下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的记录······成千上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汇集成钢铁巨流,展开了一场撼天动地的金属大撞击。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的流动声令人心惊胆战,炮弹、炸弹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流血呻吟······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