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书 号:9787113261627
丛 书 名: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 者:刘青汉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36元
-
内容简介
本书文选部分按照四大文学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四个单元,精心选编了33篇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所选篇目以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富有智慧理性和审美价值为主。本书传承经典,每个单元均有概述,略述该文体的发展流变及其特点,每单元后附推荐自学书目。另外,本书有写作训练专题,主要介绍当代大学生必需的一些应用文种的基本知识,旨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本书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新颖性等显著特点,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材,适用于非中文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
前言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大学语文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在技术化、工具化、平面化现象较为突出的当下高校,大学语文实际上肩负着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使命。
关于“人文”和“经典”,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文心雕龙•宗经》);“典者,常也。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古曰言常道也”(孔颖达《尚书序》疏)。“人文”“经典”应该是囊括中外古今的“至道”和“鸿教”。
要真正提升人文素养,就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思想资源、人生资源。读书是使人生有蕴涵、有价值的重要途径。面对浩瀚的人文典籍,肩负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使命,限于有限的学分、学时占比,本书谨慎兼顾了多个方面:一是经典与普及的结合,二是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的结合,三是人文素质熏陶和文种技能掌握的结合,四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本教材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诗歌;第二单元散文;第三单元小说;第四单元戏剧影视;第五单元应用文写作。前四单元后附推荐自学书目,第五单元进行写作实训,旨在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书由刘青汉任主编,左珊珊、王利华、武汉强任副主编。本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武汉强和王利华编写第一、四单元;刘青汉和左珊珊编写第二、三单元;刘青汉负责全书策划。左珊珊和王利华负责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多有吸取,篇幅所限,未能一一注明,附言于此,谨表谢意。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本教材在选目、体例、注释、分析诸方面,存在不足,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编 者
2019年6月 -
目录
第一单元 诗歌 1
第一节 诗歌概述 2
第二节 诗歌选读 4
鹿鸣 4
九歌•湘夫人 屈原 5
西北有高楼 7
归园田居 陶渊明 8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9
山居秋暝 王维 11
行路难•其一 李白 12
赠卫八处士 杜甫 13
山行 杜牧 14
雨霖铃 柳永 15
再别康桥 徐志摩 16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海子 17
致橡树 舒婷 18
伊利亚特(选段) 19
西风颂(节选) 雪莱 23
附 推荐自学诗歌选目 25
第二单元 散文 26
第一节 散文概述 27
第二节 散文选读 29
论语(节选) 29
里仁篇(节选) 29
学而篇(节选) 30
大学(节选) 礼记 30
秋水(节选) 庄子 31
兰亭集序 王羲之 34
通感 钱钟书 36
敬畏生命 阿尔贝特•施韦泽 43
深度生态学 彼得•辛格 45
死神的特效药 蕾切尔•卡逊 48
第七度的专心 柯林•威尔逊 53
附 推荐自学散文选目 61
第三单元 小说 62
第一节 小说概述 63
第二节 小说选读 65
《世说新语》三则 刘义庆 65
婴宁 蒲松龄 67
黛玉葬花 曹雪芹 73
伤逝 鲁迅 75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85
泉原狐(节选)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90
附 推荐自学小说选目 95
第四单元 戏剧影视 96
第一节 戏剧影视概述 97
第二节 戏剧影视选读 99
牡丹亭•惊梦 汤显祖 99
雷雨(节选) 曹禺 103
茶馆(节选) 老舍 113
李尔王(节选) 莎士比亚 125
附 推荐电影选目 130
第五单元 应用文写作 131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132
通知 132
通报 134
报告 136
请示 139
函 142
第二节 事务应用文写作 145
计划 145
总结 148
调查报告 152
规章制度 159
会议纪要 164
第三节 日常应用文写作 169
启事 169
申请书 172
倡议书 174
第四节 其他应用文 178
消息 178
通讯 182
新闻评论 188
广告文案 190 -
作者介绍
刘青汉,1964年出生,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教授、院长。西北师大文学学士,兰州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访问学者。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大学语文研究中心成员,兰州交通大学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成员。“甘肃省领军人才”、 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担任本硕课程:《大学语文》、《鲁迅研究》、《欧美生态文学》、《跨文化交际》。研究方向:大学语文、跨文化交际、比较文学、生态文学发表主要论文: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四次人的发现》、《近百年中国新诗的精神生态》、《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论》等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编号:08XZW012,2015年结项,结项号:20150685。 -
编辑推荐
本书谨慎兼顾了多个方面:一是经典与普及的结合,二是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的结合,三是人文素质熏陶和文种技能掌握的结合,四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