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官网!
$itImage.title$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版)

书      号:9787113138899

丛  书 名:

作      者:吴艳红

译      者:

开      本:16开

装      帧:平装

正文语种: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      价:24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几何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极限量规,键、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普通螺纹连接的公差与检测,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测等。本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侧重于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标准的应用,内容简明扼要,突出实用技能,习题形式多样,便于教学使用和学生自我测评。本书全部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最新的名词术语和图形符号。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类的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岗位培训和自学使用。
  • 前言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紧紧围绕机械产品零部件的制造误差和公差及其关系,研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精度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是联系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同时也起着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课程间的纽带作用。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自2010年出版以来受到高职、中职等职业技术院校广大师生的好评。第二版教材是在广泛征求用书院校师生意见、并结合目前最新的教学需求修订而成。新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改进:

    (1)每章提出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2)对新旧国家标准最主要的不同点进行了对比说明,便于学生学习使用,也满足了新旧国家标准交替过渡期的需求。

    (3)吸收和借鉴了各地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表达上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教材由山西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吴艳红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统稿,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吕江毅、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周丽丹任副主编。全书共有9章,内容包括绪论,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几何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光滑极限量规,键、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普通螺纹连接的公差与检测,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测等。建议课时分配如下:




    课程内容
    讲课/课时
    实训/课时
    合计/课时
    第1章
    绪论
    2

    2
    第2章
    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12

    12
    第3章
    技术测量基础
    4
    4
    8
    第4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12
    4
    16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2
    2
    4
    第6章
    光滑极限量规
    2

    2
    第7章
    键、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2
    2
    4
    第8章
    普通螺纹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2
    2
    4


    续表




    课程内容
    讲课/课时
    实训/课时
    合计/课时

    第9章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测
    4

    4


    机动
    4

    4

    综合实践

    1周


    总计


    60+1周
    综合实践周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识读图样中的相关内容并正确测量及检验,即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限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5年3月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12互换性的实现

    121标准和标准化

    122技术测量

    13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2章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21基本术语和定义

    211孔和轴

    212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

    213尺寸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214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215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2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221标准公差系列

    222基本偏差系列

    223基准制

    23极限与配合的代号

    231孔、轴尺寸公差带代号

    232配合公差带代号

    233极限与配合代号的意义

    234极限偏差数值表

    24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241基准制的选用

    242公差等级的选用

    243配合的选用

    244极限与配合应用举例

    25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251一般公差的概念

    25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3章技术测量基础

    31测量的基础知识

    311长度单位

    312测量器具的分类

    313测量器具的技术参数

    32常用长度量具与量仪

    321量块

    322游标量具

    323螺旋测微量具

    324机械式量仪

    33常用的角度量具与测量方法

    331万能角度尺

    332正弦规

    34测量误差

    341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342误差产生的原因

    343测量误差的分类

    35测量器具的选择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4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41零件的要素

    411零件要素的概念

    412零件要素的分类

    42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符号

    421几何特征符号

    422几何公差的附加符号

    43几何公差的标注

    431被测要素的标注

    432基准要素的标注

    433几何公差数值的标注方法及示例

    44几何公差带

    441几何公差带的四个要素

    442几何公差带的特点

    45几何公差的选择

    451几何公差项目的选择

    452基准要素的选择

    453几何公差值的选择

    46公差原则

    461基本术语

    462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47各类几何公差的检测原则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5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51基本概念

    511表面结构的含义

    512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513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21基本术语和定义

    52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5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531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53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533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534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示例

    5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541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542常用加工方法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5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6章光滑极限量规

    61光滑极限量规的应用

    62量规的工作形式

    63量规的分类与使用

    631量规的分类

    632量规的使用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7章键、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71概述

    72平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721平键连接的尺寸公差

    722平键连接的几何公差

    723平键连接的表面粗糙度

    724平键的测量

    73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731矩形花键的尺寸公差

    732矩形花键的几何公差

    733矩形花键的表面粗糙度

    734矩形花键的标记

    735花键的检验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8章普通螺纹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81概述

    811螺纹的种类

    812普通螺纹几何参数

    82螺纹的几何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821大径和小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822螺距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823牙侧角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824螺纹中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83普通螺纹的公差

    831螺纹公差带的概念

    832螺纹的公差等级及基本偏差

    833螺纹精度与旋合长度

    834螺纹公差带的代号及选用

    835螺纹在图样上的标记

    84螺纹的检测

    841综合测量

    842单项测量

    小结

    复习与思考

    第9章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测

    91概述

    911圆柱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912齿轮误差的来源

    92单个齿轮的公差与检测

    921轮齿同侧齿面偏差

    922径向综合偏差和径向跳动

    923齿厚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偏差

    924齿轮检验项目的确定

    93齿轮的精度及应用

    931齿轮的精度等级

    932精度等级的选用

    933齿轮精度的标注

    94齿轮副的公差

    941轴线平行度偏差

    942中心距偏差

    943接触斑点

    944齿轮副法向侧隙及齿厚极限偏差

    95齿轮公差新旧国家标准对比

    小结

    复习与思考

    附录A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吴艳红,山西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编辑推荐

  • 书评书荐

  • 附件下载

图书推荐