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马奇诺
书 号:9787113216917
丛 书 名:时刻关注
作 者: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26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全景再现了马奇诺防线的建造缘由,历史作用,以及关于这条防线所发生的战争故事,让读者充分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本书通过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细腻深刻的内心独白,独特鲜活的人物个性,还原了最冷酷的战争真相,揭露了人物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一切无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战场的紧张惨烈,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战争的反思。 -
前言
1918年11月,法国人在他们的贡比涅森林自豪地接受了德国人的投降,他们向德国人提出了十分苛刻的停战条约。胜方代表法国福煦元帅高傲地对前来谈判的德国代表说:“你们来干什么?先生们!”
在德国人签订投降书的地点——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列车附近,竖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上面用法文刻着这样的字句:“1918年11月11日,以罪恶为荣的日耳曼帝国在此地屈膝投降——被它试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摧毁。”
战胜者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勒索,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德国人在忍受痛苦的同时,暗暗地积攒力量,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卷土重来。
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历史无情地嘲笑着这些曾经战胜的人们。1939年9月,希特勒重新在欧洲掀起大战,欧洲大陆的人民再次陷入了灾难和痛苦中。这一次,德国人的势头来得比上一次更加猛烈。
“一战”之后,法军的军事指导思想是以防守为核心的消耗战略,部队平时的军事训练也是以防御为主的。但他们却忘了毛奇元帅的那句名言:“不能忽视以往战争的经验,但必须牢记,它不能成为当今时代的规范。”法军的消耗战略决定了阵地战的主导地位,部队在作战中被这种单纯防御理论所深深禁锢,墨守成规,缺乏机动和应变能力。
英国人富勒、利德尔·哈特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之后,在坦克的使用方式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部分人主张“分散使用”,另一部分人主张“集中使用”。后者的观点无疑是更为先进的坦克运用思想,其代表人物便是德军的著名将领古德里安。
时间飞跃了20多年,“二战”爆发之前,法军统帅部不能把握战争的趋势,而是在上次大战的胜利光环中迷失了自己。他们梦想依靠马奇诺防线,再复制出一个新的“凡尔登保卫战”来。从他们保守的头脑里演绎出来的,是一系列陈旧的思想,如“分散使用坦克”“建立连续不断的正面防线”等。
法军的将领们大多思想保守,被曾经带给过他们荣誉的旧观念所深深禁锢,新的人才和军事理论根本无法得到重视,这使得法军领导层的观念“整整落后了20年”!到1940年,法军——这支拥有“欧洲最强大陆军”称号的军队已经名不副实了,“法国人虽然会保卫自己的国土,但普遍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老化的指挥观念已经使法军在与富于攻击性、士气高涨的德军交锋之前处于被动之中了。法国人在等待战争,而战争早已遥遥领先于法国人了。岁月无情,正是要遗弃他们,将他们抛留在失败的彼岸。
另一方面,纳粹德国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军备的扩充和重整。从1933年到1940年,德国国防军总人数已由10万猛增到400余万,成为了欧洲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这个战争机器正等着他们的元首一声令下,就会向欧洲大陆发动如潮的攻势。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希特勒曾向英法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压迫英法求和。
1940年的夏天,美丽的法兰西大地,欢乐的巴黎城,将要迎来它们命运中的浩劫。希特勒早已决定了要向西欧发动战争,“因为英法的陆军尚无准备”。
这个时候,在欧洲大陆的那一端,苏联和德国签订了“永不打仗”的条约;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美国不动声色,一副袖手旁观的姿态;法国坚实的盟国英国,正在他们张伯伦内阁的绥靖政策中冥思苦想着,蹒跚地行走着。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正假惺惺地劝慰希特勒不要进攻西方,他说:“那些民主大国本身就带有令他们的果实腐朽的种子。”
埃菲尔铁塔矗立于蓝天之下,等待着辉煌的旗帜飘扬其上;巴黎协和广场上一片阳光明媚,等待一场新的历史大幕拉开;凯旋门静静地守候在时间的路口,等待着战胜者列队从它的胸膛间穿过…… -
目录
第一章 刀锋指向西欧
“因此不要等待敌人上这里来,而要向西方进攻。愈快愈好”“打垮西方强国的优越地位,使德意志民族获得发展空间”……“我至少感觉到这是一种耻辱”……
No.1 “黄色方案” / 11
No.2 曼施坦因提交备忘录 / 18
No.3 “镰割”计划 / 24
第二章 “绥靖”带来的后果
张伯伦向希特勒示好:“建设欧洲的持久和平”……“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我们绝不开第一枪”……
No.1 “这是体面的和平” / 30
No.2 “奇怪的战争” / 38
No.3 “D”计划 / 43
第三章 突破与闪击
“可能一周,也可能两周,可能一个月甚至几年”……“空军是否考虑到在西线的太阳比柏林晚出来几分钟?”……“不得休息,不得松懈”……“3天之内推进近300公里”……
No.1 “你有晕车药片吗” / 48
No.2 “一个目标:突破” / 54
No.3 “我们被打败了” / 62
第四章 低地国家的覆亡
作为法国这道大餐的餐前小吃,对于吃掉荷兰和比利时,希特勒也丝毫不敢大意,事先他就进行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德军袭击了本国的一所大学城,反诬比利时和荷兰……
No.1 征服荷兰 / 70
No.2 飞夺埃本·埃马尔要塞 / 77
No.3 比利时无条件投降 / 84
第五章 硝烟外的故事
“张伯伦滚蛋”的吼声响彻英伦三岛……丘吉尔说:“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鲜血、劳苦、眼泪和汗水”……丘吉尔问:“机动部队在哪里?”甘末林摇摇头:“一个也没有。”……
No.1 丘吉尔的就职演说 / 88
No.2 “一个也没有” / 91
No.3 缔造“魏刚防线”/ 97
第六章 魂系敦刻尔克
由于德军行进速度飞快,盟军的一些后退部队有时会糊里糊涂地加入德国人的行列,但很快也成了俘虏……“德军装甲部队撤至阿尔贝特运河以远的地方待命”……
No.1 “停止前进”命令 / 104
No.2 “发电机”计划 / 114
No.3 敦刻尔克奇迹 / 124
第七章 哭泣的凯旋门
希特勒吹嘘这是“历史上一次最大的战役”……来到“森林草地”,希特勒觉得这里空气格外清新……“魏刚防线”全面崩溃……丘吉尔再访法国,雷诺提出单独媾和问题……
No.1 “红色”作战计划 / 130
No.2 “那是政治问题” / 137
No.3 巴黎沦陷 / 143
第八章 法国败降
法国前总理宣称:“我们的体系虽然不宜于进攻,但在防守方面却是呱呱叫的。”……马奇诺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了!……雷诺辞职,贝当组阁……
No.1 马奇诺不再设防 / 148
No.2 战,还是降 / 151
No.3 希特勒的“宽容” / 157
第九章 历史惊人地相似
福煦列车旁的花岗石碑上刻着:“1918年11月11日,以罪恶为荣的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它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击败。”……
No.1 贡比涅重演历史剧 / 162
No.2 “魔鬼,魔鬼来啦!” / 169
No.3 “是谁打败了法国?”/ 177
第十章 自由法国运动 / 262
丘吉尔评价道:“戴高乐在这架小小的飞机里载着法国的光荣离去了。”……在法国,人们称戴高乐为“6·18英雄”,“6·18英雄”说:“事情已经定局了吗?希望已经没有了吗?失败已经确定了吗?没有!”……
No.1 戴高乐“应运而起” / 182
No.2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186 -
作者介绍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
编辑推荐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希特勒妄图与英法和谈却遭拒绝。1940年,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同一时间,巴黎一片歌舞升平;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一幅袖手旁观的姿态;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则正假惺惺地劝慰希特勒不要进攻西方……马奇诺防线,这个固若金汤、耗费巨资修建的防御工事,真的能抵挡住德国人的装甲洪流吗?战争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