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教育无痕:掌握家庭教育核心法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书      号:9787113309312

丛  书 名:

作      者:王琳

译      者:

开      本:国32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汉文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69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两部分来讲解,第一部分“理解”,更多地侧重从底层逻辑解释人的成长;第二部分“相处”,更多地侧重从实操层面解释成长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父母理解这样几个关键教育观念,即孩子不是小大人;孩子不应是童年的奴隶;孩子是社会性动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管理孩子的行为;教育无痕。每部分都围绕案例、分析、解决来进行。这本书不仅是写给面临教育问题的父母们,也是写给那些想要更好了解自己的人。
  • 前言

    “今天在电梯广告的纸上看到一行字:我要是个安静的孩子就好
    了……我想这是楼里的小孩子写的,感觉满满的忧伤”这句话是很早
    之前我与一位妈妈聊天中听她告诉我的。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
    这句话,因为我感受到了她对孩子强烈的爱和担心。
    我的工作就是不断倾听父母的困惑、担心、恐惧、内疚、焦虑。这
    里,我举几个有普遍性的例子:
    “刚刚我又把他打了一顿,太气人了,马上要上课外班了,他就是
    东看看西瞧瞧,不知道自觉写作业,我该怎么办?”
    “我希望孩子在我不夸他的时候也会自觉学习,有可能吗?”
    “我家' 岁的儿子最近喜欢上了粉色,还觉得穿裙子特别好玩,
    我有点担心,要不要纠正他?”
    “我家孩子都) 岁了,特别没主见,是我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吗?”
    “孩子#2 岁,宅,不喜欢运动,也不出去旅游。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在我们陪着他学习的时候,拖拉的现象明显减少,可是我
    们应该陪着吗?看了很多育儿书,也和不少家长交流过,都说孩子小
    的时候需要父母陪伴。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难道我们必
    须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吗?”

    “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了。他虽然学习不错,但一遇到稍微难
    点的题就会叫我给他讲。如果我告诉他先想一下,他就表现得很难
    受,看着作业开始掉眼泪,说就是想不出来。看到孩子这样,我就想,
    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退缩,这怎么行啊。我们以前都很注意表扬他,
    为什么他还是这么脆弱没有自信呢?”
    “孩子做事总是不考虑后果,我想让他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应该怎么办?”
    “有一次我陪孩子在空气城堡玩儿,一个胖孩子老是去故意撞倒
    他。在他被撞两次后,我先是把我孩子叫过来,让他离那个孩子远点
    儿,但是那个孩子还是要故意去撞我孩子,于是我就冲那孩子喊了一
    句:‘我告诉你,离我孩子远一点儿。’于是他的父母就过来跟我吵架,
    两个孩子都哭了。事后,我把我孩子叫过来,安慰他说:‘不是你的
    错,是那个孩子不讲道理。’我觉得自己似乎做了一件‘主持正义’的
    事情。但是后来想到孩子当时哭得很凶,我又开始自责,觉得自己做
    得不对,担心自己的做法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孩子失去安全
    感、会害怕。那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养大一个孩子到底需要父母用多少心思去解决这些不间断出现
    的问题?我也曾感到迷惑,父母们都能接触到很多育儿建议,告诉父
    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为什么他们还是有这么多问题呢?在
    我不断为父母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楚原来深层的原因在
    于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以及因此产生的错误观念。
    比如,一个为孩子不自觉感到头疼不已的妈妈,需要首先知道自
    觉和不自觉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找到孩子不自觉的真正原因,也才能
    对症地帮助孩子。根据现代动机理论,人的自觉性有两个影响因素,
    分别是“我想不想做”和“我能不能做”。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两

    个因素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孩子面对难题会相信“我能做
    到”,而有的孩子则一遇到困难就不自信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成长
    中总能对学习和生活抱有激情,而有的孩子则显得兴趣索然难以激
    励呢?只有这样一层一层地分析清楚,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孩子不自
    觉的问题。(详见第六章)
    如果不了解这些信息,父母们即使得到一本操作手册,也依然会
    遇到一大堆问题。就好像很多父母向我抱怨:“我知道要共情孩子,
    可哪里像书上写的那样,我只要共情孩子,孩子就会好好配合我吗?
    真难啊!”其实这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不了解情绪的本
    质,就不知道共情要如何做才对。(详见第四章)
    可惜的是,虽然受现代文明教育的人都承认身体成长、物理世
    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背后都有复杂的规律,却有很多人还不愿
    承认人的成长背后也是有复杂规律的,甚至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经验
    就是所有孩子成长的规律。他们认为,谁没当过孩子,还需要了解成
    长规律吗?教孩子不就等于给孩子讲道理,或者就是给孩子自由,或
    者相反就是要给孩子立好规矩吗?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则认为是孩子本身有问题,到处寻找方法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但结果当然总是寻而不得,或者只是机械地记住和运用几个概念和
    做法,于是更多的焦虑和问题产生了。
    其实,这也不能都怪在父母身上。虽然近一两百年,儿童发展心
    理学等学科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科学对儿童成长规律的了解爆炸
    式地增长,但有很多科学知识和信息还停留在教科书上。
    我逐渐发现,当我把这些知识和信息分享给很多父母以后,他们
    的焦虑减少了,对教育的认识加深了,对孩子的教育也更自信和更有
    效了。

    这使我产生了把这些知识和信息写成书的想法。它们应该被更
    多的人看到。
    这本书不仅是写给面临教育问题的父母们,也是写给那些想要
    更好了解自己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了解孩
    子的成长也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的自
    己。比如,在第三章中我讲到社会对成长的影响,包括社会如何影响
    我们天性的发展、如何影响我们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性别、如何影响我
    们道德的形成。如果不理解它们,我们怎么可能真正理解自己呢?
    当然,这本书不可能包含孩子成长规律的所有知识,这本书的目
    的是帮助父母理解这样几个关键教育观念,即每章的标题,分别是:
    孩子不是小大人;孩子不应是童年的奴隶;孩子是社会性动物;满足
    孩子的情感需要;管理孩子的行为;教育无痕。
    为什么要把它们作为这本书的重点呢?因为我在多年与孩子父
    母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既是理解成长的关键观念,又是被普遍误
    解的观念。可以说,如果不理解它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会出现这
    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常见的问题中都会看到它们的影子。
    然后我把它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解”,更多地侧重从底
    层逻辑解释人的成长;第二部分“相处”,更多地侧重从实操层面解释
    成长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
    还有一点我想说明的是,我把父母可能最关心的如何培养孩子
    的自信、自觉、不拖拉放在了书的最后,其实是想传递这样一个观念:
    教育讲究的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像修理机器那样修理孩子。如果父
    母能做到前面的理解和做法,那最后一章自然就很容易吸收了,因为
    问题都被提前预防了。最好的教育是预防,而不是救火、不是抢修。
    本书的写作基础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将成长分为四个方

    面,分别是生理、社会化、认知、情感和心理。本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情感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限于篇幅和主题,其他几方面内容不
    做过多介绍,但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记得这四个方面是相互
    影响和共同作用于孩子成长的。
    另外,本书在阅读上,我建议读者朋友们能把每一章作为一个阅
    读单位。因为发展心理学近几十年的发展非常迅猛,有相当多的信
    息,但对于没有发展心理学基础的读者,这些信息之间又显得比较零
    散。所以,请您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只满足于理解字面意思,结合每章
    的主题来读会给您更深的理解。
    最后,我在这里向那些让这本书能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人致以我
    最真诚的谢意。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最无私的爱,成
    就了今天的我,他们的身体力行教会我要成为对他人有用的人。我
    还要特别感谢的是这本书的编辑巨女士,没有她,就没有这本书。正
    是她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这本书才得以面世。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拿
    起这本书阅读的您,您的阅读让这本书有了意义。如果这本书能给
    您的生活带来一点帮助,那就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解

    第一章 孩子不是小大人

      第一节 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囤东西
      第二节 小孩子的迷之自信和青春期摇摆的自信
      第三节 撒谎不是孩子天生就会
    第二章 我们不是童年的奴隶
      第一节 弗洛伊德对童年的理解
      第二节 关于关键期
      第三节 青春期的作用
    第三章 孩子是社会性动物
      第一节 天性在社会中的发展
      第二节 性别在社会中的发展
      第三节 道德和发展
    第二部分 相处

    第四章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第一节 亲子关系的本质是情感关系
      第二节 在交流中听懂孩子的感受
      第三节 不用对错评判孩子的情感
    第五章 管理孩子的行为
      第一节 孩子年龄特点导致的“问题行为
      第二节 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第三节 约束孩子行为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第六章 教育无痕
      第一节 担心失败和批评会让孩子不自信吗
      第二节 时间管理就能治好孩子的拖拉行为吗
      第三节 学习自觉性不只是态度问题
    写在最后
  • 作者介绍

    王 琳
    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
    欢颜教育创始人
    在行资深教育行家
    得到家庭教育老师
    从事教育咨询二十年,为上千个家庭提
    供课程、咨询服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帮助中小学、检察机关进行未成年人心
    理疏导。
    曾为世界500强公司普华永道、
    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500强公司中信建投号
    举办教育讲座,获得一致好评。
  • 编辑推荐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也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的自己。教育讲究的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像修理机器那样修理孩子。那些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孩子的自然规律还是孩子的不听话?这本书从成长的情感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来解释成长的过程。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